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蒙振聩:唤醒迷茫,震撼心灵
读音
fā méng zhèn kuì
含义
- 发:启发、开启。
- 蒙:蒙昧、无知。
- 振:震动、唤醒。
- 聩:耳聋,比喻愚昧不明。
整体含义:形容言论或行动能够启发愚昧、唤醒迷茫,使人豁然开朗。
典故
- 《尚书·说命》:商王武丁梦见贤人傅说,醒来后四处寻找,最终在筑墙的奴隶中发现了傅说。武丁的求贤若渴和傅说的智慧“发蒙振聩”,使商朝得以复兴。
- 《后汉书·崔骃传》:东汉崔骃以直言进谏闻名,他的言论常常“发蒙振聩”,使昏聩的统治者警醒。
-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袁枚评价某些诗文“如晨钟暮鼓,发蒙振聩”,意指其能唤醒读者的思考。
近义词
- 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 茅塞顿开——形容思想忽然开窍,明白了道理。
- 振聋发聩——与“发蒙振聩”意思相近,强调言论使人警醒。
- 指点迷津——为困惑的人指明方向。
反义词
- 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醒悟。
- 浑浑噩噩——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 麻木不仁——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 冥顽不灵——愚昧顽固,不听劝导。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真是“发蒙振聩”啊!
- 小学高年级:这本书的内容深入浅出,读完后有“发蒙振聩”之感。
- 初中:他的演讲振聋发聩,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深受启发。
- 高中:哲学家的思想往往能“发蒙振聩”,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
- 大学及以上:这篇论文的观点新颖独到,对学术界具有“发蒙振聩”的作用。
- 日常对话:你的建议让我恍然大悟,真是“发蒙振聩”!
- 文学创作:他的文字如清泉,流淌过读者的心田,带来“发蒙振聩”的力量。
- 新闻报道:专家的分析“发蒙振聩”,揭示了问题的本质。
- 演讲致辞: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启发,达到“发蒙振聩”的效果。
- 书信写作:读君来信,如沐春风,颇有“发蒙振聩”之感。
错误用法
- 形容物理震动:❌“地震的巨响发蒙振聩。”(正确用法应指思想启发。)
- 形容普通声音大:❌“演唱会的音响发蒙振聩。”(应使用“震耳欲聋”。)
- 贬义使用:❌“他的批评太严厉了,简直是发蒙振聩。”(成语本身不含贬义。)
- 形容自然现象:❌“雷声轰鸣,发蒙振聩。”(不合语境。)
- 用于无关场景:❌“这道菜的味道发蒙振聩。”(完全错误搭配。)
“发蒙振聩”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恰当使用能让语言更具深度和感染力。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
你可能感兴趣
发蒙解缚
本文介绍了成语“发蒙解缚”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源自古代教育理念,意为启发蒙昧,解除束缚,帮助人们获得成长和进步。在文章中,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用法和在不同场合的运用。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发蒙解惑
发蒙解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ā méng jiě huò,意为启发蒙昧,解除疑惑。它常用来形容具有启发他人、解决困惑能力的人或事物。这一成语源于古代教育观念的演变,并常见于古代教育类文献。它的近义词包括启蒙开智、指点迷津等,反义词为迷惑不解、懵懂无知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发蒙解惑的错误用法提醒。此外,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发蒙解惑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发聋振聩
“发聋振聩”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言辞或行动具有极大的震撼力,能够唤醒沉睡或麻木的人。该成语来源于关于孔子弟子子路的故事,并有一些历史典故和文献记载表明了其来源和演变过程。发聋振聩的近义词包括醍醐灌顶、唤醒梦中人等。反义词有漠然置之、麻木不仁等。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言辞或行动的震撼力,而不指物体发出的声音。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使用不当导致语义上的混淆或误解。例如,他的演讲、电影结局、批评等都可以形容为发聋振聩,让人深受触动、反思。
描写海市蜃楼诗词
这段摘要主要描述了多篇文章中关于海市蜃楼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包括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海市蜃楼的神秘、美丽和令人向往的特质。摘要强调了这些诗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海市蜃楼的幻境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同时,也提到了现代诗对海市蜃楼的独特情感和描绘。整体上,这段摘要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多篇文章中关于海市蜃楼诗词的内容,突出了其特点和魅力。因此,摘要可以写为:本文介绍了多篇文章中描绘海市蜃楼的古诗词,包括不同朝代和不同作者的创作。这些诗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海市蜃楼的神秘幻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同时,也提到了现代诗对海市蜃楼的独特表现。
拔地摇山
拔地摇山的正确读音是bá dì yáo shān。这个成语用于形容力量或气势的强大,有如拔起地面、摇动山岳般的震撼力量,常用来形容人的勇气、力量或某种行动的巨大影响力。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磅礴的意境。拔地摇山的近义词有撼天动地、气吞山河、威震天下等,反义词有微不足道、默默无闻、平淡无奇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要过度夸张或滥用,避免与其他成语混用或误用,以及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谨慎使用。
超超玄箸
超超玄箸是一个形容言辞、文章、技艺等高妙超群的成语。其读音为chāo chāo xuán zhù,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比试和交流。该成语可用于形容出类拔萃的技艺或才华,如绘画、演奏、文学、演讲等。然而,使用时应避免滥用和误用,注意语境搭配和使用场合的适宜性。
崇论宏议
崇论宏议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óng lùn hóng yì,表示高明而宏大的议论或见解。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如《汉书·儒林传》。它形容人的议论或见解具有广大的视野和深远的影响力,涉及到古代圣贤或文化名人的高论。其近义词有“高谈阔论”、“精辟之论”、“卓越见解”等。反义词包括“浅尝辄止”、“空谈误国”、“泛泛之谈”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错误用法。例如,形容某些人的言论具有深度和广度时可以使用此成语。
山摇地动是什么意思
山摇地动是一个形容词短语,形容事物或事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源于古代对自然现象和重大事件的描述,如地震、战争等。其近义词包括地动山摇、天摇地动等,反义词为风平浪静、宁静无声等。该成语可通过例句展示其用法,如形容音乐会、演讲、战争等的强烈影响。错误用法示例指出避免夸张或不切实际的描述。整体而言,山摇地动这一成语用于形容极其强烈或重大的事物或事件。
撑霆裂月
"撑霆裂月"是一个形容词短语,发音为chēng tíng liè yuè,形容事物或事件具有极大的力量或影响力,能够震撼人心。其含义强调了行动或影响的巨大性。虽然该成语的典故暂无确切记载,但可以从字面意义推测其来源。它常被用于形容英勇、威猛的场景。近义词有天崩地裂、雷霆万钧、惊天动地等。反义词有风平浪静、微不足道等。在使用时,需避免误用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例如在描述平凡事物时。正确运用该成语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事物或事件的力量与影响。
倒峡泻河
“倒峡泻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xiá xiè hé。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水流汹涌澎湃,气势磅礴,常用来比喻事物发展迅猛或文章言辞表达流畅。其典故可能源于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同时,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避免用错场合、误解词义、搭配不当及滥用成语等常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