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三七二十一
读音
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含义
“不管三七二十一”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地去做某件事。
- 不管:不考虑、不顾及。
- 三七二十一:原指乘法口诀“3×7=21”,这里引申为“具体情况”或“后果”。
整体意思是:不管情况如何、不顾后果如何,都要去做某事。
典故
这个成语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以下是其中两种较常见的解释:
- 战国时期的征兵制度
战国时期,秦国征兵时规定每户必须出壮丁,标准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七丁抽三”。也就是说,如果家里有三个男丁,就要抽一个去当兵;五个男丁抽两个;七个男丁抽三个。但有些官员为了完成任务,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强行按“三七二十一”的比例征兵,导致百姓怨声载道。后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用来形容不顾实际情况、强行做某事的行为。 - 民间传说
古代有个财主,雇了一个长工。长工每天干活很辛苦,但财主却克扣工钱。长工忍无可忍,决定反抗。一天,财主又找借口扣钱,长工愤怒地说:“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今天一定要讨个公道!”从此,这句话就流传开来,表示不顾一切地去做某事。
近义词
- 不顾一切:不考虑任何后果,执意去做某事。
- 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 横冲直撞:形容做事鲁莽,不考虑后果。
- 铤而走险:在无路可走时冒险行事。
反义词
- 三思而行:做事前反复考虑,谨慎行事。
- 瞻前顾后:做事犹豫不决,顾虑太多。
- 谨小慎微:非常小心,生怕出错。
- 权衡利弊:仔细衡量事情的得失后再做决定。
例句
以下是不同年级适用的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书包就往学校跑。
- 小狗看到骨头,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扑了上去。
- 小红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口气吃完了所有糖果。
- 弟弟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玩具全倒在地上。
- 小华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跳进了水坑里。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冲进火场救人。
- 妈妈还没同意,他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买了新游戏机。
- 看到有人欺负同学,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帮忙。
- 她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所有的零花钱都捐给了灾区。
- 老师还没说完,他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举手发言。
初中及以上
- 面对危险,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挺身而出。
- 老板还没批准,他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辞职了。
- 她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在网上发表了批评文章。
- 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所有积蓄都投进了股市。
- 面对流言蜚语,她不管三七二十一,坚持自己的选择。
高中及以上
- 在紧急情况下,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擅自启动了应急预案。
- 她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向高层举报了公司的不法行为。
- 面对不公正的判决,律师不管三七二十一,决定上诉到底。
- 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冒着风险揭露了行业黑幕。
- 在关键时刻,指挥官不管三七二十一,下令发起总攻。
错误用法
-
用于褒义场合(错误)
- ❌ 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认真完成了作业。(“不管三七二十一”通常带有鲁莽、不计后果的意味,不适合用于表扬。)
- ✅ 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冲进考场。(如果是紧急情况,可以接受;但如果是正常考试,就显得鲁莽。)
-
用于需要谨慎的事情(错误)
- ❌ 医生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给病人开药。(医疗行为需要谨慎,不能鲁莽。)
- ✅ 医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病人止血。(紧急情况下可以接受。)
-
用于正式场合(错误)
- ❌ 在董事会上,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否决了提案。(正式场合需要理性讨论,不能鲁莽。)
- ✅ 在紧急会议上,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启动了应急预案。(紧急情况下可以接受。)
-
用于需要逻辑推理的事情(错误)
- ❌ 数学考试时,他不管三七二十一,随便填了答案。(考试需要认真思考,不能鲁莽。)
- ✅ 时间不够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会的题做完。(紧急情况下可以接受。)
-
用于需要尊重他人意见的场合(错误)
- ❌ 团队讨论时,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坚持自己的方案。(团队合作需要协商,不能独断专行。)
- ✅ 在危急时刻,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指挥大家撤离。(紧急情况下可以接受。)
这个成语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豁出去”的决断力,但也提醒我们:做事不能一味鲁莽,要视情况而定!
你可能感兴趣
不管一二
“不管一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guǎn yī èr,意思是形容不顾一切,不按照顺序或逻辑去处理事情,直接采取行动。该成语源自古代历史故事,最早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它形容的是一种冲动和不理智的行为方式,有时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也可能带来不良后果。该成语也有近义词如不顾一切、义无反顾等,反义词包括深思熟虑、小心翼翼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或形容小事时使用。
无知妄作是什么意思
无知妄作的读音拼音:wú zhī wàng zuò无知妄作的含义无知妄作指的是在缺乏知识和理解的情况下,轻率地行动或做出决定。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因为无知而轻举妄动,做出错误的选择或行为。无知妄作的典故典故出自《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莫知于其子,子莫知其父。无知妄作,有知其谋。’” 这句话意味着人们应该通过观察和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避免因无知而轻率行动。无知妄作这个成语,就是根据这段话演化而来的。无知妄作的近义词轻举妄动鲁莽行事草率从事贸然行动无知妄作的反义词深思熟虑谨慎行事慎重其事明智之举无知妄作的例句1. 在没有充分了解情况之前,切勿无知妄作,
胆大心小
胆大心小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n dà xīn xiǎo。它描述一个既勇敢又有胆识的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理智的思维方式,同时展现出足够的勇气和胆量。这个成语强调在冒险与谨慎之间取得平衡。它源自古代勇士的故事,强调在行动前仔细思考、权衡利弊。近义词如胆识过人、审慎周密等,都表达类似含义。使用时需避免误解为贬义,并注意不要与反义词如胆小如鼠等混淆。在实际应用中,胆大心小的态度对于面对挑战和追求梦想具有重要意义。
不顾前后
“不顾前后”是一个成语,形容在行动或思考时缺乏周全的考虑和计划,不考虑前因后果,带有冒险、鲁莽的意味。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关于因不考虑前因后果而造成失败或不良后果的记载。它的近义词有一意孤行、鲁莽行事、贸然行事等,反义词包括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谨慎行事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正确表达,避免错误用法,例如在安全驾驶和团队合作中需要注意前后情况和整体利益。
撩蜂剔蝎是什么意思
“撩蜂剔蝎”是一个成语,读音注音为liáo fēng tī xiē。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冒失鲁莽,不顾后果。其典故可能源于古代民间故事或历史事件,其中蜜蜂和蝎子象征危险性。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轻举妄动、鲁莽行事等,反义词有深思熟虑、谨慎行事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误用于描述细心周到的人或用于平静场景。该成语在文学、日常交流等场合需谨慎使用,避免造成误解。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和错误用法示例。
胆大心粗
“胆大心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n dà xīn cū。它用来形容人虽然具有勇气和胆量,但在做事时容易疏忽大意,不够细心。该成语源自古代,形容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其近义词包括粗心大意、大胆妄为等,反义词为小心谨慎、精细周到等。使用时应避免在需要高度细心和专注的场合误用,以及在描述事情时将“胆大”与“心粗”割裂看待。在工作中,既要追求勇气,也要注重细节和规划,避免心粗气浮。
急不暇择
急不暇择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í bù xiá zé,意为在紧急情况下无法从容选择。其典故源于古代特殊情境,如战争、灾难等,需要迅速决策的情况。近义词包括仓促之间、迫不得已、匆匆忙忙、措手不及等。反义词为从容不迫、悠然自得、深思熟虑、闲庭信步等。该成语应正确运用于紧急场合,避免滥用和误用。
暴虎冯河
冯河暴虎的读音及含义。该成语形容人行事鲁莽、勇猛无畏但缺乏理智和策略。源自古代典籍和故事,用来形容冲动、不理智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勇猛果敢、轻举妄动、鲁莽行事等,反义词为深思熟虑、谨慎行事、沉着冷静等。使用成语时要注意场合、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搭配词语要恰当,以准确表达含义。
慌慌张张
慌慌张张的读音及其含义描述了人因慌乱、紧张或匆忙表现出的不镇定状态。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是从口语交流中逐渐形成的。它的近义词包括匆匆忙忙、急急忙忙、惴惴不安和战战兢兢,反义词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泰然自若和淡定自若。在使用时需注意成语的适用场合和对象,避免误用。同时,也需要注意与其他相似词语的区分,如“急急忙忙”和“匆匆忙忙”等。
瞎马临池是什么意思
瞎马临池的读音读音:xiā mǎ lín chí瞎马临池的含义"瞎马临池"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没有计划、没有准备,或者是在情况紧急、没有足够时间准备的情况下,匆忙行事,结果往往不理想。其中,“瞎马”比喻没有经验或者视力不佳的马,而“临池”则表示面对水池或水边,这里引申为面对困难或紧急情况。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做事时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或者是在没有足够准备的情况下匆忙行动,结果往往不理想。瞎马临池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个盲人在没有看到前方路况的情况下,骑着一匹瞎马向水池边走去。由于缺乏经验和判断力,他无法判断马的动作和前方的环境,最终导致了不理想的结局。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