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变心易虑”详解
读音
biàn xīn yì lǜ
含义
- 变:改变,转变
- 心:心思,想法
- 易:更改,替换
- 虑:考虑,打算
整体含义:指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打算,形容人因外界影响或自身原因而改变主意或态度。
典故
- 《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舍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商鞅变法后遭贵族怨恨,最终因变心易虑而逃亡,但仍难逃一死。) - 《后汉书·王允传》:
“允见卓祸毒方深,篡逆已著,乃密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谋诛卓。……及卓被诛,允乃变心易虑,欲尽诛凉州人。”
(王允原本与董卓合作,后因局势变化而改变策略,决定诛杀董卓。)
近义词
- 改弦更张:比喻改变方针或做法。
- 翻然悔悟:形容彻底改变错误的想法。
- 见异思迁:指意志不坚定,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主意。
- 朝三暮四:形容反复无常,变化多端。
反义词
- 矢志不渝: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 始终如一:自始至终都不改变。
- 坚定不移: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 一以贯之:指一种思想或原则贯穿始终。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本来答应和我一起玩,但后来变心易虑,去找别人了。
- 妈妈说好给我买玩具,结果变心易虑,说不买了。
-
小学高年级:
- 他原本打算学画画,后来变心易虑,改学钢琴了。
- 老师让我们写作业,但有些同学变心易虑,偷偷看起了漫画。
-
初中:
- 他起初支持这个计划,后来变心易虑,投了反对票。
- 她原本想考重点高中,但后来变心易虑,决定去职业学校。
-
高中:
- 公司高层起初支持改革,但后来变心易虑,撤回了所有资金。
- 他曾经是环保主义者,后来变心易虑,开始支持工业发展。
-
大学及以上:
- 这位政治家早年主张和平,但后来变心易虑,转而支持军事扩张。
- 科学家最初认为这个理论正确,但经过实验后变心易虑,推翻了原有结论。
错误用法
-
误用为“改变心情”:
- ❌ 他今天心情不好,希望他能变心易虑。(正确应为“改变心情”)
- ❌ 她听了音乐后变心易虑,开心了起来。(正确应为“心情变好”)
-
误用为“改变外貌”:
- ❌ 她化了妆,整个人变心易虑。(正确应为“焕然一新”)
- ❌ 他剪了头发,看起来变心易虑。(正确应为“形象改变”)
-
误用为“改变习惯”:
- ❌ 他以前熬夜,现在变心易虑,早睡早起了。(正确应为“改变作息”)
- ❌ 她戒了烟,真是变心易虑。(正确应为“改掉坏习惯”)
-
误用为“改变环境”:
- ❌ 他搬了新家,感觉变心易虑。(正确应为“环境改变”)
- ❌ 公司换了办公室,大家变心易虑。(正确应为“适应新环境”)
总结:”变心易虑”专指思想、态度的改变,不能用于描述心情、外貌、习惯或环境的变化。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商君书 读后感
商君书 读后感(第1篇)《商君书》读后感必须强调一下,拿起这本《商君书》,最初我是出于对先秦法家思想的好奇和尊重。书的封面简洁古朴,标题醒目有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初印象。初读时,我被书中那种一针见血、直指人心的语言风格所吸引。商君之言,犀利而不失深刻,读来令人警醒。《商君书》作为一部先秦时期的法家经典,主要探讨了国家治理、社会秩序以及君臣关系等重要议题。书中以商鞅的视角,详细阐述了其法治思想及变法图强的主张。故事背景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霸而纷纷进行改革。而商鞅所倡导的法治理念,正是其强国之路上的重要一环。在书中,我最为欣赏的是商鞅对于“法”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法是治理国家的基石,是维护社
成语避烦斗捷
"避烦斗捷"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fán dòu jié",意为避免繁琐,追求简捷、快速和高效。这个成语传达了追求直接有效、快速达成目标的精神。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常用于形容人们在工作中追求效率和效果。其近义词包括简捷明了、直截了当等,反义词则是繁琐复杂等。使用"避烦斗捷"时需注意不宜滥用,不适用于所有情境,并注意语境是否合适。该成语强调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追求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性。
成语“别有心肠”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3个典故与正确用法解析
文章详细介绍了“别有心肠”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和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内心复杂,不轻易表露真实想法和意图。同时指出典故出自元·尚仲贤《柳毅传书》,另有其他出处如《红楼梦》。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误解和混淆。这篇文章有助于理解和正确使用成语“别有心肠”。
半涂而废
半涂而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n tú ér fèi,意思是在做事过程中中途放弃,没有完成计划的任务或目标。出自《战国策·燕策》的典故。该成语可用于形容人的行为,表示其缺乏持久的决心和毅力。除了半涂而废,还有其他相近的成语如半途而返、浅尝辄止等。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其他相近词语或用于形容非人的行为。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需谨慎使用,以免带有贬义色彩。该成语提醒人们应该坚持到底,不放弃目标。
吹牛拍马是什么意思
“吹牛拍马”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说话虚浮不实、夸大其词、炫耀自己或阿谀奉承的行为。典故源于古代社交习惯。近义词包括夸夸其谈、虚应故事等。反义词为实事求是、真诚待人等。该成语带有贬义色彩,容易让人产生反感,应避免在言语和行为中过度表现。正确的做法应实事求是、真诚待人、脚踏实地。
不敢问津是什么意思 成语典故解析与正确用法指南
文章介绍了“不敢问津”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这个成语原指渡口无人敢渡,现用来形容无人过问或涉足的事物或地方。有两个典故与“不敢问津”相关。同时,文章也给出了一些例句。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区分其他相近词语和场合是否合适。
出师不利是什么意思
“出师不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ū shī bù lì,形容在开始行动或执行任务时遭遇不顺利的情况。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出征作战,有时即使做了充分准备仍可能出现不利情况。近义词包括初战失利、败北之始等,反义词有一帆风顺、顺顺利利等。误用此成语的情况包括认为其表示个人天赋或能力的不足,以及与“注定失败”等同使用。正确理解和使用“出师不利”,可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事情开头的挫折和困难。
家 是教育的根的读后感
《家,是教育的根》读后感这本书深刻探讨了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书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人物描绘,展示了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因素如何影响孩子的性格塑造、价值观形成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我深刻感受到,家不仅是孩子们生活的港湾,更是他们成长的摇篮。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书中特别让我感动的是,父母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们用自己的爱和耐心,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变得更加自信、坚定和独立。这让我认识到,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教育和性格培养的重要场所。回想自己的成长经
以瞽引瞽是什么意思
以瞽引瞽的读音以瞽引瞽读音为 yǐ gǔ yǐn gǔ,其中“瞽”字在这里是形容词,表示盲的意思。以瞽引瞽的含义以瞽引瞽原意是指以盲人为导者,引导其他盲人前行。现在常用来比喻以不聪明的人的意见或行为来引导或影响聪明的人,或者用不成熟的想法去影响或引导更成熟的思路。以瞽引瞽的典故典故源于古代的传说,讲述的是两个盲人相互引导,彼此依靠着行进的故事。他们之间没有言语的交流,却能默契地通过相互的行动和感知来指引彼此前行。这个典故传递了即使面对困难和未知,只要彼此信任和依赖,就能共同克服困难、达成目标的信息。以瞽引瞽的近义词盲引盲随:指盲目地跟随别人,没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互相误导:指双方在交流中互相误
大有迳庭是什么意思
“大有迳庭”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à yǒu jìng tíng,表示两者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或不同之处。其源自《庄子·齐物论》中的故事,常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的巨大差异。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截然不同、天壤之别等,反义词有毫无二致、相差无几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与近义词混淆,且要用于描述显著的差异,避免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