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能害贤

妒能害贤

读音

dù néng hài xián

含义

“妒”指嫉妒;“能”指才能;“害”指陷害;“贤”指贤能之人。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因嫉妒他人的才能而加以陷害,形容心胸狭隘、容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的人。

典故

  1.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曾评价项羽:“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其中暗指项羽虽表面仁厚,但实际妒贤嫉能,不愿封赏有功之臣。
  2. 《后汉书·党锢传》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妒能害贤,大肆迫害正直的士大夫,导致“党锢之祸”,许多贤能之士被贬黜甚至杀害。
  3. 《三国演义》
    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多次设计陷害,最终被气死,临终前感叹“既生瑜,何生亮”,成为妒能害贤的典型例子。

近义词

  1. 嫉贤妒能——因嫉妒贤能之人而心生怨恨。
  2. 妒贤嫉能——与“妒能害贤”意思相近,强调嫉妒贤能。
  3. 排挤贤能——利用权势或手段打压有才能的人。
  4. 妒火中烧——形容因嫉妒而愤怒至极。

反义词

  1. 举贤任能——推举并任用贤能之人。
  2. 爱才如命——非常珍惜人才,视才如宝。
  3. 礼贤下士——对有才德的人以礼相待,谦逊恭敬。
  4. 唯才是举——只根据才能选拔人才,不掺杂个人情感。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因为同桌考试比他好,就故意撕坏他的作业本,真是妒能害贤
  2. 小学高年级:历史上许多昏君妒能害贤,导致国家衰败。
  3. 初中:在职场上,有些人妒能害贤,见不得同事比自己优秀。
  4. 高中:封建社会的官场斗争往往充斥着妒能害贤的丑恶现象。
  5. 大学及以上:管理者若妒能害贤,团队必然失去创新动力,最终走向失败。
  6. 历史类:秦桧因妒能害贤,陷害岳飞,成为千古罪人。
  7. 职场类:某些领导妒能害贤,导致公司人才流失严重。
  8. 寓言类:寓言中的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也是一种妒能害贤的心理。
  9. 社会类:某些行业存在妒能害贤的风气,阻碍了行业进步。
  10. 心理学类妒能害贤的行为往往源于自卑和缺乏安全感。
  11. 管理学类: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当杜绝妒能害贤的现象。
  12. 教育类:老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竞争,避免妒能害贤的心理。
  13. 文学类:《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因妒能害贤,最终害人害己。
  14. 影视类:许多宫斗剧都展现了后宫妃嫔妒能害贤的残酷斗争。
  15. 体育类:运动员之间若妒能害贤,团队协作必然受影响。
  16. 科技类:科研领域若存在妒能害贤,将阻碍科技创新。
  17. 经济类:市场竞争中,妒能害贤的企业终将被淘汰。
  18. 法律类妒能害贤若涉及诽谤或陷害,可能构成违法行为。
  19. 哲学类妒能害贤违背了“见贤思齐”的传统美德。
  20. 生活类:朋友之间若妒能害贤,友谊必然难以长久。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嫉妒”
    ❌ 错误例句:小红看到同学买了新书包,心里妒能害贤
    ✅ 正确用法:“妒能害贤”特指因嫉妒才能而陷害他人,普通嫉妒不适用。
  2. 误用于非人为场景
    ❌ 错误例句:这台机器总是出故障,真是妒能害贤
    ✅ 正确用法:该成语只能用于形容人的行为,不能用于无生命物体。
  3. 误用于自我描述
    ❌ 错误例句:我这次考试没考好,感觉自己有点妒能害贤
    ✅ 正确用法: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他人行为,不用于自我评价。
  4. 误用于褒义
    ❌ 错误例句:他妒能害贤,所以才能成为领导。
    ✅ 正确用法:该成语是贬义词,不能用于褒义或中性语境。
  5. 误用于动物
    ❌ 错误例句:这只猫看到别的猫吃鱼,就妒能害贤地抢走。
    ✅ 正确用法:该成语仅适用于人类行为,动物行为不适用。

你可能感兴趣

进贤黜奸

本文介绍了成语“进贤黜奸”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为选拔任用有德有才的贤能之人,罢黜奸邪之徒,强调选拔人才的重要性,并常用来形容组织或社会在用人方面的公正和明智。其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尚书》等古籍。文章通过详细解释和举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进善惩恶

本文介绍了“进善惩恶”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给出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该成语强调选拔优秀人才和打击邪恶行为的重要性,是社会治理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然而,需要注意避免滥用该成语,应公正对待问题双方,将其真正用于公共利益和社会进步。

赏贤使能是什么意思

“赏贤使能”是一个成语,拼音为shǎng xián shǐ néng。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尊重并任用有德行和才能的人,强调对人才的尊重和重用。典故源自《尚书·周书》,周朝君主重视人才,尊重和奖赏贤能之士,并委以重任。近义词包括尊贤使能、重贤任能、尚贤尚才等。反义词包括嫉贤妒能、弃贤不用、埋没人才等。在工作中,应赏识他人的才能,给予支持和帮助,真正做到赏贤使能,才能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促进团队或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但需要注意,赏贤使能并非忽视团队合作或集体利益,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的适宜性。

人存政举是什么意思

人存政举是一个成语,拼音为rén cún zhèng jǔ,含义是当有贤能的人存在时,政治就会得到妥善的治理。这个成语强调了人的因素在政治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典故和故事。其近义词有贤能治国、英明领导等,反义词为无道昏君、政治腐败等。使用人存政举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不能用于形容无能的领导者或组织。文章详细解释了人存政举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成语。

标同伐异

“标同伐异”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biāo tóng fá yì,含义是指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思想、政治、学术等方面只追求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人,而不愿意接纳不同意见的行为。其典故源于古代,最早出自于《汉书·刘向传》等文献。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该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正确和错误用法。在学术研究和团队合作中,应该尊重不同观点和想法,避免标同伐异的行为。总之,“标同伐异”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包容不同的意见和事物,促进交流和进步。

祁奚之举是什么意思

祁奚之举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í xī zhī jǔ。该成语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奚公正无私地推荐人才的行为,后来用来比喻出于公心、不图私利、公正推荐人才的举动。祁奚之举的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公正无私、秉公办事、任人唯贤等,反义词有偏私、偏袒、徇私舞弊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与贬义语境或其他成语混淆使用,要理解其引申义并正确运用。

称贤荐能

文章介绍了成语“称贤荐能”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意指称颂有贤德的人并推荐有才能的人,常用来形容善于发现和推荐人才的人。文章还列举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错误用法示例。

不进则退

“不进则退”是一个描绘竞争或成长环境中不持续进步就可能面临倒退境地的成语,其拼音为bù jìn zé tuì。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军事战略思想,强调了持续努力和积极进取的重要性。典故包括军队停滞不前可能遭遇战败和逆水行舟需要持续努力等。近义词如逆水行舟、止步不前,反义词如步步为营、勇往直前等。错误用法包括用于静态事物或非竞争性环境,给人带来过大压力或忽视过程和努力的情况。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掇青拾紫

本文介绍了成语“掇青拾紫”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常见的错误用法。该成语指选拔并任用贤能的人,源于古代选拔制度。文章还包含一些例句,展示了如何在不同场景下使用该成语。摘要内容需准确、简洁,避免冗长和重复。

摧兰折玉

本文介绍了成语“摧兰折玉”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对人的精神或才华的极度摧残和伤害,出处可追溯到古代文献。文章还强调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如误用场合、滥用对象、不当搭配和忽视语境。同时,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具体用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