成语”不足与谋”详解
读音
bù zú yǔ móu
含义
- 不:否定词,表示”不能”或”不值得”。
- 足:足够、值得。
- 与:和、同。
- 谋:谋划、商议。
整体含义:指某人或某事的水平、能力、品格等不足以与之共同谋划大事,含有轻视或否定的意味。
典故
- 《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评价项羽时说:”项羽为人,不足与谋。”意指项羽刚愎自用,难以共商大计。 - 《三国演义》:
诸葛亮评价某些庸碌无能的将领时,曾感叹:”此辈不足与谋。”表示他们无法胜任重要决策。 - 《资治通鉴》:
唐太宗曾评价某些短视的臣子:”彼辈不足与谋长远之计。”
近义词
- 不可与谋:意思相近,强调无法共同商议。
- 不堪共事:指某人能力或品行不足以一起共事。
- 难成大事:形容某人或某团体无法胜任重要任务。
反义词
- 可共大事:指某人值得信赖,能一起谋划重要事务。
- 足智多谋:形容某人智慧高超,适合商议决策。
- 志同道合:指双方理念一致,适合共同谋划。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总是捣乱,老师说他”不足与谋”班级活动。
- 小华不爱学习,同学们觉得他”不足与谋”小组作业。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这个计划太复杂,他们能力有限,恐怕”不足与谋”。
- 班长认为那几个调皮的同学”不足与谋”班级纪律管理。
-
初中(7-9年级):
- 面对这个难题,有些人畏首畏尾,实在”不足与谋”。
- 他的想法太过偏激,我们觉得他”不足与谋”社团活动策划。
-
高中及以上:
- 公司高层认为某些短视的股东”不足与谋”长远发展战略。
- 在科研合作中,如果团队成员缺乏严谨态度,则”不足与谋”重大项目。
错误用法
-
误用于褒义:
- ❌ “他太优秀了,我们不足与谋。”(错误,应改为”我们难以企及”)
-
对象不当:
- ❌ “这只猫不足与谋抓老鼠。”(非人对象不宜用此成语)
-
语境不符:
- ❌ “今天的天气不足与谋出门。”(天气无关谋划)
-
过度滥用:
- ❌ “他吃饭太慢,不足与谋。”(小事不宜用此成语)
总结:”不足与谋”多用于评价人的能力或品格,带有一定贬义,使用时需注意对象和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焚骨扬灰
本文介绍了成语“焚骨扬灰”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和错误用法。焚骨扬灰用来形容极度残忍、彻底毁灭的情景,表达了极度的仇恨和报复心理。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复仇行为,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极度的残忍和复仇心理。同时,也介绍了与之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避免过度夸张和误用。
焚尸扬灰
“焚尸扬灰”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将尸体焚烧后,将骨灰扬撒于空中或其它地方,通常用来形容彻底毁灭或消除某人或某事物。这个成语的典故可能与古代丧葬习俗或特殊历史事件有关。其近义词包括销毁殆尽、彻底毁灭和焚化遗骸等。反义词为留存纪念、保存完好。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使用场景,应尊重生命和保护环境,不随意用于轻松或非正式场合,并且与现代文明和环保理念相符。
司马称好是什么意思
司马称好的读音读音:sī mǎ chēng hǎo标注拼音:sī mǎ chēng hǎo司马称好的含义"司马称好"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个人或事物在某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以至于被大家一致称赞。这个成语中的“司马”指的是古代的官职,而“称好”则表示称赞和好评。司马称好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军事将领和官员。在古代,司马是负责军事和行政的官员,他们的工作往往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称赞。因此,当某位司马在处理事务时表现出色,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赞誉时,人们就会用“司马称好”来形容他的表现。具体典故出处并不唯一,但可以参考《史记》等历史文献中关于司马官职的记载,以及民间流传的关于某位司马因表现出色
描写春节的诗句古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多首关于春节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春节的氛围、习俗和人们的情感。文章通过引用每首诗的原文和解析,展示了春节期间喜庆、祥和、生机盎然的景象,以及人们对家庭团聚、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古诗词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感受节日氛围、传承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古诗词,感受它们所传递的韵味和魅力,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本文主要介绍了多篇描写春节的古诗词文章,这些诗词描绘了春节期间的喜庆氛围、习俗和人们的情感体验。文章通过引用每首诗的原文和解析,展示了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和人们的情感,如燃放烟花爆竹、挂红灯笼、贴春联、家
价增一顾
“价增一顾”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某人的品行或才华使得对方更加重视和珍视,从而增加其原本的价值。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人间的交往,表示对彼此的赞赏和敬意。其近义词包括倍受青睐、倍加珍视、倍感尊重、抬爱有加等。反义词则包括视而不见、不屑一顾、无足轻重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对象和语境不当的错误。通过具体例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用法。
括目相待
括目相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kuò mù xiāng dài。它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某事或某人,表示对对方的变化、成长或成就感到惊讶和期待。这个成语强调了看待事物的全新角度和态度,常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变化和进步的赞赏和期待。它的典故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逐渐演变为对事物变化的全新看法的表达方式。括目相待的近义词有刮目相看、另眼相看和重新审视等,反义词有视而不见、一成不变和老眼昏花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上下文和语境,避免误用为只对外貌或表面变化的惊讶,或过度反应和夸张的赞美。例如,“他的进步让人括目相待,展现了全新的能力和态度”。
妒贤疾能
本文介绍了成语“妒贤疾能”的读音、含义、出处和近义词,并详细阐述了其背后的负面情绪和行为。同时,文章也介绍了反义词和妒贤疾能的一些错误用法。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妒贤疾能”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及避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出现不当使用的情况。文章强调了尊重和赏识他人的才华和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大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竞争和挑战。
咳唾成珠
咳唾成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āi suì chéng zhū。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言谈举止或作品具有极高的价值,才情出众。其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墨客的时代,人们用咳唾成珠来形容某些言辞或作品价值之高,如同珍贵的珠宝。该成语出处可以追溯到《庄子·列御寇》。近义词包括字字珠玑、妙语连珠等。反义词有废话连篇、平淡无奇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滥用或误用。
一棍子打死是什么意思
一棍子打死的读音一棍子打死的读音为:yī gùn zi dǎ sǐ。一棍子打死的含义一棍子打死,字面意思是指用一根棍子将某物或某人一次性打死。在汉语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某事或某人进行过于严厉或片面的评价或判断,即因为一次错误或小问题而全面否定某个人或事物。一棍子打死的典故一棍子打死的典故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它的使用已经在中国文化中流传了很长时间。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表达过于极端和片面的判断方式,警示人们不要因为一次错误或小问题而全面否定某个人或事物。一棍子打死的近义词一棍子打死的近义词包括:一概而论、一刀切、一蹴而就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过于简单化、片面化的评价或处理方式。一棍子打死的反义词一棍
关于描写同学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同学情谊的古诗词及其感悟。文章通过多首古诗词,展现了同学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包括送别、思念、共同学习等主题。同时,文章还分享了对同学情谊的感悟,强调了同学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重要性,并呼吁珍惜这份宝贵的财富。文章旨在通过古诗词的韵味,唤起人们对同学情谊的珍视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