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独断

独行独断

读音

dú xíng dú duàn

含义

“独行独断”由“独行”和“独断”两个词组成:

  • 独行:单独行动,不与他人同行。
  • 独断:独自决断,不听取他人意见。

整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做事固执己见,不与他人商量,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典故

  1.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在军事上才华横溢,但性格刚愎自用,最终因不听劝告而被吕后设计杀害。后人常以此形容独断专行的性格。
  2. 《三国演义》中的袁绍
    袁绍在官渡之战前,谋士田丰、沮授多次劝谏他谨慎行事,但他一意孤行,最终大败于曹操,成为“独行独断”的典型例子。
  3. 《韩非子·孤愤》
    “独行独断者,虽智必困。”意思是说,即使一个人再聪明,如果总是独断专行,最终也会陷入困境。

近义词

  1. 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不听劝告。
  2. 一意孤行:坚持自己的做法,不考虑他人意见。
  3. 独断专行:独自决断,不与他人商议。
  4.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对的,不接受他人建议。

反义词

  1. 集思广益:广泛听取意见,共同决策。
  2. 从善如流:乐于接受好的建议。
  3. 群策群力:大家共同出谋划策。
  4. 虚怀若谷:心胸宽广,愿意接纳他人意见。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不听同学的建议,独行独断地选了最难的题目,结果做错了。
    • 老师让大家一起讨论,可小华还是独行独断,自己决定了答案。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班长做事总是独行独断,从不征求大家的意见,同学们都不太满意。
    • 爸爸说,团队合作很重要,不能独行独断,否则容易犯错。
  3. 初中(7-9年级)

    • 历史上许多失败的将领都是因为独行独断,不听取谋士的建议。
    • 在小组作业中,如果一个人独行独断,整个团队的努力可能会白费。
  4. 高中及以上

    • 企业管理最忌讳独行独断,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善于倾听下属的意见。
    • 他的失败并非能力不足,而是性格上的独行独断导致决策失误。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褒义

    • ❌ “他做事很有主见,真是独行独断!”(应为“果断”或“有决断力”)
    • ❌ “领导独行独断,公司发展很快。”(应为“雷厉风行”或“决策迅速”)
  2. 混淆近义词

    • ❌ “他独行独断地完成了任务。”(应为“独立自主”或“独自完成”)
    • ❌ “她独行独断地帮助了别人。”(应为“主动”或“热心”)
  3. 用于形容团队合作

    • ❌ “我们团队独行独断,最终取得了成功。”(应为“齐心协力”或“团结一致”)
  4. 用于形容谦虚的人

    • ❌ “他虽然很有能力,但从不独行独断。”(应为“不固执己见”或“善于倾听”)

“独行独断”通常带有批评意味,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

你可能感兴趣

独行踽踽

独行踽踽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单独行走,孤独无伴的状态。其读音为dú xíng jǔ jǔ。这个词语常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出现,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为一个人在孤独、寂寞的情境中独自前行,或形容沉思、冥想等状态下的孤独感。它的近义词有形单影只、孑然一身、孤苦伶仃等。反义词有成群结队、众志成城等。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错误的用法可能包括使用场合不当或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等。

独行其是

本文介绍了成语“独行其是”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和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指的是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独立行事,不轻易听从他人意见。文章还提供了常见错误用法以避免误用,并给出了一些例句以更好地理解该成语的应用。

言听计用是什么意思

言听计用的读音言听计用的读音为yán tīng jì yòng。言听计用的含义言听计用,指对别人的话言听计从,并能够采纳运用。其中,“言”指的是言语、建议,“听”指的是倾听、听取,“计”指的是计划、策略,“用”则是指实施、应用。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且能够将这些意见付诸实践,运用得当。言听计用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最早出自于《史记·魏公子列传》。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因此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付诸实践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在《史记》中,魏公子信陵君就是一个善于言听计用的人,他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并付诸实践,最终帮助魏国取得了胜利。从此以后,言听计用便成

孤行己意

"孤行己意"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ū háng jǐ yì,意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或想法行事,不受他人影响。这个成语带有贬义色彩,暗示可能缺乏合作精神和对他人的尊重。典故不明确,可能由其他词语演化而来。“孤行己意”的近义词如自以为是、一意孤行等,都表示不接受他人意见;反义词强调团队合作和团结。在决策和团队合作中,应避免孤行己意,要尊重他人意见,集思广益。错误用法包括在需要团队合作的场合使用和在与其他成语混淆时使用。

博采众议

博采众议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ó cǎi zhòng yì,意指广泛收集并采纳众人的意见和建议。这个成语强调集思广益的重要性,在决策或制定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各方意见。其典故并不明确,但体现了古代政治文化的智慧。博采众议的近义词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等,反义词则包括独断专行、一意孤行等。在应用中,博采众议强调实质性的采纳和付诸实践,避免形式主义和滥用。例句展示了博采众议在决策、团队合作和政府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应用。错误用法则是只重视形式上的听取意见,而并未真正采纳和付诸实践。

师心自用是什么意思

师心自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ī xīn zì yòng。其含义是形容一个人过于自信,只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想法行事,不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师心自用的行为容易使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难以与人合作,也难以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一成语源于《庄子·齐物论》,典故中描述了某些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行为。师心自用的近义词包括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等,反义词包括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等。在日常交流和工作中,师心自用的错误用法表现为只考虑自己的想法和利益,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这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工作进展受阻或错误决策。因此,应该避免师心自用,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执意不从是什么意思

执意不从的读音执意不从的读音为:zhí yì bù cóng。执意不从的含义执意不从,指坚持自己的意愿而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或劝告。其中,“执意”表示坚决的意愿或决心,“不从”则表示不接受或不同意。执意不从的典故执意不从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典故。在古代,人们往往强调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劝告,而执意不从则被视为一种不理智、固执的行为。据传,在古代的某个时期,有人因执意不从他人的建议而导致了不良后果,因此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那些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的人。执意不从的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其中有一段故事描述了某个人因为执意不听劝告而最终导致了失败。此外,在《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中也有

自行其是是什么意思

自行其是的读音自行其是的读音为:zì xíng qí shì,其中“zì”为第四声,“xíng”为第二声,“qí”为第二声,“shì”为第四声。自行其是的含义“自行其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或意愿去做事,不考虑他人的意见或建议,只顾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决定。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过于自信,甚至有些固执己见,不听从他人的劝告或建议。自行其是的典故“自行其是”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有些人过于自信,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不考虑他人的意见,结果往往导致失败或不良后果。这个成语的典故虽然已经无从考证,但它的含义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自行其是的近义词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计合谋从

计合谋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 hé móu cóng,意指计谋得到众人的赞同和执行,强调集体智慧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时期,意指集思广益后达成的共同决策。近义词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等。反义词包括一意孤行、各自为政等。在团队合作和决策中,计合谋从能够帮助团队更好地完成任务和应对挑战。然而,错误的使用方式如个人决策中的独断专行或不尊重他人意见等,违背了计合谋从的精神。

独是独非

文章介绍了“独是独非”这个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例句。该成语意指一个人固执己见,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只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其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用来形容某些人的偏执和刚愎自用。文章还指出了错误使用此成语的方式,提醒读者在交流、处理问题以及团队合作中应避免采取独是独非的态度,应尊重他人意见,共同协作。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