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憎主人

盗憎主人

读音

dào zēng zhǔ rén

含义

  • :小偷,窃贼。
  • :憎恨,厌恶。
  • 主人:指被偷窃的人或物品的所有者。

整体含义:比喻坏人憎恨正直的人,或作恶者厌恶揭发他们的人。

典故

  1.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伯宗为人正直,常直言进谏,因此遭到奸臣的嫉恨。他的妻子劝他收敛锋芒,说:“盗憎主人,民恶其上。”意思是坏人憎恨正直的人,百姓厌恶压迫他们的统治者。后来伯宗果然因直言被害。
  2. 《后汉书·马援传》
    马援曾上书劝诫光武帝刘秀,引用“盗憎主人”来比喻小人嫉恨贤臣,提醒皇帝要明辨忠奸。
  3. 民间故事
    传说古代有个小偷潜入一户人家行窃,被主人发现后不仅不悔改,反而怨恨主人妨碍他偷东西。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比喻恶人反咬一口的心态。

近义词

  1. 贼喊捉贼:比喻坏人做了坏事,反而诬陷别人。
  2. 恶人先告状:指作恶的人反而抢先诬告受害者。
  3. 倒打一耙:比喻自己犯错却反过来指责别人。
  4. 嫉贤妒能:指心胸狭隘的人憎恨比自己优秀的人。

反义词

  1. 感恩戴德:形容对别人的恩情心怀感激。
  2. 知恩图报:指受到恩惠后懂得回报。
  3. 以德报怨:用善行回报别人的恶意。
  4. 敬贤爱才:尊敬和爱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偷了同桌的橡皮,还怪同桌没看好,真是“盗憎主人”。
  2. 小学高年级:那个小偷被抓后反而骂警察多管闲事,简直是“盗憎主人”。
  3. 初中:历史上许多忠臣被奸臣陷害,正是“盗憎主人”的体现。
  4. 高中:公司里有人自己工作不努力,却嫉妒业绩好的同事,真是“盗憎主人”。
  5. 大学及以上:某些政客贪污腐败,却指责反腐官员破坏团结,完全是“盗憎主人”的心态。
  6. 日常对话:“他自己做错了事,还怪别人揭发他,这不是‘盗憎主人’吗?”
  7. 文学作品:小说中的反派角色对主角充满敌意,正是“盗憎主人”的生动写照。
  8. 新闻报道:贪官污吏被查处后诬陷纪检人员,这种“盗憎主人”的行为令人不齿。
  9. 职场场景:同事自己能力不足,却嫉妒升职的同事,典型的“盗憎主人”。
  10. 历史评论:岳飞被秦桧陷害,正是“盗憎主人”的典型案例。
  11. 寓言故事:狐狸偷鸡不成,反而怨恨农夫设陷阱,真是“盗憎主人”。
  12. 影视台词:“你偷了我的东西,还怪我防备你?这就是‘盗憎主人’!”
  13. 社会现象:网络喷子攻击正能量博主,体现了“盗憎主人”的心理。
  14. 教育领域:学生作弊被老师发现,反而埋怨老师严格,这是“盗憎主人”。
  15. 法律案例:犯罪嫌疑人诬陷证人作伪证,完全是“盗憎主人”的表现。
  16. 商业竞争:某公司抄袭对手产品,还指责对方垄断市场,真是“盗憎主人”。
  17. 国际关系:某些国家自己违反国际法,却指责他国干涉内政,堪称“盗憎主人”。
  18. 家庭关系:孩子偷钱被父母教育,反而怨恨父母管得太严,这就是“盗憎主人”。
  19. 校园霸凌:霸凌者欺负同学,还怪对方告状,完全是“盗憎主人”的逻辑。
  20. 哲学思考:“盗憎主人”揭示了人性中恶者对善者的本能敌意。

错误用法

  1. 误用对象

    • ❌“老师批评了不写作业的学生,学生很生气,这是‘盗憎主人’。”(错误,学生并非“盗”,老师也不是“主人”)
    • ✅应改为:“学生抄袭被揭发,反而怨恨举报的同学,这才是‘盗憎主人’。”
  2. 混淆近义词

    • ❌“他偷了东西还诬陷别人,真是‘贼眉鼠眼’。”(“贼眉鼠眼”形容长相猥琐,与“盗憎主人”无关)
  3. 滥用场景

    • ❌“我借了朋友的钱没还,他还催我,真是‘盗憎主人’。”(借钱不还者是“盗”,不能用此成语反指债主)
  4. 字面理解

    • ❌“我家进了小偷,他很讨厌我,这就是‘盗憎主人’。”(虽然字面符合,但成语多用于比喻意义,而非字面描述)
  5. 情感误用

    • ❌“女朋友和我分手了,还说我不好,这是‘盗憎主人’。”(感情纠纷不适用此成语)

“盗憎主人”多用于描述恶人反咬一口或坏人憎恨正直者的情境,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

盗憎主人.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倒打一耙

本文介绍了成语“倒打一耙”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倒打一耙指在被指责或冲突中,将责任推给对方的行为。典故源自武术比武或民间故事。常见近义词包括反咬一口、反戈一击、推卸责任等。反义词如勇于担当、诚实守信等。同时,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倒打一耙的具体应用场景。正确使用该成语,需避免混淆和滥用,符合语境和成语含义。

恩将仇报

“恩将仇报”是一个成语,拼音为ēn jiāng chóu bào。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别人的恩惠、帮助或善意不仅不感恩图报,反而做出伤害或背叛的行为。其典故源于古代传说和故事。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等,反义词则是知恩图报、感恩戴德等。使用“恩将仇报”时需要注意场合,避免误解原意,不能与近义词混用。该成语在描述对他人的恩惠进行报复或背离的行为时非常生动有力。

贼喊捉贼是什么意思

贼喊捉贼的读音拼音:zéi hǎn zhuō zéi注音:ㄗㄟ ㄏㄢˇ ㄓㄨㄛ ㄗㄟˊ标注说明:以上是“贼喊捉贼”的普通话拼音和注音,用于准确发音。贼喊捉贼的含义“贼喊捉贼”是一个成语,原意是形容做贼的人反而喊捉贼,指做了错事或坏事却反过来指责他人。现在常用来形容那些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行为。解释说明:这个成语的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贼”指的是偷东西的人或做坏事的人;“喊”是叫喊的行为;“捉”是抓捕的动作;“贼”在这里又指被错误地认为是做坏事的人。因此,“贼喊捉贼”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做了错事的人却反过来诬陷别人,是一种颠倒黑白的行为。贼喊捉贼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一个典故。据说,在古代有一个

倒打一耙

倒打一瓦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dǎ yī wǎ",形容在争吵或争执中,反而指责对方先挑起事端或过错。这个成语源于民间故事或口头传说,用于讽刺某些人的不道德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反咬一口、颠倒黑白等,反义词为坦诚相待、公正无私等。在争吵中,使用倒打一瓦的行为会加剧冲突,让人反感。同时,该成语也有错误用法场景,如在不争执的情况下使用或在正式场合使用,可能会造成误解和混淆。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

为虎傅翼是什么意思

为虎傅翼的读音为虎傅翼的读音是wéi hǔ fù yì。为虎傅翼的含义为虎傅翼指的是给老虎添上翅膀,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势力的行为,使恶人的力量更加强大。为虎傅翼的典故典故一: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君加惠于小国,使免于敝邑之危,是助之为虎傅翼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大国对小国加以恩惠,使小国免于灾难,那么这实际上是在帮助小国增加其恶势力的力量,就像给老虎添加了翅膀一样。典故二:古代传说中,有一个人为了讨好老虎,给老虎装上了翅膀,结果老虎因此更加凶猛,最终还伤害了这个人。这个典故也用来形容为虎傅翼的行为。为虎傅翼的近义词助纣为虐:指帮助坏人做坏事。火上浇油:比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时,

拔苗助长

本文介绍了成语"拔苗助长"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描述急功近利、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指强行改变事物发展进程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文章通过农夫教育子女、企业追求短期利润和农业生产过度干预等例子阐述了拔苗助长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事物的自然发展进程。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拔苗助长这一成语。

助纣为虐是什么意思

助纣为虐的读音读音:zhù zhòu wéi nüè标注拼音:zhù(第四声) zhòu(第四声) wéi(第二声) nüè(第四声)助纣为虐的含义“助纣为虐”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帮助纣王做坏事,形容助长恶势力,做错事或坏事。其中,“助”是帮助的意思,“纣”指的是商朝最后一个暴君纣王,“为”表示做,“虐”则有暴行、残忍的含义。整个成语用来形容帮助坏人做坏事,结果会变得更加糟糕。助纣为虐的典故该成语来源于《史记·吴起传》。相传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残暴,人民生活困苦。周武王起兵讨伐纣王时,有些人却助纣为虐,帮助纣王进行抵抗。后来这些助纣为虐的人都被周武王所消灭。典故中还提到了其他一些相关历史事件,如

描写教师节的诗词

本文列举了五篇关于描写教师节的诗词,这些诗词涵盖了现代创作的诗歌和经典诗歌。这些诗词以歌颂教师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教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精神。教师节是一个感恩的节日,让我们向所有的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激。希望这些诗词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感受到教师的重要性和伟大之处,激发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于教师的尊重。

以德追祸是什么意思

以德追祸的读音以德追祸的读音为 "yǐ dé zhuī huò",其中“以”表示“用”,“德”表示“道德”,“追”表示“追赶、招致”,“祸”表示“灾难、祸患”。以德追祸的含义以德追祸的含义是指因行善积德而招致灾祸。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因善良而遭受不幸或被误解的情况。以德追祸的典故典故一: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因为为人正直、廉洁,行善积德而得罪了权贵,最终招致了祸患。这便是“以德追祸”的典型例子。典故二:孔子曾说:“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意味着有德行的人不会孤单,必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相伴。但有时候,这种善良和正直反而会招来一些无端的攻击和诽谤,这也是“以德追祸”的一种表现

点金成铁

成语“点金成铁”的读音为diǎn jīn chéng tiě,意指用尽法术或手段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将事情弄得更糟。该成语来源于古代道士和炼金术士的故事,强调努力却未能实现目标的情况。其近义词有“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劳而无功”,反义词有“点石成金”、“一举成功”、“事半功倍”。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应用,并指出了错误用法。通过学习和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