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贤嫉能
读音
dù xián jí néng
含义
“妒”指嫉妒,“贤”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嫉”指憎恨,“能”指才能。整个成语形容对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心怀嫉妒,甚至加以排挤、打压。
典故
- 《史记·高祖本纪》
汉高祖刘邦曾评价项羽:“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意思是项羽心胸狭隘,对有才能的人加以迫害,导致人才流失,最终败亡。 - 《资治通鉴》
唐玄宗时期,李林甫担任宰相,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排斥贤能之士,导致朝廷腐败,最终引发“安史之乱”。史书评价他“妒贤嫉能,口蜜腹剑”。 - 《三国演义》
袁绍手下谋士田丰、沮授才能出众,但袁绍刚愎自用,不听劝谏,反而猜忌他们,最终兵败官渡。后人评价袁绍“外宽内忌,妒贤嫉能”。
近义词
- 嫉贤妒能——意思相同,词序不同。
- 妒能害贤——不仅嫉妒,还加以迫害。
- 排挤贤能——利用权势打压有才能的人。
- 妒功忌能——对别人的功劳和才能心怀不满。
反义词
- 任人唯贤——只任用有德有才的人。
- 举贤荐能——主动推荐贤能之士。
- 爱才如命——非常珍惜人才。
- 礼贤下士——对有才能的人以礼相待。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考试得了第一名,小华却妒贤嫉能,故意不和他玩。
- 小学高年级:历史上很多昏君因为妒贤嫉能,导致国家衰败。
- 初中:职场上,有些人妒贤嫉能,看到同事升职就暗中使绊子。
- 高中: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当避免妒贤嫉能,否则团队难以发展。
- 大学及以上:在学术圈,妒贤嫉能的现象并不少见,许多有才华的学者因此受到打压。
- 职场场景:经理妒贤嫉能,总是把重要项目交给能力一般的心腹。
- 历史评论:崇祯皇帝多疑善变,对大臣妒贤嫉能,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 文学描写:小说中的反派角色妒贤嫉能,最终众叛亲离。
- 寓言故事:森林里的狐狸妒贤嫉能,总想陷害聪明的兔子。
- 社会现象:某些行业存在妒贤嫉能的风气,阻碍了创新人才的成长。
错误用法
- 误用为“羡慕”
❌ 错误例句:小红看到同学获奖,心里妒贤嫉能。
✅ 正确表达:小红看到同学获奖,心里羡慕不已。 - 误用于褒义
❌ 错误例句:老师妒贤嫉能地夸奖了优秀学生。
✅ 正确表达:老师由衷地夸奖了优秀学生。 - 混淆近义词
❌ 错误例句:公司领导妒贤嫉能,提拔了很多新人。
✅ 正确表达:公司领导任人唯贤,提拔了很多新人。 - 对象错误
❌ 错误例句:他对新技术妒贤嫉能,不愿学习。
✅ 正确表达:他对新技术心存抵触,不愿学习。 - 过度夸张
❌ 错误例句:小孩子因为玩具被抢,妒贤嫉能地大哭。
✅ 正确表达:小孩子因为玩具被抢,委屈地大哭。
总结:“妒贤嫉能”是一个贬义词,通常用于描述心胸狭隘、排斥贤能的行为,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妒能害贤
“妒能害贤”是一个形容因嫉妒他人才能和品德而损害或阻碍他人的成语。其典故源自古代,如周公和管叔的传说。这个成语强调了嫉妒心对个人和团队发展的负面影响,并给出了近义词如“妒贤嫉能”和反义词如“赏贤使能”。文章还提供了关于妒能害贤的错误用法示例及场景,并指出在教育孩子、描述团队合作、评价个人行为、描述历史事件时误用该成语的情况。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并使用这一成语,以避免因误解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傲贤慢士
傲贤慢士的读音为"ào xián màn shì",表示对有才能、德行的人傲慢无礼,不尊重他们。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提醒人们要尊重他人。傲贤慢士的近义词包括轻视贤能、傲慢不逊、鄙夷不屑等,反义词有恭敬有礼、敬重贤能、虚怀若谷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造成误解或不当印象。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傲贤慢士的正确和错误用法。
进善惩恶
本文介绍了“进善惩恶”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给出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该成语强调选拔优秀人才和打击邪恶行为的重要性,是社会治理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然而,需要注意避免滥用该成语,应公正对待问题双方,将其真正用于公共利益和社会进步。
称贤荐能
文章介绍了成语“称贤荐能”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意指称颂有贤德的人并推荐有才能的人,常用来形容善于发现和推荐人才的人。文章还列举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错误用法示例。
不乏其人
“不乏其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ú fá qí rén,意指某类人并不稀少,数量众多。该成语没有特定的典故,是根据汉语词汇组合演变而来。其含义与许多近义词如“比比皆是”、“俯拾皆是”等相似,表示某种事物普遍存在。然而,其反义词如“寥寥无几”、“凤毛麟角”等则表示数量稀少。该成语适用于描述某类人或事物的普遍存在性,但需注意使用场合,避免不当使用。同时,也不能与其他意思相近的成语混淆使用。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敬贤重士
敬贤重士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jìng xián zhòng shì,意指尊敬贤能的人,重视有才能的人。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强调了对于贤能之士的尊重和重视,体现了对人才价值的认识和推崇。敬贤重士的典故广泛流传,如周公吐哺、刘备三顾茅庐等。该成语的出处为《荀子·臣道》。敬贤重士的近义词包括尊贤重才、崇德尚才等,反义词为轻视人才、弃才等。在使用敬贤重士时,应注意正确理解和使用场合,避免误解和滥用。
卑礼厚币
“卑礼厚币”是一个成语,表示用谦卑的礼仪和丰厚的财物、礼品来表示尊重、友好或拉拢。该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常用于形容国家或个人间的友好交往。其含义包括谦卑、恭敬的态度以及丰厚的礼物,常用来结盟、建立关系或追求某种目的。近义词包括厚礼谦恭等,反义词则为傲慢无礼等。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语境判断,避免滥用或误用。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示例。
赏贤使能是什么意思
“赏贤使能”是一个成语,拼音为shǎng xián shǐ néng。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尊重并任用有德行和才能的人,强调对人才的尊重和重用。典故源自《尚书·周书》,周朝君主重视人才,尊重和奖赏贤能之士,并委以重任。近义词包括尊贤使能、重贤任能、尚贤尚才等。反义词包括嫉贤妒能、弃贤不用、埋没人才等。在工作中,应赏识他人的才能,给予支持和帮助,真正做到赏贤使能,才能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促进团队或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但需要注意,赏贤使能并非忽视团队合作或集体利益,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的适宜性。
人存政举是什么意思
人存政举是一个成语,拼音为rén cún zhèng jǔ,含义是当有贤能的人存在时,政治就会得到妥善的治理。这个成语强调了人的因素在政治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典故和故事。其近义词有贤能治国、英明领导等,反义词为无道昏君、政治腐败等。使用人存政举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不能用于形容无能的领导者或组织。文章详细解释了人存政举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成语。
别作一眼
本文介绍了成语“别作一眼”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事或某物持有一种独特的观察或理解方式,强调观察者的独特见解和敏锐洞察力。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近义词包括独具慧眼、独树一帜等,反义词包括一目了然等。同时,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本文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