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圭断璧

成语「残圭断璧」详解

读音

残圭断璧(cán guī duàn bì)

含义

  • :残缺、破损
  • :古代玉器,上尖下方,象征权力或礼仪
  • :断裂、破碎
  • :圆形扁平玉器,象征美好与珍贵

整体含义:形容珍贵的玉器破损不全,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坏或残缺不全,也可指零散但仍有价值的文物或文献。

典故

  1. 《汉书·艺文志》:记载古代典籍散佚,如“残圭断璧,犹可宝也”,形容即使文献残缺,仍有研究价值。
  2. 宋代文人笔记:常以“残圭断璧”比喻古物虽破损,但蕴含历史韵味,如欧阳修《集古录》提及的残碑断简。
  3. 清代考据学:学者整理古籍时,常用此成语形容零散但珍贵的史料。

近义词

  1. 断编残简: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文稿。
  2. 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或艺术珍品。
  3. 零珠碎玉:形容零散但精美的事物。

反义词

  1. 完璧归赵:比喻物品完好无损地归还。
  2. 金瓯无缺:形容国土完整或事物完美无缺。
  3. 浑然一体:指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

例句

小学阶段

  1. 博物馆里的陶罐虽然破了,但老师说是“残圭断璧”,依然很珍贵。
  2. 这本古书缺了几页,但爸爸说它是“残圭断璧”,要小心保存。

中学阶段

  1. 考古队发掘出的青铜器虽已锈蚀,但作为残圭断璧,仍能还原部分历史真相。
  2. 这部古籍历经战火,只剩残圭断璧,却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高中及以上

  1. 敦煌遗书中不少卷轴已残损,但这些残圭断璧为研究中古史提供了关键线索。
  2. 尽管碑文风化严重,学者们仍从残圭断璧中解读出失传的祭祀礼仪。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完整事物:❌“这套瓷器保存完好,真是残圭断璧。”(应改为“金瓯无缺”)
  2. 误用于现代普通物品:❌“我的手机屏幕裂了,成了残圭断璧。”(对象不符“珍贵”属性)
  3. 误用作褒义:❌“他的文章虽短,但字字珠玑,堪称残圭断璧。”(应改用“吉光片羽”)

总结:该成语多用于文物、典籍等具有历史或艺术价值的残缺物,需避免随意扩大使用范围。

残圭断璧.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断简残编

“断简残编”是一个形容书籍或文献资料残缺不全、散乱不完整的成语。其典故源于古代竹简或木简制成的书籍在保存过程中出现的断裂、残缺情况,反映了古代文献保存的不易。该成语最早出自《汉书·艺文志》。常用于形容古籍、史书的保存状态,也有形容知识或信息不完整的含义。其近义词包括零篇断简、遗文逸句等,反义词则是完整无缺、齐备无遗等。使用时应避免混淆概念,如误用为形容文章逻辑性等。通过考古整理,许多断简残编的古籍得以复原,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描写战争的诗词辛弃疾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志士,他的战争诗词豪放、激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战争的场面和军人的生活,更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战争残酷的深刻反思。他的诗词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评价,表达了词人对战争和政治的深刻理解。同时,他的诗词也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本文提供的文章内容是描写辛弃疾战争诗词的系列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辛弃疾的战争诗词的魅力。文章通过解析具体篇目的内容,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详细解读了辛弃疾战争诗词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文章还从多个角度对辛弃疾的战争诗词进行了评价和影

残篇断简

残篇断简是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文章片段,用来形容因年代久远或保存不善而残缺的文献资料。这个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是基于文献保存情况而产生的。残篇断简的近义词有残章断句等,反义词为完整无缺。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残篇断简在历史研究、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同时指出错误用法,强调其正确含义和使用语境。

断金零粉

断金零粉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uàn jīn líng fěn。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金属折断和粉末分散,比喻事物或关系的破裂、分离,或财富、力量的消散。其典故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故事,具体出处已不可考。断金零粉的近义词有破碎不堪、分崩离析等,反义词有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等。该成语常用来形容情感或关系的破裂,以及整体力量的分散和消逝。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为物理断裂、滥用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文章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和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残章断简

残章断简的读音是cán zhāng duàn jiǎn,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文献资料。其典故源于古代文献流传和保存情况,形容文献资料因时间久远或损坏等原因失去完整性的情况。残章断简的近义词有断简残编、片言折狱等,反义词则是完整无缺、完好无损等。虽然这些古籍文献多为残章断简,但每一篇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历史等具有重要意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恰当使用,避免歧义或误解。

断珪缺璧

断珪缺璧是一个成语,形容事物残缺不全或存在重大缺失。其源自古代玉器文化,用来形容玉制礼器的断裂或缺失。该成语的含义是事物不再完整,存在重大缺失。近义词包括残缺不全、支离破碎等,反义词为完美无缺。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正确运用该成语,避免错误用法。可以通过例句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零珠碎玉是什么意思

零珠碎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líng zhū suì yù。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零散、不完整的状态,或形容零散而珍贵的事物。其典故可能源于对珍贵事物零散、不完整状态的描述。零珠碎玉近义词有零星半点、片瓦不留、残篇断简等。反义词则是完美无缺、整璧连珠、聚沙成塔等。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以用来形容智慧、文化遗产、文物等。但需注意,不要在不恰当的场合或语境中使用,以免误导读者。

断管残沈

断管残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uàn guǎn cán shěn。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文献、典籍的残缺不全或某项学问、技艺传承的断绝。其典故源于古代文献的保存与传承,由于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许多珍贵的文献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散失,形成了“断管残沈”的局面。虽然这些文献残缺不全,但它们仍然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资料,令人惋惜。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应注意其文化内涵和正式程度,避免滥用。

关于康熙的诗词

关于康熙的诗词(第1篇)关于康熙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全文《康熙御制诗》春日迟迟草木香,紫禁城中花满堂。金殿玉阶映日影,龙旗凤辇绕宫墙。作者:康熙皇帝,朝代:清朝。解析:此诗为康熙皇帝所作,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皇宫的繁华。诗中通过“春日迟迟草木香”等句,表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而“金殿玉阶映日影”等句则展现了皇宫的宏伟与辉煌。整首诗体现了康熙皇帝的文治武功和宏大胸怀。二、其他关于康熙的诗词《观书有感·康熙御制》玉宇琼楼照九霄,文武英才聚一朝。君恩浩荡如春日,四海升平乐未消。作者:康熙皇帝,朝代:清朝。解析:此诗表达了康熙皇帝对文武英才的赞赏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喜悦之情。诗中“君恩浩荡如春日”一句,

残编裂简

残编裂简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n biān liè jiǎn,用来形容残缺不全的书籍或文章。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简牍保存和传承的情况。其含义是形容文献资料残缺不全,也可以用来比喻学识或著作不完整。最早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残编裂简的近义词有断章残句、片言半句等,反义词则是完整无缺和完好无损。使用时需要注意不能随意用于形容完整的书籍或文章,也不应用于形容故意写得不完整或省略内容的作品。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