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然无存
读音
dàng rán wú cún
含义
- 荡然:形容完全消失、彻底破坏的样子。
- 无存:不存在,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 整体含义: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或毁坏,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
典故
- 《后汉书·党锢传》:
“及至汉末,党锢之祸,名士凋零,风流荡然。” 形容东汉末年党锢之祸后,许多名士被害,社会风气彻底改变。 - 《晋书·王导传》:
“江东之业,荡然无遗。” 指东晋初年,江东的基业几乎被摧毁殆尽。 - 《资治通鉴》:
“贼兵所过,荡然无存。” 形容战乱后,一切都被破坏殆尽。
近义词
- 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
- 灰飞烟灭:形容彻底毁灭,不留痕迹。
- 一扫而空:全部清除,一点不剩。
- 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
反义词
- 完好无损:形容物品或状态完全没有损坏。
- 原封不动:保持原来的样子,没有任何改变。
- 历久弥新:经历很长时间仍然保持新鲜或活力。
- 依然如故:和以前一样,没有变化。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大火过后,森林里的树木荡然无存。
- 洪水冲走了村庄,房子荡然无存。
-
小学高年级:
- 战争过后,这座城市的繁华荡然无存。
- 他的玩具被弟弟拆得荡然无存。
-
初中:
- 经过岁月的冲刷,古城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
- 他的梦想在现实面前荡然无存。
-
高中:
- 历史的变迁让许多古老的传统荡然无存。
- 科技的进步让某些职业荡然无存。
-
大学及以上:
- 经济危机后,他的财富荡然无存。
- 这场政治风波让他的声誉荡然无存。
错误用法
-
形容部分消失:
- ❌ “这本书被撕掉了几页,内容荡然无存。”(应改为“部分缺失”)
-
形容情绪变化:
- ❌ “他的怒气荡然无存。”(应改为“怒气消散”)
-
形容时间流逝:
- ❌ “青春荡然无存。”(应改为“青春逝去”)
-
形容记忆模糊:
- ❌ “小时候的事情在我脑海里荡然无存。”(应改为“记忆模糊”)
“荡然无存”强调彻底消失,不留痕迹,不能用于部分消失或抽象情感的变化。
你可能感兴趣
灰飞烟灭
“灰飞烟灭”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uī fēi yān miè。该成语用于描述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同灰烬和烟雾一般。它通常用来形容巨大的灾难或破坏事件后,一切化为乌有的景象。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或灾难的描述。此外,也提供了灰飞烟灭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
寸草不留
本文介绍了成语“寸草不留”的读音、含义、典故及用法。寸草不留用来形容某地荒凉到几乎没有绿色植物的状态,与战争、自然灾害或过度开垦导致的土地荒芜有关。其近义词包括荒凉无垠、荒芜萧条等,反义词则为绿草如茵、生机勃勃等。文章还提供了正确和错误的例句用法,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翻天作地
“翻天作地”是一个成语,形容事物进展或变化巨大,影响力超乎寻常。其含义是形容某种行为或事件引起的巨大变革或影响,几乎可以颠覆天地的状态。该成语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在文学、艺术等领域被广泛使用。其近义词包括“天翻地覆”、“沧海桑田”、“天崩地裂”等,反义词则包括“风平浪静”、“微不足道”、“波澜不惊”等。使用“翻天作地”时需注意避免夸张和不恰当的使用,特别是在描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或学术研究、专业报告中需要谨慎。正确的用法是描述具有重大影响或变革的事件和行为。
冰消瓦解
冰消瓦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īng xiāo wǎ jiě。它用来形容事物完全消散或崩溃的情景,源自古代冰块建造房屋后因天气变化而消融瓦解的情境。该成语出自《汉书·贾谊传》。冰消瓦解的近义词有分崩离析、土崩瓦解等,反义词则包括坚如磐石、稳如山岳等。该成语可以用于描述战争、计划、事业、球队、政治局势等方面的崩溃消散情况。但在使用时要避免滥用,需根据情境谨慎选择,同时注意语法和用词的正确性。
扫地无遗是什么意思
"扫地无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ǎo dì wú yí,意思是形容做事彻底、不留余地。典故来源于古代清官廉吏,形容其离任时打扫官舍连一点灰尘都不留的态度。该成语的近义词有一丝不苟、井井有条、尽善尽美等。反义词包括拖泥带水、半途而废和草率从事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准确理解其含义,避免误用。"扫地无遗"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非常彻底,不留任何疏漏。例如,他在整理房间或准备考试时,都能真正做到了扫地无遗。错误用法中需注意语境和含义的准确性。
飞鸿印雪
飞鸿印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i hóng yìn xuě。其含义是形容书法或绘画笔触矫健有力,如同大雁在雪地上留下的爪印。这一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书法家的艺术作品。近义词包括矫健有力、遒劲有力、笔力千钧等。反义词则是软弱无力、模糊不清、轻描淡写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不能随意用于与书法或绘画无关的事物或情境,也不能用于形容软弱无力、模糊不清的事物。该成语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刻含义。
靡有孑遗是什么意思
"靡有孑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í yǒu jié yí,表示没有任何剩余或遗留的东西,形容彻底无余或被掠夺干净的状态。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灾难等场景,常用来形容战争或灾难后的惨状。其近义词包括一无所有、荡然无存等,反义词为富富有余等。在错误用法中,常误用于积极或正面的情况,或与复制、模仿等情境混淆使用。例如,在描述洪水、战争、盗窃等情境时,"靡有孑遗"能准确表达事物的彻底消失或破坏状态。
一鳞片爪是什么意思
一鳞片爪的读音一鳞片爪的读音为:yī lín piàn zhǎo,其中“一”读第四声,“鳞”和“片”都读第二声,“爪”读第三声。一鳞片爪的含义一鳞片爪,字面意思是指一片鱼鳞和一片爪甲,引申为比喻极少的一部分,或者微小的痕迹。它常用来形容只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或者只留下了一些微小的痕迹。一鳞片爪的典故一鳞片爪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在《庄子》一书中,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所笑也。知者动于微,故一知半解而自足者,皆不知者也。是以大知者必守其微,而小知者亦必守其一鳞片爪焉。”的表述,这里的一鳞片爪即指微小的知识或痕迹。此外,该成语也可能与古代的绘画、
飞鸿雪爪
飞鸿雪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i hóng xuě zhǎo。它比喻人过留痕,如同飞鸿踏雪留下的爪印般短暂而深刻,强调人们在世间的印记和影响,以及人生的短暂与珍贵。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飞鸿雪爪的近义词如踪迹可寻、雁过留声等,反义词如杳无踪迹、悄无声息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误解字义、用词不当等错误用法。
透彻掌握汉字"透"的10个关键知识点 从拼音笔顺到成语应用
本文介绍了汉字“透”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其多种含义和用法。包括渗透、穿透、暗地告诉、透彻了解、达到充分程度等多种含义,同时也有透的详细解析和例句展示。透的字形演变和跳跃、逃生的动作也有所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