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而不和

倡而不和:成语详解

读音

chàng ér bù hè

含义

“倡”指倡导、提议;“和”指响应、附和。“倡而不和”字面意思是有人提出倡议,却无人响应。比喻某种主张或建议没有得到支持或认可,显得孤立无援。

典故

  1.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提出改革建议,但无人支持,最终未能实施。后人用“倡而不和”形容他的处境。
  2. 《史记·滑稽列传》:战国时期,齐国大臣淳于髡向齐威王进谏,但朝中无人附和,最终齐威王独自采纳了他的建议。

近义词

  1. 孤掌难鸣:比喻力量单薄,难以成事。
  2. 曲高和寡:比喻言论或作品高深,能理解的人很少。
  3. 独木难支:比喻个人力量有限,难以支撑大局。

反义词

  1. 一呼百应:形容号召力强,响应的人多。
  2. 众口一词:形容大家意见一致。
  3. 应者云集:形容响应的人非常多。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提议全班一起打扫教室,可惜倡而不和,只有他自己动手。
  2. 小学高年级:老师建议同学们多读课外书,但倡而不和,大家还是更喜欢玩游戏。
  3. 初中:班长提出组织班级春游,可惜倡而不和,最终计划泡汤。
  4. 高中:学生会主席呼吁大家节约用水,但倡而不和,浪费现象依然严重。
  5. 大学:教授提议增加学术讨论时间,可惜倡而不和,同学们更关注实习和就业。

错误用法

  1. 误用场景

    • 错误:“他唱歌时倡而不和,没人鼓掌。”(“倡而不和”不适用于个人表演,应指倡议无人响应。)
    • 错误:“这个电影倡而不和,票房很低。”(成语不适用于商业评价。)
  2. 混淆近义词

    • 错误:“他的建议倡而不和,就像对牛弹琴。”(“对牛弹琴”指说话不看对象,与“倡而不和”不同。)

“倡而不和”多用于形容倡议或主张未被采纳的情况,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倡而不和.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倾城的诗词

关于倾城的诗词(第1篇)关于倾城的诗词自古以来,诗词中常以“倾城”之貌或言女子之美来形容,诗词中所表达的不仅是其外在之美,更多的是一种由内而外所散发出的韵味与风度。下面是一些与“倾城”有关的古诗词及其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经·卫风·硕人原文: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其香倾城,颜如舜华。作者及朝代:诗经·卫风,周朝时期。解析:此诗描绘了一位身着华美衣裳的女子,其香气弥漫整个城市,容貌如花般美丽。诗中以“倾城”来形容女子的美貌与香气。二、汉乐府·陌上桑原文:赧然绝代,名传京华。倾城一笑,始识朱颜。云霞渐起,微风自临。娇媚不语,香染长门。作者及朝代:汉乐府,汉代。解析:此诗以华丽辞藻描绘女子之

调三斡四

本文介绍了成语“调三斡四”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为反复调整、权衡、协商或调解,源于古代商贾交易,强调在复杂情况下进行多次调整和协商以达到平衡或目的。调三斡四的近义词包括反复权衡、斟酌再三等,反义词为一蹴而就、一刀切等。文章还提供了使用该成语的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搬唇弄舌

搬唇弄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ān chén nòng shé。该成语指搬弄口舌,形容人善于言辞,喜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这个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出处,但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近义词包括搬口弄舌、挑拨离间等,反义词为诚实守信等。例句中描述了搬唇弄舌的具体情景和使用语境。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式场合或批评他人时,使用该成语可能会被认为不恰当或过于严厉,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语境谨慎使用。

鸱鸮弄舌

鸱鸮弄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ī xiā nòng shé。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小人搬弄口舌,搬弄是非,无中生有地制造谣言或诽谤他人。其典故源自于对鸱鸮这类鸟类的观察与理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不祥之鸟。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的选择,避免与其他与鸟类无关的成语混淆使用,同时避免过度夸张或滥用。

调三惑四

调三惑四是一个成语,读音为tiáo sān huò sì。其含义是形容说话或行为具有迷惑性、欺骗性,使人难以分辨真假,容易被人误导或欺骗。这个成语可能源于古代的民间故事或历史传说。调三惑四的近义词包括混淆视听、蛊惑人心等,反义词包括坦诚相待、实事求是等。使用调三惑四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误导、随意应用和不考虑语境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在描述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的言行时非常有用。

独断独行

独断独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ú duàn dú xíng。该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做事有主见,不依赖他人,独自作出决断并行动。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独立自主、不随波逐流。独断独行的典故源于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此外,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独立自主、自行其是、独行其道等,反义词则包括人云亦云、优柔寡断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避免误用。

妇姑勃溪

“妇姑勃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ù gū bó qī,用于描述婆媳之间的争吵或矛盾冲突。其来源于古代中国家庭生活的敏感话题,表示两代人间因生活经历、价值观念不同而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婆媳不和、家庭纷争等,反义词则为家庭和睦、婆媳融洽等。但在使用时,需注意不要随意用于非家庭成员间的争吵或轻微的争执,并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文章详细解释了“妇姑勃溪”的含义、典故、用法及注意事项,对理解这一成语有所帮助。

独行独断

独行独断的读音为dú xíng dú duàn,意指在行动或决策时不依赖他人,独自决定并行动,形容人做事果断、独立。该成语常用来赞美那些不随波逐流、有独特见解的人。然而,在使用时需避免过度或误用,要结合具体情境判断,避免给人过于固执己见或不尊重他人的印象。近义词包括果断决绝、自行其是、独立自主等。反义词为犹豫不决、随波逐流等。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登高一呼

登高一呼的读音为dēng gāo yī hū,形容有影响力的人发出号召或呼吁,能引起广泛关注。其典故最早源于古代战争时期,领导者会选择高处呼喊以传达意图。登高一呼的近义词有振臂高呼、一呼百应等,反义词为无人问津、独木难支等。在使用时需谨慎选择语境,避免在不适当场合使用,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以及与其他类似意义的词语混淆使用。

闭门合辙

闭门合辙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mén hé zhé,意指门关上后车轮印与车轨吻合,比喻行动符合规律或既定的标准。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形容事物或行动与既定的规则或模式相符合。其含义也指做事能遵循规律,不违背常理或规则。近义词包括恰到好处、井井有条、顺理成章和符合规范等。反义词为离经叛道、格格不入、杂乱无章和背道而驰。该成语使用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不可随意滥用。在使用时需注意其正确含义和用法。例如,设计方案符合建筑规范、做事有条理、论文逻辑清晰等均可使用此成语形容。错误用法是将其用于描述与原意不符的情况,特别是在描述创新或突破常规行动时。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