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丰不杀」详解
读音
bù fēng bù shā
含义
「不丰不杀」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 「不」:否定词,表示”不是”、”没有”
- 「丰」:丰富、充足、多
- 「不」:同上
- 「杀」:减少、削减、节制
整体含义是指既不过分奢侈,也不过分节俭;既不太多,也不太少;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形容做事有分寸,掌握适度原则。
典故
- 《礼记·礼器》:这是成语最早的出处,”礼有以多为贵者,有以少为贵者,有以大为贵者,有以小为贵者,有以高为贵者,有以卑为贵者。礼之不丰不杀,所以持情而合危也。”意思是礼制既不过分铺张也不过分简省,是为了保持情感适中而避免危险。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不丰不杀,不匮不竭。”这里用来形容治国理政应当保持适度原则,既不过度征收赋税,也不过分削减开支。
- 宋代朱熹《朱子语类》:”圣人制礼,不丰不杀,务在得中。”强调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凡事应当恰到好处。
近义词
- 恰到好处:形容说话、做事正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
- 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
- 中庸之道:儒家主张的处世态度,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 不偏不倚:不偏向任何一方,保持中立或公正。
- 折中调和:对不同意见进行调和,取中间立场。
反义词
- 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和做得不够都不好。
- 矫枉过正:纠正偏差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 铺张浪费:过分讲究排场,浪费人力物力。
- 锱铢必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要计较。
- 挥霍无度:毫无节制地浪费钱财。
例句
小学阶段例句
- 妈妈给我的零花钱不丰不杀,正好够用。
- 老师布置的作业量不丰不杀,我们都能完成。
- 生日蛋糕的大小不丰不杀,够全家人吃。
- 公园里的游乐设施不丰不杀,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 奶奶做饭总是不丰不杀,既不会剩太多也不会不够吃。
初中阶段例句
- 学校制定的校规不丰不杀,既保证了纪律又不失人性化。
- 这次考试的难度不丰不杀,能真实反映我们的水平。
- 班主任管理班级不丰不杀,既严格又给予我们自由空间。
- 社区健身器材的数量不丰不杀,居民使用起来很方便。
- 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安排得不丰不杀,满足了大多数读者的需求。
高中阶段例句
- 政府的财政政策应当不丰不杀,既刺激经济又避免通货膨胀。
- 法官量刑不丰不杀,体现了法律的公正与人性。
- 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不丰不杀,既保证了效率又控制了成本。
- 城市规划中的绿化面积不丰不杀,兼顾了生态与发展的需要。
- 外交政策的制定需要不丰不杀的原则,既维护国家利益又促进国际合作。
大学及以上阶段例句
- 宏观经济调控要遵循不丰不杀的原则,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 文化政策的制定应当不丰不杀,既鼓励创新又保持传统。
- 科研经费的分配要不丰不杀,既支持重点领域又兼顾基础研究。
- 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需要不丰不杀,既减轻群众负担又保证可持续发展。
- 国际关系中的援助应当不丰不杀,既体现人道关怀又尊重受援国主权。
错误用法
- 形容数量绝对精确:错误例句:”实验室的化学试剂用量必须不丰不杀,精确到毫克。”(这里应该用”精确无误”而非”不丰不杀”)
- 用于极端情况:错误例句:”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医生的决策不能不丰不杀,必须果断。”(这种情况下不适合用表示适度的成语)
- 形容人的性格:错误例句:”他是一个不丰不杀的人,既不特别开朗也不特别内向。”(更适合用”中庸”或”平和”)
- 用于时间描述:错误例句:”会议准时开始,不丰不杀地在两点整。”(这里应该用”准时”或”分秒不差”)
- 与具体数字连用:错误例句:”公司今年利润增长了15%,这个数字不丰不杀。”(具体数字不适合用这个成语形容)
- 形容单一方向的行为:错误例句:”他捐款不丰不杀,只捐了100元。”(这个成语不适用于单方面的行为评价)
- 用于绝对的是非判断:错误例句:”这个法律条款不丰不杀,完全正确。”(这个成语不适用于绝对正确性的判断)
你可能感兴趣
寸量铢称是什么意思
寸量铢称是形容对事物进行极其精细、精确的衡量和称量的成语。其含义强调了精确度的重要性,常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细致、准确的计量和评估。该成语出自古代典籍,用于描述精细、准确的衡量和称量的过程。其近义词包括精确无误、精细入微、丝毫不差,反义词为大致不差、粗枝大叶、笼统模糊。在科学研究、质量控制、医学等领域,寸量铢称的技术和精确度至关重要。错误使用示例包括在日常不必要过分精确或复杂的事情中使用该成语,以及在不相关的语境中搭配使用。
才高运蹇是什么意思 解析5大历史典故与20个实用例句
才高运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gāo yùn jiàn,意为才华出众但命运不佳。源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有才华的人遭遇挫折或不幸的命运。其近义词有“才疏志大”、“怀才不遇”、“明珠暗投”,反义词有“时来运转”、“顺天应时”、“鸿运当头”。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误用为形容一般人的平凡或普通、在没有具体语境的情况下随意使用、用作褒义词、与其他近义词混用以及用于形容没有真正才华的人。该成语可用于描述具有才华但遭遇不幸或无法实现自身才能的人。
财殚力痡是什么意思
财殚力痡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dān lì pū,表示财力和精力都已耗尽的状态。其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用以描述秦国攻打晋国时国力耗尽的情景。该成语形容人或团体在某事上竭尽全力,无法再维持的状态。其近义词包括筋疲力尽、疲惫不堪等,反义词则是精力充沛、生机勃勃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不随意滥用,并需与其他相近成语仔细区分。文中还包含了多个关于财殚力痡的例句,以助于理解其用法和含义。
汉字"僭"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解析14画复杂结构与古代礼制文化内涵
本文介绍了汉字“僭”的拼音、部首、笔顺等信息,详细解析了“僭”的含义,包括超越本分、冒用地位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等。同时,文章还提供了僭的不同用法,如形容虚伪、过分、差失等,并解释了僭在自谦语境中的运用。此外,文章还提到僭越分、冒用上位者职权或名义的行为。
不夷不惠是什么意思 3分钟掌握中庸之道的核心智慧与20个实用例句
“不夷不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yí bù huì”,源自《论语·阳货篇》,形容一个人既不偏激也不迂腐,处世态度中庸,强调适度、平衡。其典故源于孔子的评价,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关。该成语的近义词有“中庸之道”“恰到好处”“平衡中道”,反义词包括“偏激”“迂腐”和“矫枉过正”。使用不夷不惠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或滥用误用成语本身含义。该成语可用于形容人的言行举止、作品风格等方面。
以养伤身是什么意思
以养伤身的读音以养伤身:yǐ yǎng shāng shēn(注音)以养伤身的含义“以养伤身”是一个成语,指的是过度保养或过度追求身体健康反而导致身体受损或过度疲劳的状态。其中,“以”表示因为、由于的意思,“养”表示保养、调养,“伤身”则表示因保养不当而伤害身体。以养伤身的典故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很多相关的例子。比如,有些人为了追求健康而过度锻炼、过度饮食补充营养,结果导致身体过度疲劳或出现其他健康问题。这些例子都符合“以养伤身”的含义。以养伤身的近义词矫枉过正:指纠正偏差的行为超过了适当的限度,反而导致新的偏差。过度保养:指对某事物过度保护和保养,导致其失去自
畏影避迹是什么意思
畏影避迹的读音畏影避迹的拼音是:wèi yǐng bì jì。畏影避迹的含义“畏影避迹”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因为害怕影子而躲避其所在的地方,比喻因为害怕某种不好的影响或后果而回避、躲闪。它也用来形容因为怕受牵连或惹上麻烦而躲避、回避。畏影避迹的典故“畏影避迹”的典故源于古代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他总是担心自己的影子会变成妖怪,因此他总是避免走在有影子的地方,甚至不敢在有光的地方行走。他这种过分的谨慎和恐惧,最终导致他无法正常生活,被人们讥笑为“畏影避迹”。此外,还有另一个典故与“畏影避迹”相关。据说在古代,有一种叫做“蹑影潜踪”的术法,可以让人在行走时不留痕迹。然而,有些人却因
操刀制锦是什么意思
操刀制锦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āo dāo zhì jǐn。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处理事情有条不紊,善于规划和安排。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用来形容人处理事情的技巧和规划能力。操刀制锦的近义词包括井然有序、游刃有余等。反义词包括手忙脚乱、杂乱无章等。该成语强调了精心策划和规划的能力,在错误用法中可能会被误解或不当使用。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处理得当、规划出色的场景。
长虑却顾是什么意思
长虑却顾是一个成语,读音为zhǎng lǜ què gù。它表示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同时,也顾及眼前的利益和情况,强调全面、周密的思考和计划。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军事战略思想,并可以在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中找到相关典故和出处。其近义词包括深思熟虑、远见卓识等,反义词则包括草率行事、目光短浅等。在实际应用中,长虑却顾涉及决策、规划、设计、投资、外交等领域。错误用法是忽略全面、周密思考的重要性,只关注眼前或长期利益而忽视另一方。
莫为已甚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莫为已甚”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与反义词,并列举了多个应用场景的例句。该成语意味着不要做得过分或过于严厉,在与人相处、教育孩子、追求目标等方面均有应用。错误用法及注意事项也一并说明。整体而言,文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莫为已甚”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