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出死断亡」详解
读音
chū sǐ duàn wáng
含义
- 出:离开、脱离。
- 死:死亡、绝境。
- 断:断绝、决定。
- 亡:灭亡、消亡。
整体含义:形容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下定决心,拼死一搏,以求生存或胜利。
典故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楚城濮之战前,晋文公犹豫不决,大臣狐偃劝谏:“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最终晋文公决定“出死断亡”,全力一战,大胜楚国。
- 《史记·项羽本纪》:巨鹿之战时,项羽破釜沉舟,令士兵“出死断亡”,最终以少胜多,击败秦军。
- 《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北伐时,曾上书后主刘禅,表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出死断亡”的决心。
近义词
- 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胜即死。
- 背水一战:在绝境中奋力一搏。
- 决一死战:下定决心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 孤注一掷:把所有希望押在一次行动上。
反义词
- 畏首畏尾:胆小怕事,不敢冒险。
- 贪生怕死:过分爱惜生命,不敢拼命。
- 坐以待毙:消极等待失败或死亡。
- 优柔寡断: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比赛最后时刻,小明“出死断亡”,拼命冲刺,终于赢得了冠军。
- 小兔子被狼追赶时,“出死断亡”地跳进河里,成功逃脱。
-
小学高年级:
- 考试前,小红“出死断亡”,熬夜复习,终于考了满分。
- 消防员“出死断亡”冲进火场,救出了被困的小孩。
-
初中:
- 面对强敌,战士们“出死断亡”,誓死保卫家园。
- 创业失败后,他“出死断亡”,重新开始,最终成功。
-
高中:
- 在科研困境中,科学家们“出死断亡”,终于突破技术瓶颈。
- 历史上许多英雄在危难时刻“出死断亡”,改变了国家命运。
-
大学及以上:
- 企业面临破产时,管理层“出死断亡”,推行改革,最终起死回生。
- 在政治斗争中,他“出死断亡”,冒险进谏,挽救了王朝危机。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轻易放弃”:
- ❌ 他遇到困难就“出死断亡”,直接放弃了。(错误,应为“畏缩不前”)
-
误用为“悠闲自在”:
- ❌ 周末他在家“出死断亡”地看电视。(错误,应为“悠闲自得”)
-
误用为“普通努力”:
- ❌ 她每天“出死断亡”地写作业。(错误,应为“认真刻苦”)
-
误用为“犹豫不决”:
- ❌ 领导“出死断亡”地考虑了很久。(错误,应为“优柔寡断”)
总结:“出死断亡”强调在生死关头拼死一搏,不可用于普通努力或消极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
沉舟破釜
本文介绍了成语“沉舟破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形容军队在战斗中决一死战,不留退路,现常用来形容人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去做某事。文章还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滥用。
登高去梯
“登高去梯”的读音为dēng gāo qù tī。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攀登高处后移除梯子,比喻决心坚定,勇往直前,毫无退路。其源于古代军事策略,用来形容做事果断、决绝的态度。近义词包括勇往直前、破釜沉舟等,反义词则是犹豫不决、半途而废等。在错误使用时,需注意使用场合、避免误解为字面意思以及避免滥用。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
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是一个成语,背后靠水作战,比喻在不利环境下决一死战,形容面对危机时的勇气和决心。其源自古代战争故事,如楚汉相争时期的垓下之战。近义词包括破釜沉舟、决一死战等,反义词为束手无策、退避三舍等。该成语在句子中常表示关键时刻的拼搏与决心。然而,需避免滥用场景、改变原意及与其他相近成语的混用。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能更好地表达面对困境时的决心和勇气。
车无退表
车无退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ē wú tuì biǎo。它的含义是形容事情已经到了无法回头的地步,或表示决心坚定,不退缩的意志。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车,一旦启动就不能后退。它的近义词有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决不退缩等,反义词有半途而废、犹豫不决、退避三舍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情境,避免与贬义词搭配使用造成误解。例句展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挑战或比赛时的坚定决心和勇气。
沉吟未决
文章介绍了成语“沉吟未决”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该成语形容人反复思考、犹豫不决的状态,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义上理解。近义词包括犹豫不决、踌躇不前、迟疑不决等,反义词包括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决断果敢等。文章还给出了多个沉吟未决的例句,并强调了错误用法,如误用为形容日常交流或已经做出决定时的状态。
暗弱无断
暗弱无断的读音为àn ruò wú duàn,成语含义为形容人性格暗淡、软弱,缺乏决断力。源自古代典故,用来形容那些在面对抉择时犹豫不决的人。近义词包括软弱无能、犹豫不决等,反义词为果断坚决、刚毅果敢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错误用法。
包身工
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成语“大胆包身”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指胆大妄为,毫无顾忌,形容人的行为极其冒险、鲁莽。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及其错误用法的注意事项。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当机立断
本文介绍了成语“当机立决”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当机立决指在关键时刻能立即作出决断,用来形容果断采取行动或决策的能力。文章详细阐述了该成语的使用语境和常见误用情况,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并使用该成语。
迟徊不决
文章详细解释了成语"迟徊不决"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该成语表示犹豫不决、迟疑不前的意思,典故源于古代文献中对人物面对抉择时犹豫不决的描绘。同时,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注意其贬义色彩,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
破釜焚舟是什么意思
破釜焚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pò gǔ fén zhōu。该成语意味着不留退路,决心坚持到底。其源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楚汉相争时期。项羽为激励士兵而命令破釜焚舟,决一死战。该成语也描述了做事果敢、决绝的态度。近义词包括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和孤注一掷,反义词为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和退避三舍。在日常交流中,需避免随意或误用该成语。更多信息可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