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打一耙
读音
dào dǎ yī pá
含义
- 倒:反向,反过来
- 打:击打,攻击
- 一耙:耙是一种农具,这里比喻攻击或指责
具体含义:指自己犯了错或做了坏事,不仅不承认,反而指责或诬陷别人。形容反咬一口、恶人先告状的行为。
典故
- 《西游记》中的典故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常用钉耙作为武器。有一次,他犯了错,不仅不认错,反而用钉耙攻击别人,表现出典型的“倒打一耙”行为。 - 民间故事
古代有个农夫和邻居因田地边界争执,明明是农夫偷偷挪动了界碑,却反过来指责邻居侵占他的土地,这就是“倒打一耙”的典型例子。
近义词
- 恶人先告状:坏人抢先诬告别人。
- 反咬一口:自己犯错却反过来指责别人。
- 贼喊捉贼:做坏事的人假装抓坏人。
- 嫁祸于人:把自己的过错推给别人。
反义词
- 知错就改:犯错后及时改正。
- 勇于认错:主动承认错误。
- 光明磊落:行为正直,不推卸责任。
- 实事求是:根据事实说话,不歪曲真相。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打碎了花瓶,却说是小猫干的,真是倒打一耙!
- 小红自己没写作业,反而怪老师没布置,这不是倒打一耙吗?
-
小学高年级
- 他偷了别人的橡皮,还说是别人偷他的,典型的倒打一耙。
- 明明是他先动手打人,却说是别人欺负他,真是倒打一耙。
-
初中
- 考试作弊被抓,他反而指责监考老师太严格,简直是倒打一耙。
- 他违反班规被批评,却怪班长管得太严,这不是倒打一耙吗?
-
高中及以上
- 公司亏损是因为他管理不善,他却怪市场环境不好,完全是倒打一耙。
- 他抄袭论文被揭发,反而指责举报者多管闲事,真是倒打一耙。
错误用法
-
用于描述单纯的推卸责任
- 错误:他只是不想干活,所以找借口推脱。(这里没有反咬一口的行为,不能用“倒打一耙”)
- 正确:他不想干活,反而指责别人偷懒,这才是倒打一耙。
-
用于描述无意的误会
- 错误:他记错了时间,导致迟到。(这是无心之失,不算倒打一耙)
- 正确:他迟到是因为睡过头,却怪闹钟没响,这才是倒打一耙。
-
用于描述正当的反驳
- 错误:他被人冤枉,所以据理力争。(这是正当辩护,不算倒打一耙)
- 正确:他明明做错了,却反过来说别人诬陷他,这才是倒打一耙。
你可能感兴趣
倒打一耙
本文介绍了成语“倒打一耙”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倒打一耙指在被指责或冲突中,将责任推给对方的行为。典故源自武术比武或民间故事。常见近义词包括反咬一口、反戈一击、推卸责任等。反义词如勇于担当、诚实守信等。同时,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倒打一耙的具体应用场景。正确使用该成语,需避免混淆和滥用,符合语境和成语含义。
贼喊捉贼是什么意思
贼喊捉贼的读音拼音:zéi hǎn zhuō zéi注音:ㄗㄟ ㄏㄢˇ ㄓㄨㄛ ㄗㄟˊ标注说明:以上是“贼喊捉贼”的普通话拼音和注音,用于准确发音。贼喊捉贼的含义“贼喊捉贼”是一个成语,原意是形容做贼的人反而喊捉贼,指做了错事或坏事却反过来指责他人。现在常用来形容那些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行为。解释说明:这个成语的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贼”指的是偷东西的人或做坏事的人;“喊”是叫喊的行为;“捉”是抓捕的动作;“贼”在这里又指被错误地认为是做坏事的人。因此,“贼喊捉贼”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做了错事的人却反过来诬陷别人,是一种颠倒黑白的行为。贼喊捉贼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一个典故。据说,在古代有一个
幸灾乐祸是什么意思
幸灾乐祸的读音幸灾乐祸的读音为xìng zāi lè huò,其中“幸”字读作xìng,表示喜悦、快乐;“灾”字读作zāi,表示灾难;“乐”字读作lè,表示快乐;“祸”字读作huò,表示不幸的事情。幸灾乐祸的含义幸灾乐祸是一个成语,指的是看到别人遭遇困难或不幸时,自己却感到高兴或愉快。这种行为是缺乏同情心和道德感的体现。幸灾乐祸的典故幸灾乐祸的典故源于古代。相传在古代,某地发生了一场大火灾,人们纷纷前来救援。然而,在救援的过程中,有些人却因为看到火势凶猛而感到高兴,甚至还嘲笑那些被困在火中的人。这种幸灾乐祸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愤怒和不满。从此以后,人们就使用“幸灾乐祸”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看到别人
土龙沐猴是什么意思
土龙沐猴的读音土龙沐猴的读音为:tǔ lóng mù hóu,其中tǔ、lóng、mù、hóu分别是每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土龙沐猴的含义土龙沐猴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用土做的龙和猴子,形容模仿得不像,反而失去了原有的本真。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模仿别人却不得其法,反而显得不伦不类。土龙沐猴的典故土龙沐猴的典故源于古代传说。相传古代有一种人善于模仿各种动物,他们用泥土捏成龙的形状,再用树叶等材料制作成猴子的模样。然而,由于他们没有真正理解龙和猴子的本质特征,所以制作出来的土龙和猴子都不像真正的动物。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模仿别人却不得其法,反而显得滑稽可笑。土龙沐猴的近义词画虎类犬:形容模仿别人却不得其法
利灾乐祸是什么意思
“利灾乐祸”是一个成语,形容在他人遭遇不幸或灾难时,不表示同情或援助,反而感到高兴或从中获利的行为。其源于古代社会的不良现象,逐渐成为一个贬义词。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等,反义词包括“同情怜悯”、“见义勇为”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避免与其他负面词汇混用或滥用,以防失去其原有的含义和价值。
东施效颦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施效颦”的读音、含义、典故、历史来源、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比喻盲目模仿别人,结果反而显得更加笨拙或丑陋。文章详细解释了东施效颦的典故和含义,并列举了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通过具体例句展示了东施效颦的使用场景。最后,强调了在使用东施效颦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
以怨报德是什么意思
以怨报德的读音读音:yǐ yuàn bào dé拼音注音:yǐ/yùàn/bào/dé以怨报德的含义含义:指用怨恨的态度来回报别人的恩德。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别人的善意和恩惠心存不满或怨恨,反而以恶意的态度对待对方。解释:“以”表示用某种方式或态度;“怨”指怨恨、不满;“报”是回报的意思;“德”则指恩德、善意。整个成语的含义是以不满、怨恨的态度来回报别人的善意和恩惠。以怨报德的典故典故出处:这个成语的典故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理解为在古代社会中,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对于他人的善意和恩惠并不心存感激,反而心生怨恨,以恶意的态度对待对方。这种行为被视为不道德和不良的行为。历史典故: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
落阱下石是什么意思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落阱下石”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文章详细解释了“落阱下石”指的是在他人陷入困境时,不仅不提供帮助,反而加以陷害的行为。此外,文章还列举了使用此成语的常见错误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例句。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落阱下石”这一成语。
狗拿耗子
本文介绍了“狗拿耗子”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错误用法。该成语字面意思是狗在捉老鼠,实际用来形容做自己不擅长或无关的事情,或多管闲事。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例句和错误用法场景示例,以助于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
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是一个成语,形容机械模仿别人,不仅未学到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反而丢失了原本擅长的技能。典故源自战国时期邯郸人善于走路的故事。邯郸学步的近义词有亦步亦趋、照猫画虎和步人后尘等。反义词包括自成一家、独步天下和独树一帜等。邯郸学步的错误用法包括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质、盲目追求潮流而失去自我以及不懂得创新只会模仿等。学习新技能或借鉴他人优点时,应理解其本质并加以创新和发展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