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忮不求:淡泊名利的处世智慧
读音
bù zhì bù qiú
含义
“不忮不求”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含义:
-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要”
- 忮(zhì):嫉妒、忌恨
- 不:同上
- 求(qiú):贪求、索取
整体含义是指不嫉妒他人,不贪求名利,形容一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高尚品格。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超然物外、不为外物所累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
典故
- 《诗经·邶风·雄雉》: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是最早记载”不忮不求”的文献,表达了不嫉妒不贪求就能获得美好生活的思想。 - 《论语·子罕》:
孔子引用《诗经》这句话来称赞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穿着破旧衣服与穿着华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耻,孔子认为他做到了不嫉妒不贪求。 - 曾国藩家训: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给弟弟的家书中写道:”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他将”不忮不求”视为修身养性的核心要义。
近义词
- 淡泊明志:不追求名利,以表明高尚的志向
- 与世无争: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形容超脱豁达
- 清心寡欲: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 安贫乐道:安于贫穷,以守道为乐
- 知足常乐: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
反义词
- 争名夺利:争夺名声和利益
- 利欲熏心: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 贪得无厌: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 嫉贤妒能: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 沽名钓誉:用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例句
小学阶段例句
- 老师说我们要学习”不忮不求”的精神,不要总是羡慕别人的新文具。
- 小明虽然家境不好,但他”不忮不求”,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 小红得到了三好学生奖状,小芳没有嫉妒她,真是”不忮不求”。
- 爷爷告诉我,”不忮不求”的人会活得更快乐。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忮不求”是一种美德。
初中阶段例句
-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保持”不忮不求”的心态尤为珍贵。
- 他虽然家境贫寒,但”不忮不求”,专心致志地学习。
- “不忮不求”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 面对同学的名牌球鞋,他”不忮不求”,依然穿着自己的旧鞋。
- 古人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
高中阶段例句
- 陶渊明”不忮不求”的品格,使他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不忮不求”似乎成了一种奢侈。
- 真正的智者往往具有”不忮不求”的超然境界。
- 儒家将”不忮不求”视为君子修身的重要准则。
- 他的成功源于”不忮不求”的专注,而非对名利的追逐。
大学及以上阶段例句
- 在学术研究中,保持”不忮不求”的态度才能取得真正的突破。
-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与儒家的”不忮不求”有异曲同工之妙。
- 当代社会需要重新审视”不忮不求”这一传统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 他的画作流露出一种”不忮不求”的禅意,令人心旷神怡。
- “不忮不求”作为一种处世哲学,对缓解现代人的焦虑有积极作用。
错误用法
-
消极避世的误用:
- 错误:他整天无所事事,美其名曰”不忮不求”。
- 解析:”不忮不求”不是懒惰的借口,而是积极但不强求的态度。
-
假装清高的误用:
- 错误:她表面上说”不忮不求”,背地里却处处与人攀比。
- 解析:成语描述的是真实的内心状态,不是伪装的面具。
-
否定合理追求的误用:
- 错误:年轻人应该”不忮不求”,不要有事业心。
- 解析:成语不反对正当的追求,只是反对过度的嫉妒和贪求。
-
语境不当的误用:
- 错误:这家公司”不忮不求”,所以破产了。
- 解析:企业经营需要合理的竞争意识,用在此处不恰当。
-
词义混淆的误用:
- 错误:他对美食”不忮不求”,所以从不挑食。
- 解析:成语特指对名利地位的态度,不适用于一般喜好。
“不忮不求”这一成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它教导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淡泊。它不是鼓励人们放弃追求,而是提醒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保持健康的心态,既不因他人的成就而嫉妒,也不为虚名浮利所困扰。这种处世哲学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反而显得更加珍贵和实用。
你可能感兴趣
忮怎么读
这篇文章介绍了汉字“忮”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详细解析了“忮”的含义,包括形容词含义如嫉妒、强悍、凶狠,以及动词含义如违逆。同时,文章还举出了“忮”的若干用法和组成的词语,如忮刻、忮横、忮心等。
安常处顺
本文介绍了成语“安常处顺”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为按照常规行事,顺应自然规律,传达了一种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文章通过典故和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应用,并指出了在不同场合下正确使用该成语的重要性,避免误解其含义。
笔墨官司
笔墨官司是指通过文字进行的争论和争执,涉及个人、团体甚至国家间的交流和争端解决。源自古代文人间的书信辩论,现已成为广泛使用的词汇。其近义词包括文字争执、文字纠纷等,反义词为和解或和解协议。使用时应避免滥用,尤其在口头争执和不恰当场合使用。错误用法包括将口头争执和不涉及争论的情境称为笔墨官司。
藏锋敛颖是什么意思
藏锋敛颖是一个成语,读音清晰,含义为隐藏才智、不露锋芒。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这个成语强调人在处理事情时应不张扬、善于隐藏实力和才智。其近义词包括不露声色、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等,反义词则是锋芒毕露、炫耀才华、显山露水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选择合适的语境和避免误解其含义和用法。
浮名薄利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浮名薄利”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虚浮的声名和微薄的利益,提醒人们要淡泊名利,追求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文章还探讨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强调正确理解其含义并避免不当使用。通过示例句子展示了正确与错误用法,旨在引导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黄冠草服是什么意思
黄冠草服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穿着朴素简陋或生活态度清心寡欲。源自古代隐士的生活,他们远离尘世,穿着朴素,以此表达对世俗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心灵高尚的人。需要注意这个成语不适用于形容追求时尚或潮流的人,也不适用于形容华丽或豪华的场景或物品。在书面表达中,应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避免产生误解或不当。
不丰不杀
不丰不杀是一个成语,意为保持适度的状态,既不浪费也不吝啬节制。其源于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强调追求适度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不丰不杀的近义词包括适可而止、恰到好处等,反义词为奢侈浪费、过度节俭等。该成语常被用于形容人或事物保持平衡适中的状态,如生活方式、饮食、管理、消费观念等。然而,它不被用于形容事物过于平均或没有特点的情况。
求名夺利是什么意思
“求名夺利”指的是追求名誉和利益,不择手段地谋取名利地位的行为。这个成语含有贬义,批评那些只顾追求名利而不顾一切的人。其典故源于古代权谋争斗,战国和明代小说中有相关情节。近义词包括追名逐利、贪图名利、争权夺利,反义词有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廉洁奉公。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攻击他人或与反义词混淆。
处堂燕鹊是什么意思
“处堂燕鹊”的读音为chù táng yàn què,用来形容人安于现状、不知危机将至的状态。源自《左传》和《庄子》中的故事,描述了燕子和喜鹊在安逸环境中未察觉危险的情况。近义词为安于现状、不知危殆、悠然自得,反义词为居安思危、忧心忡忡、警觉戒备。文章提到,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错误用法。用来比喻那些缺乏远见、未能察觉危机的人。
包羞忍耻
包羞忍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āo xiū rěn chǐ",意指能够承受羞辱和耻辱,展现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常用于形容面对困境时保持冷静和不屈不挠的人。包羞忍耻的近义词包括忍辱负重、逆境自强和坚忍不拔等。相反,自暴自弃、轻易放弃和骄傲自满等则是其反义词。在使用包羞忍耻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误用。文章通过多个例子展示了包羞忍耻的实际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