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残编断简」详解
读音
残编断简:cán biān duàn jiǎn
含义
- 残:残缺不全
- 编:古代用竹简或木简编成的书籍
- 断:断裂、破损
- 简:古代书写用的竹片或木片
整体含义: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文献,比喻零散不完整的知识或资料。
典故
- 《汉书·艺文志》: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百年之间,书积如丘山,然散亡亦多,故有‘残编断简’之叹。”
——汉代虽大力收集古籍,但仍有大量书籍散佚,仅存零散片段。 - 《晋书·束皙传》:
“时人于汲郡得古书,皆科斗文字……皙随疑分释,皆有义证,时人服其博识。”
——束皙整理残缺古籍,凭借渊博学识解读断简残篇。 - 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跋尾》:
“残编断简,掇拾异同。”
——指从零散古籍中整理考据。
近义词
- 断简残编:与“残编断简”同义,强调古籍的残缺。
- 断章零篇:指不完整的文章或书籍片段。
- 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或知识。
- 一鳞半爪: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段。
反义词
- 鸿篇巨制:指规模宏大的著作。
- 完璧归赵:比喻物品完整无缺。
- 卷帙浩繁:形容书籍数量多且完整。
例句
小学阶段(简单例句)
- 这本书被虫蛀了,只剩下一些残编断简。
- 考古学家发现了古代残编断简,正在努力修复。
- 图书馆里有一些残编断简的古籍,很少有人能读懂。
初中阶段(稍复杂例句)
- 研究古代历史时,学者们常常需要从残编断简中寻找线索。
- 这些残编断简虽然不完整,但仍然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 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古籍已经变成了残编断简。
高中阶段(较深例句)
- 敦煌遗书中有大量残编断简,对研究唐代文化至关重要。
- 清代学者戴震曾花费数十年时间整理先秦残编断简。
- 这部古籍历经战火,如今只剩下残编断简,令人惋惜。
大学及以上(学术例句)
- 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残编断简,可以还原部分失传的经典。
- 甲骨文的发现使商代历史的残编断简得以重新解读。
- 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往往就是这些残编断简。
文学创作例句
- 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残编断简之中,等待有心人发掘。
- 他像一位拾荒者,在残编断简中寻找文明的碎片。
- 这些残编断简如同时间的密码,记录着远古的智慧。
比喻用法例句
- 他的记忆就像残编断简,只剩下零星的片段。
- 这份报告写得支离破碎,简直是残编断简。
- 老照片已经泛黄破损,如同残编断简般诉说着往事。
幽默或夸张例句
- 我的暑假作业被狗咬烂了,现在全是残编断简!
- 手机摔坏了,里面的资料变成了残编断简,再也找不回来了!
错误用法
- 误用为“残篇断简”:
❌ 错误例句:“这本小说只剩残篇断简了。”
✅ 正确应为“残编断简”。 - 误用于现代完整书籍:
❌ 错误例句:“这套百科全书是残编断简。”
✅ 应改为“这套百科全书残缺不全”。 - 误用于非文字类物品:
❌ 错误例句:“这件古董花瓶已经成了残编断简。”
✅ 应改为“这件古董花瓶已经破碎不全”。 - 误用于抽象概念:
❌ 错误例句:“他的计划只是残编断简,没有完整思路。”
✅ 应改为“他的计划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 - 误用于褒义语境:
❌ 错误例句:“这些残编断简是完美的艺术品!”
✅ 应改为“这些古籍残片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总结:“残编断简”特指古代残缺的书籍或文献,不可随意用于现代物品或抽象概念。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扩大或误用其含义。
你可能感兴趣
断管残沈
断管残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uàn guǎn cán shěn。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文献、典籍的残缺不全或某项学问、技艺传承的断绝。其典故源于古代文献的保存与传承,由于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许多珍贵的文献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散失,形成了“断管残沈”的局面。虽然这些文献残缺不全,但它们仍然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资料,令人惋惜。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应注意其文化内涵和正式程度,避免滥用。
断简残编
“断简残编”是一个形容书籍或文献资料残缺不全、散乱不完整的成语。其典故源于古代竹简或木简制成的书籍在保存过程中出现的断裂、残缺情况,反映了古代文献保存的不易。该成语最早出自《汉书·艺文志》。常用于形容古籍、史书的保存状态,也有形容知识或信息不完整的含义。其近义词包括零篇断简、遗文逸句等,反义词则是完整无缺、齐备无遗等。使用时应避免混淆概念,如误用为形容文章逻辑性等。通过考古整理,许多断简残编的古籍得以复原,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遗编断简是什么意思
遗编断简的读音读音:yí biān duàn jiǎn遗编断简的含义含义:指散失残存的典籍。形容残缺不全的文献资料。遗编断简的典故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文献的散失和传承过程中的断裂。在古代,书籍多以简牍形式书写,经过漫长岁月和战乱等因素,许多典籍遗失或断裂,因此形成了“遗编断简”的说法。这一成语常用来形容文献资料的不完整或缺失。遗编断简的近义词近义词:断章残句、残篇断简、遗文逸事等。遗编断简的反义词反义词:完整无缺、全篇全幅等。遗编断简的例句例句:这部古籍历经战乱,已经遗编断简,难以复原。历史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那些遗编断简,以期能够还原历史的真相。图书馆里的古籍虽然已经遗编断简,但仍然对历史研
断纸馀墨
“断纸馀墨”是一个汉语成语,指残存下来的字迹或墨迹,用来形容书籍、文章等文化遗产的残存和珍贵。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事物虽小却有重要意义或价值。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由于纸张容易损坏,许多珍贵的文献和书籍都会留下“断纸馀墨”的痕迹。文章还介绍了该成语的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正确用法,并给出了一些例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避免将“断纸馀墨”这个成语用错,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和含义来选择合适的成语。
残章断简
残章断简的读音是cán zhāng duàn jiǎn,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文献资料。其典故源于古代文献流传和保存情况,形容文献资料因时间久远或损坏等原因失去完整性的情况。残章断简的近义词有断简残编、片言折狱等,反义词则是完整无缺、完好无损等。虽然这些古籍文献多为残章断简,但每一篇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历史等具有重要意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恰当使用,避免歧义或误解。
断缣尺楮
“断缣尺楮”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书画作品被分割或残缺不全的状态。该成语源于古代书画作品的损坏和残缺。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并给出了例句。同时,也指出了在日常使用和书写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用法。该成语在形容书画作品的残缺状态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断简遗编
断简遗编是一个成语,形容书籍残缺不全或遗留的古籍文章。其拼音是duàn jiǎn yí biān。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竹简易断裂和古籍未能完整流传下来的情况。它常用来描述历史古籍的残破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研究过程中的困难。其近义词有残篇断简、遗文逸事、佚文遗章等,反义词则是完整无缺、齐备无遗、完好如初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与近义词混用或用于不当的语境。
残编裂简
残编裂简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n biān liè jiǎn,用来形容残缺不全的书籍或文章。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简牍保存和传承的情况。其含义是形容文献资料残缺不全,也可以用来比喻学识或著作不完整。最早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残编裂简的近义词有断章残句、片言半句等,反义词则是完整无缺和完好无损。使用时需要注意不能随意用于形容完整的书籍或文章,也不应用于形容故意写得不完整或省略内容的作品。
断管残渖
本文介绍了成语“断管残渖”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遗留下来的墨迹或书信等物品因年代久远或遗失不全而显得残缺不全。典故涉及古代文人墨客的遗物,如残篇断简、断管残墨等。近义词包括断章残句、遗文逸事等,反义词为完整无缺、完好如初。文章通过多个典故和例句展示了断管残渖的应用场景,同时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
残圭断璧
残圭断璧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n kuī duàn bì。它用来形容物品或事物的残破、不完整状态,并常用来比喻某种事物或景象的残余、遗留部分,表达一种凄凉、衰败的意境。该成语源于古代祭祀活动结束后遗留在庙堂或祭坛上的残破礼器。除此之外,它的近义词包括残缺不全、支离破碎等,反义词则是完好无损、完好如初等。在战争或灾难后的场景中,经常可以看到使用残圭断璧来形容一片凄凉破败的景象。然而,错误地使用该成语,如在描述完整无缺的物品或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可能会显得不贴切。因此,应保持其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