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不留

寸草不留:一个充满毁灭意味的成语

读音

寸草不留:cùn cǎo bù liú

含义

  • :长度单位,约3.33厘米,这里表示极小的量
  • :草本植物,泛指植物
  • :否定词
  • :保留、剩下

整体含义:连一寸长的草都不留下,形容彻底毁灭或清除干净,也比喻把东西全部拿走或消灭殆尽,一点不剩。

典故

  1. 《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抗金时”寸草不留”的战术,形容战场清理之彻底。
  2. 《水浒传》第八十八回:”若不杀得他寸草不留,誓不还军。”形容战斗决心之坚决。
  3. 民间传说:古代有将军为断绝敌军粮草,下令烧毁方圆百里所有草木,真正做到”寸草不留”。
  4. 《东周列国志》:记载战争后”田野荒芜,寸草不留”的惨状。

近义词

  1. 片甲不留:形容战斗中被全部消灭,连一片铠甲都不剩下。
  2. 一扫而空:比喻彻底清除干净。
  3. 斩尽杀绝: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4. 鸡犬不留:连鸡狗都不留下,形容杀戮之残酷。
  5.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不剩。

反义词

  1. 完好无损:完整没有损坏。
  2. 毫发无损:连一根头发都没损伤。
  3. 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百姓利益。
  4. 保留原貌: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
  5. 原封不动:保持原来的样子,一点没变动。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蝗虫过境后,田里寸草不留。
    • 弟弟把蛋糕吃得寸草不留。
  2. 小学高年级

    • 这场大火把森林烧得寸草不留。
    • 他把零花钱花得寸草不留。
  3. 初中

    • 敌军所到之处,寸草不留,百姓流离失所。
    • 期末考试前,他把笔记复习得寸草不留。
  4. 高中

    • 这场金融风暴让许多公司资产寸草不留。
    • 考古队发掘时小心翼翼,生怕破坏文物,不敢寸草不留。
  5. 大学及以上

    • 极端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某些地区生态系统寸草不留。
    • 文化侵略如果不加防范,可能导致本土文化寸草不留。
  6. 文学性表达

    • 冬日的寒风将原野扫荡得寸草不留。
    • 时光如刀,将青春的记忆刮得寸草不留。
  7. 比喻用法

    • 他把对手的论点驳斥得寸草不留。
    • 新政策一出,旧制度被废除得寸草不留。
  8. 夸张表达

    • 他饿得能把一桌菜吃得寸草不留。
    • 这场辩论赛我方把对方观点攻击得寸草不留。
  9. 历史描述

    • 蒙古铁骑西征时,许多城池被攻破后寸草不留。
    • 殖民者对原住民采取了寸草不留的屠杀政策。
  10. 环保主题

    • 过度开发使这片土地变得寸草不留。
    • 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能对自然资源采取寸草不留的开采方式。

错误用法

  1. 形容保留完整

    • 错误:这个博物馆把文物保存得寸草不留。
    • 正确:这个博物馆把文物保存得完好无损。
  2. 形容少量剩余

    • 错误:盘子里还剩一点菜,可以说是寸草不留。
    • 正确:盘子里还剩一点菜,不能说是寸草不留。
  3. 褒义场合使用

    • 错误:老师把知识点讲得寸草不留,学生都听懂了。
    • 正确:老师把知识点讲得透彻明白,学生都听懂了。
  4. 形容自然生长

    • 错误:沙漠地区寸草不留是自然现象。
    • 正确:沙漠地区植被稀少是自然现象。
  5. 形容节约

    • 错误:他很节约,把资源用得寸草不留。
    • 正确:他很节约,把资源充分利用。
  6. 形容记忆

    • 错误:我对童年记忆寸草不留。
    • 正确:我对童年记忆犹新/记忆模糊。
  7. 形容感情

    • 错误:他们分手后,感情寸草不留。
    • 正确:他们分手后,感情荡然无存。
  8. 形容学习

    • 错误:我把这本书读得寸草不留。
    • 正确:我把这本书读得滚瓜烂熟。
  9. 形容创作

    • 错误:作家把灵感用得寸草不留。
    • 正确:作家把灵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10. 形容健康

    • 错误:他身体很好,疾病寸草不留。
    • 正确:他身体很好,百病不侵。
寸草不留.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颗粒无收

颗粒无收的读音为kē lì wú shōu。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农作物或其他植物收成极差或完全没有收获的情况,常由于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原因导致。其典故源于古代农村的生活情况,表达农民的无奈和绝望。颗粒无收的近义词有一无所获、毫无所获等,反义词有硕果累累、丰收满仓等。文章还介绍了颗粒无收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注意使用场合和与其他词语的区分。

颠倒乾坤

颠倒乾坤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iān dào qián kūn。其含义是形容世界或事物的秩序发生巨大变化,有如天地倒置。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神话传说,表达了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能够改变世界的秩序。颠倒乾坤的近义词包括扭转乾坤、翻天覆地等,反义词则为一成不变、安分守己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是否恰当,以表达出积极或正面的变化和效果。文章中的例句展示了颠倒乾坤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如描述领导人的能力、电影情节的惊喜、魔术表演的惊叹等。

丁是丁,卯是卯

“丁是丁,卯是卯”是一个汉语成语,发音为dīng shì dīng,mǎo shì mǎo,意思是形容说话或做事准确、明确、不模糊、不敷衍了事。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农事活动,强调精确性和严谨性。它的近义词有精确无误、一丝不苟等,反义词包括模棱两可、马马虎虎等。在运用时需注意场合、对象和语境,避免滥用。通过这个成语的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三其意

二三其意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心思不专一,对某事或某人有多个想法或意图。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用来形容齐国大夫崔杼对庆封心怀不满却表面上装作亲近的情况。该成语还可以用来形容态度多变、意志不坚定的人。同时需要注意在使用时避免滥用和错误使用,应准确把握其含义和用法。

洞彻事理

洞彻事理的读音为【dòng chè shì lǐ】,表示深入透彻地理解事物。该成语形容人的智慧和洞察力敏锐,能迅速理解复杂事物并做出正确判断。它没有特定的典故或出处,但在古代文献中常出现。近义词包括洞察秋毫、明察秋毫等,反义词则包括懵懂无知、浅尝辄止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为贬义或在不当场合使用,并与“透彻了解”区分使用。洞彻事理能力的人能够洞察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有助于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

东张西张

本文介绍了形容词性短语“东张西张”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短语用来形容人做事心神不宁、左顾右盼、注意力不集中或四处张望、不专心的样子。文章详细解释了其用法,并提供了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和例句。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中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如不当语境使用、滥用、与其他动词连用时产生歧义以及与“四处”等词语的重复使用。

朝不保夕

“朝不保夕”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生活极度困苦、危险或不安定,源自古代的战争和灾难。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用来形容生命或健康状况非常危险。近义词包括生死未卜、危在旦夕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高枕无忧等。然而,使用此成语需避免滥用场合和误用对象,要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在生活中,身患重病、战乱时代或经济困难等情况下可以使用此成语来形容生活的困境。

茶饭无心

本文介绍了成语“茶饭无心”的读音、含义、典故、用法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这个成语用于形容人因某些原因心情低落,食欲不振。文章还列举了一些例句以助于理解,同时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错误用法。全文详细解释了“茶饭无心”这一成语,内容充实,有助于读者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地角天涯

地角天涯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ì jiǎo tiān yá。它形容地方极为遥远,几乎到达了天边,常用来形容彼此之间距离遥远,难以相见或联系。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能源于古代人们对天地之间距离的想象和描述。地角天涯的近义词包括天涯海角、天南地北等,反义词为近在咫尺。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误用和滥用,如误用为形容普通距离远、用错语境或与其他词语混淆。

不寒而栗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寒而栗”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在没有受到寒冷的情况下,却感到非常害怕和颤抖的心理状态。其典故源于古代的两个故事。此外,还介绍了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具体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