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肠满脑: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
读音
肥肠满脑(féi cháng mǎn nǎo)
含义
- 肥:形容脂肪多,引申为“丰富、充足”。
- 肠:指肠道,象征人的思想或内心。
- 满:充满、填满。
- 脑:指大脑,代表思维、智慧。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思想丰富、头脑充实,通常指学识渊博或思维活跃的状态。
典故
- 《庄子·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虽然未直接提到“肥肠满脑”,但表达了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与成语含义相通。 - 《后汉书·儒林传》:
记载东汉学者博览群书,形容其“腹笥甚广”,即肚子里装满了学问,类似于“肥肠满脑”的意象。 - 民间俗语:
古代文人常以“满腹经纶”自比,后来逐渐演变为更形象的“肥肠满脑”,强调知识的丰盈。
近义词
- 满腹经纶:形容人学问深厚。
- 学富五车:指读书多,知识丰富。
- 博古通今:通晓古今知识。
- 才高八斗:形容才华横溢。
反义词
- 胸无点墨:形容人没有学问。
- 不学无术:指缺乏知识和能力。
- 愚昧无知:愚蠢且缺乏知识。
- 空空如也:形容头脑或内心空虚。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夸小明“肥肠满脑”,因为他懂得很多恐龙知识。
- 姐姐读书多,真是“肥肠满脑”呀!
-
小学高年级:
- 这位科学家“肥肠满脑”,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
- 读万卷书,才能让自己“肥肠满脑”。
-
初中:
- 历史老师“肥肠满脑”,讲课生动有趣。
- 想要“肥肠满脑”,就要多阅读经典名著。
-
高中:
- 他“肥肠满脑”,在辩论赛上引经据典,赢得阵阵掌声。
- 真正的智慧不仅是“肥肠满脑”,更要懂得运用知识。
-
大学及以上:
- 这位教授“肥肠满脑”,著作等身,深受学生敬仰。
-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肥肠满脑”更需去伪存真。
错误用法
-
形容肥胖:
- ❌ 错误例句:他吃太多,长得“肥肠满脑”。(正确用法应指学识,而非体型。)
-
贬义使用:
- ❌ 错误例句:这人“肥肠满脑”,却不会做事。(成语本身无贬义,不应用于讽刺。)
-
形容食物:
- ❌ 错误例句:这碗面“肥肠满脑”,真好吃。(成语与食物无关。)
-
滥用夸张:
- ❌ 错误例句:我昨天看了一本书,立刻“肥肠满脑”了。(知识积累是长期过程,不宜夸张。)
“肥肠满脑”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正确使用能让人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读书的古诗词
描写读书的古诗词的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多首关于读书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和背景。这些诗词描绘了读书的情境、意境和价值,表达了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读书对人生的影响。从汉乐府的《长歌行》到朱熹的《读书有感》,每一首诗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将读书的美好和深远意义呈现在读者眼前。文章还通过引用诗句,表达了读书的乐趣、智慧、启迪、情感交流以及与人生的紧密关系。这些诗词不仅富有艺术魅力,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提醒读者珍惜读书的机会,从中汲取知识和力量,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关于描写书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书的诗词共五篇的内容。这些诗词以不同的方式描绘了书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价值,强调了读书的乐趣和追求知识的渴望。文章分别展示了五篇诗词精选及其解析,并深入探讨了古诗词中对于书的多元表达和细腻描绘。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启示。通过阅读和领悟这些古诗词,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书籍的价值和读书的意义,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珍惜书籍、勤奋学习、追求知识,让书籍成为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
博识多通
本文介绍了成语“博识多通”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以及例句。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通晓多种学问或技能。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和用法,并提供了相关的例句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博古通今
博古通今是一个成语,意为既了解古代知识又通晓现代事情,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其来源于古代,常用来形容学识渊博的人。博古通今的拼音为bó gǔ tōng jīn。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贯通古今、博学多才等,反义词为孤陋寡闻、一知半解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使用场合和避免滥用或误用。本文通过介绍博古通今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等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博闻多识
博闻多识是一个成语,意为学识广博,知识丰富。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礼记·大学》。该成语用来形容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其近义词有“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等,反义词为“孤陋寡闻、才疏学浅”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褒义色彩,避免用错场合或用错对象。例如,不应将“博闻多识”用来形容只是表面上涉猎广泛但没有深入研究的人。同时,在评价一个人时,应综合考虑其专业知识、实践经验、道德品质等方面。博闻多识的人经常通过阅读、学习、经历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见多识广
“博物多闻”是一个成语,意指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源自《论语·阳货》中的理念,强调人的知识面广,对各领域都有所涉猎和掌握。近义词如博学多才、博古通今等,反义词如孤陋寡闻、才疏学浅。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单纯形容外貌或性格特点,或与贬义词混淆使用。正确用法是强调其知识面广或涉猎广泛的特点。
博览古今
文章介绍了“博览古今”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等。博览古今指的是广泛阅读古今知识,涉猎广泛,了解古今中外历史、文化等。该成语反映了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文章还指出一些常见的误用方式,并强调了博览古今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注意事项。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博览古今”这一成语。
经史百子
经史百子是一个涵盖经典、历史和各种学问的广博知识词汇,源于古代学者的治学态度和追求。其拼音为jīng shǐ bǎi zi。该词汇指的是一个人博学多才、学识渊博,博古通今,对于真正的学者来说极具价值。但是使用时要避免错误用法,不能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不能与其他无关的词汇或概念混淆使用,也不能过度吹嘘或夸大一个人的经史百子程度。
博洽多闻
博洽多闻是一个成语,形容学识广博,见闻丰富。其拼音是bó qià duō wén。这个成语出自《汉书·楚元王传》,用来形容学识渊博的人。博洽多闻的近义词有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等,反义词有孤陋寡闻、才疏学浅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用于形容只是表面了解很多知识但缺乏深度和实质性内容的人。博洽多闻的人通常知识面广泛,对各个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他们在学术界备受尊敬,因为其学识渊博、见闻丰富且具备实质性内容。
长材茂学
长材茂学是一个成语,意为具有高超的才能和丰富的学识。其来源于古代文献,由“长才”和“茂学”两个词语合并而来。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才能和学识方面都十分出色。其近义词如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等,反义词如才疏学浅、平庸无能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误解,以及注意语境。长材茂学的错误用法包括不与其他成分混用等。该成语在描述学术领域杰出人士时十分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