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量力
读音
bù zì liàng lì
含义
“不自量力”由四个字组成:
-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能”。
- 自:自己。
- 量:估量、衡量。
- 力:能力、力量。
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过高估计自己,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
典故
- 《左传·隐公十一年》
春秋时期,郑国和息国发生战争。息国弱小,却主动挑衅强大的郑国,最终惨败。史官评价息国“不度德,不量力”,即不衡量自己的德行和实力,贸然开战,最终自取其祸。 - 《韩非子·喻老》
韩非子讲述了一个人想举起千斤重的鼎,结果不仅没成功,反而伤了自己,以此比喻“不自量力”的愚蠢行为。 - 《战国策·齐策》
齐国有个小官想挑战孟尝君的门客,结果被对方轻松击败,旁人笑他“不自量力”。
近义词
- 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试图阻挡强大的力量。
- 蚍蜉撼树:蚂蚁想摇动大树,形容力量微小却妄想挑战强大的事物。
- 以卵击石:用鸡蛋碰石头,比喻自取灭亡。
- 班门弄斧: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显得不自量力。
反义词
- 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事。
- 自知之明: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局限。
- 审时度势:根据形势和自身条件做出合理判断。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想一个人搬动大石头,真是不自量力。
- 小蚂蚁想打败大象,太不自量力了!
-
小学高年级:
- 他数学成绩很差,却非要参加奥数比赛,简直是不自量力。
- 一只小鸟想和老鹰比飞行高度,真是不自量力。
-
初中:
- 他刚学篮球几天就想挑战校队主力,未免太不自量力了。
- 一个小公司想和行业巨头竞争,简直是不自量力。
-
高中:
- 他连基础题都不会,却妄想考满分,实在是不自量力。
- 某些国家试图干涉大国内政,无异于不自量力。
-
大学及以上:
- 在科技领域,没有核心技术就想超越行业龙头,纯属不自量力。
- 他缺乏管理经验却硬要接手大型项目,最终因不自量力而失败。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自信”:
- ❌ 他不自量力地相信自己能成功。(正确应为“充满信心”)
- ❌ 她不自量力地认为自己是班里最优秀的。(正确应为“自信”)
-
误用为“勇敢”:
- ❌ 他不自量力地冲进火场救人。(正确应为“奋不顾身”)
- ❌ 士兵不自量力地冲向敌人。(正确应为“英勇无畏”)
-
误用为“努力”:
- ❌ 虽然能力不足,但他不自量力地坚持学习。(正确应为“刻苦努力”)
- ❌ 她不自量力地每天练习钢琴。(正确应为“勤奋练习”)
“不自量力”带有贬义,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词汇。
你可能感兴趣
不知自量
“不知自量”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未能正确认识或评估自身能力、地位,过度高估自己。出自《左传·昭公十一年》,警告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避免自负。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自命不凡、自视过高等,反义词为谦虚谨慎、自知之明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不要过度夸大自己的能力或轻视他人。文章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解释和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道傍之筑
道傍之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bàng zhī zhù。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道路旁边建造房屋或建筑物的行为,常用来比喻在繁忙的地方或时期进行不必要的建设,会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其典故源于古代中国。道傍之筑的近义词包括旁路建设、路边施工等。反义词则强调合理规划、科学建设和交通顺畅。使用道傍之筑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误写、滥用等。这个成语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建筑领域。
反治其身
本文介绍了成语“反治其身”的读音、含义和典故,以及与其相近的词语如反受其害、自食其果等。该成语表示因处理不当或过度,原本用于治疗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反而变成问题的一部分或加剧问题的严重性。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说明其用法,并指出错误用法。整体而言,本文全面介绍了“反治其身”这一成语,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和使用。
东风压倒西风
“东风压倒西风”是一个成语,形容在一方力量或优势压制另一方的情况。源自中国自然现象的观察,东风象征生机和力量,而西风象征衰弱或退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争斗、冲突或竞争中的强势方。其近义词包括以强凌弱、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等。反义词有势均力敌、互相制衡、以柔克刚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在非竞争或对抗场合使用,以免造成误解。错误的用法包括滥用形容词和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
寸木岑楼
寸木岑楼的拼音是cùn mù cén lóu,形容建筑物的高大雄伟或事物之间的巨大差异。该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下》的典故,强调事物间的差距如天地之别。其近义词有天壤之别、霄壤之别、云泥异路等。反义词为平分秋色、相提并论、齐头并进等。文章提供了关于寸木岑楼的多个例句,同时指出其错误用法,如不当语境使用或与其他成语混淆。总的来说,寸木岑楼用于形容事物间的显著差距。
道听涂说
“道听涂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tīng tú shuō,指在路上听到或道路上随意传说的未经证实的话或消息。这个成语强调了信息的非正式性、不准确性和不可靠性。其源于古代信息传播手段有限,人们通过口耳相传获取信息。“道听涂说”的近义词有耳食之言、捕风捉影、轻信轻闻、谣言惑众等。反义词有确凿可靠、有据可查、真凭实据等。在使用时要注意避免与正面意义混淆,或在需要确凿证据的场合使用。常见错误用法包括混用近义词、缺乏具体语境等。
未卜先知是什么意思
未卜先知的读音未卜先知,读音为 "wèi bǔ xiān zhī",其中"卜"字读作bǔ,表示占卜的意思。未卜先知的含义未卜先知是一种成语,表示在事情尚未发生之前就预知其结果或发展,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洞察力、预见力非常强,能够预见到未来的情况。未卜先知的典故未卜先知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占卜文化。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占卜来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然而,有些人却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在事情尚未发生之前就预见到其结果。这种能力被视为一种超凡的智慧和洞察力,因此形成了未卜先知这个成语。据史书记载,古代有一位名叫姜子牙的智者,他能够未卜先知地预测到敌人的行动和战争的胜负。此外,还有许多历史人物
自不量力是什么意思
自不量力的读音自不量力读作:zì bù liàng lì。其中“自”指自己,“不量力”指没有估量自己的能力。自不量力的含义自不量力指的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轻率地承担重任或任务,以至于无法完成或无法应对。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或实力估计过高,缺乏自知之明。自不量力的典故自不量力的典故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的故事。故事中,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交战,晋国将领荀息认为自己的力量足够强大,可以同时与楚国和狄国作战,于是他向晋献公建议出兵攻打两国。晋献公听从了他的建议,结果晋国军队大败而归。这个典故后来就形成了成语“自不量力”,用来形容那些过高估计自己能力的人。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典故也涉及
执行力 读后感
执行力 读后感(第1篇)执行力 读后感一、基本信息与初印象当我拿起《执行力》这本书时,首先被其书名所吸引。它传达了一种行动与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以及执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初读此书,我深感这是一本探讨行动力和效率的书籍,或许能够提供许多实用的人生经验和指导。二、内容概述《执行力》一书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执行来达成目标。书中详细介绍了执行力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和提升执行力。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书中展现了执行力的实际运用和影响。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执行力都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三、感悟与思考书中强调了目标明确、计划周详以及持续努力的重要性。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将想法付诸行
拔葵啖枣
拔葵啖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kuí dàn zǎo。它用来形容贪小便宜、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比喻只追求微小利益而忽视更大的利益或整体利益。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拔葵啖枣的近义词包括贪小失大、目光短浅等,反义词则为高瞻远瞩、大公无私等。该成语错误用法是忽略整体利益和长远影响,只关注微小细节。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实际情况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