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居下流
读音
è jū xià liú
含义
“恶”意为厌恶、讨厌;“居”意为处于、处在;“下流”原指河流的下游,引申为品行低劣、道德败坏的地位或处境。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厌恶处于品行低劣的境地,形容人不愿与卑劣者为伍,或不愿自甘堕落。
典故
- 《论语·子张》: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认为,商纣王的恶行可能被后人夸大,因为一旦一个人被贴上“恶人”的标签,所有的坏事都会归咎于他。因此,君子不愿处于“下流”的境地,以免被污名化。 - 《孟子·离娄下》: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以水流比喻人的品行,强调君子应像有源的泉水一样保持高尚,而“恶居下流”则是对无德之人的鄙弃。
近义词
- 洁身自好:保持自身清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耻与为伍:以与某类人为伴为耻辱。
- 清高自守:品行高洁,不随波逐流。
反义词
- 同流合污:与坏人一起做坏事。
- 沆瀣一气:臭味相投,勾结作恶。
- 自甘堕落:主动放弃高尚追求,沉沦于低劣境地。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不喜欢和爱撒谎的同学玩,真是“恶居下流”。
- 老师说,好孩子要“恶居下流”,不能学坏。
-
小学高年级:
- 他宁愿一个人读书,也不愿和欺负人的同学混在一起,真是“恶居下流”。
- 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帮助,而不是一起做坏事,我们要“恶居下流”。
-
初中:
- 面对诱惑,他始终坚守原则,不愿“居下流”。
- 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都“恶居下流”,宁可清贫也不与贪官为伍。
-
高中及以上:
- 在腐败盛行的官场中,他始终“恶居下流”,保持清廉。
- 真正的学者应“恶居下流”,拒绝学术不端行为。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厌恶住在下游”:
- ❌ 他家“恶居下流”,所以搬到了上游。(错误:误解成语含义)
- ❌ 这条河污染严重,大家都“恶居下流”。(错误:字面理解)
-
误用为“讨厌地位低”:
- ❌ 他“恶居下流”,所以拼命往上爬。(错误:歪曲为功利性行为)
-
误用为“讨厌底层人民”:
- ❌ 富人“恶居下流”,不愿和穷人交往。(错误:曲解为阶级歧视)
“恶居下流”强调的是道德上的洁身自好,而非字面或社会地位的高低,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是一个古代成语,意为不解决根本问题,就无法阻止事情的发展。该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读作bù sāi xià liú和zhǐ bù bù xíng,强调解决问题的根本性和重要性。其典故源于古代治水故事,涉及稳固基础、培养根本的道理。此外,该成语还有固本培元、治标不治本和釜底抽薪等近义词。在日常使用中要正确理解其含义,避免误解和误用。在各个领域如环境、企业管理、教育等中,都应注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猥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猥”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和详细解析。该字可表示卑鄙、下流、杂多等含义。同时,也介绍了该字在古汉语中的使用,包括其形容词、名词和动词的用法,以及相关的谦词和古代文献中的用法。通过本文,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汉字“猥”的含义和用法。
漩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漩”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该字表示回旋的水流,具有形容水流旋转的意义。同时,也提供了该字的详细解析,包括其名词和动词的用法,以及相关的诗词引用。
洿怎么读
这篇文章详细解析了汉字“洿”的字义、读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并解释了其详细含义如污秽、污染等,并阐述了洿的动词词义及其相关的动词短语,如水不流、洿池等池塘、低洼地之意,也描述了洿的形容词词义如低落、低洼等。同时,也介绍了洿的一些用法如洿染等以及涉及的情感如污辱、沾污等。
贱的拼音
本文提供了关于汉字“贱”的详细信息,包括其拼音、部首、笔顺等,同时详细解释了“贱”字在中文中的多重含义,如价格低、地位低下、行为卑鄙等。文章还涉及了“贱”字的自谦用语以及动词含义的鄙视、轻视等。
关于钦的诗词
关于钦的诗词(第1篇)关于“钦”的诗词全文及解析一、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标题:钦敬之歌原文:钦敬于天,民惟达观。旻天明矣,神祇敬焉。作者及朝代:该段诗词出自《诗经·大雅》,为先秦时期的作品。解析:此段诗词表达了古人对天的敬畏与崇拜,以及对于神祇的尊敬之情。“钦敬于天”一句,强调了人们对天的敬重与敬畏,同时也体现了古人达观的宇宙观。二、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七·李商隐《钦乃曲》标题:钦乃之曲原文:钦乃一声山水绿,又闻欸乃伴春还。风帆沙鸟应相问,今夜舟中望月圆。作者及朝代:李商隐,唐代诗人。解析:李商隐的这首《钦乃曲》描绘了春日山水间的景色和舟中望月的情感。其中,“钦乃”是摇船时划桨发出的声音,代表着
地丑德齐
地丑德齐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ì chǒu dé qí。这个成语强调道德和品德的普遍性和共同性,意味着不同地域或外貌的人应该遵守共同的道德标准。其来源于《左传·昭公十二年》中的楚国和晋国战争典故。近义词包括德才兼备、志同道合、德艺双馨等,反义词则是丑恶不堪、道德沦丧等。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误用,特别是在形容外貌相似的两个事物或人之间时。地丑德齐的核心是强调品德和道德标准的共同性,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学习,追求道德和品德的完善。
砥行立名
砥行立名的拼音是【dǐ xíng lì míng】,意味着通过坚定的品行和努力,树立良好的名声和形象。这一成语源自古代士人追求道德修养和名声的过程。砥行立名强调个人品德的提升和社会良好名声的树立,其近义词如身经百炼、德高望重等也强调品德和名声。然而,砥行立名不应随意用于其他场合或对象,需确保用词准确。例句展示了砥行立名在个人品行和社会声誉方面的积极效果。
砥砺廉隅
砥砺廉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ǐ lì lián yū,表示人通过自我修养和锻炼,使品行正直、道德高尚。该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文,常用来形容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其近义词包括廉洁自律、刚正不阿等,反义词为贪赃枉法、卑躬屈膝等。该成语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应正确使用,避免误用或混淆。文章中还提到了一些人以砥砺廉隅为人生信条或座右铭,以表达其坚守道德底线的决心。
操身行世
操身行世是一个源自古代儒家思想的词汇,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其含义指一个人在世间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注重品德修养和道德行为。操身行世的典故源自古代文献和道德楷模的故事。操身行世的近义词包括品行端正、德行高尚、行为规范等,反义词则是品行不端、德行败坏等。正确的用法是描述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不应用于贬低或讽刺他人。例句中展示了操身行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