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前后

成语“不顾前后”详解

读音

bù gù qián hòu

含义

  • :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考虑”。
  • :本义是“回头看”,引申为“考虑、顾及”。
  • 前后:指“前面和后面”,比喻事情的来龙去脉或整体情况。
  • 整体含义:形容做事鲁莽,不考虑前因后果,缺乏周全的思考。

典故

  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国大夫介之推跟随晋文公流亡多年,回国后却不愿邀功,隐居山林。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他出来,结果介之推被烧死。后人评价此事时,认为晋文公的做法“不顾前后”,即未考虑后果,导致悲剧发生。
  2.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范增怒斥他“不顾前后”,意指项羽未考虑放虎归山的后果,最终导致自己失败。
  3. 民间故事
    传说古时有个樵夫,砍树时不观察周围,结果树倒砸伤路人。乡邻批评他“不顾前后”,警示做事要三思。

近义词

  1. 鲁莽行事:形容行动草率,不加思考。
  2. 轻举妄动:指不经慎重考虑就采取行动。
  3. 冒冒失失:形容做事毛躁,不顾及后果。
  4. 率尔操觚(shuài ěr cāo gū):原指随意写文章,后比喻做事随便。

反义词

  1. 深思熟虑:反复思考后再行动。
  2. 瞻前顾后:做事谨慎,考虑周全。
  3. 三思而行:多次思考后才行动。
  4.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冒进。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不顾前后”地冲过马路,差点被车撞到。
    • 弟弟“不顾前后”地爬上高树,结果摔了下来。
  2. 小学高年级

    • 小华“不顾前后”地乱花钱,月底只能饿肚子。
    • 他“不顾前后”地答应帮忙,最后却无法完成。
  3. 初中

    • 公司老板“不顾前后”地投资新项目,导致资金链断裂。
    • 她“不顾前后”地顶撞老师,被罚写检讨。
  4. 高中及以上

    • 历史上许多战争因统治者“不顾前后”的决策而酿成悲剧。
    • 环保政策若“不顾前后”,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生态问题。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褒义

    • ❌“他做事不顾前后,真是果断!”(“不顾前后”是贬义,不能夸人果断。)
    • ❌“科学家不顾前后地实验,终于成功。”(应改为“大胆尝试”或“勇于探索”。)
  2. 混淆近义词

    • ❌“他不顾前后地思考了很久。”(矛盾,“不顾前后”指不思考。)
    • ❌“她不顾前后地规划未来。”(应改为“周密规划”。)
  3. 脱离语境滥用

    • ❌“今天的天气不顾前后地晴朗。”(语义不通,成语用于形容人的行为。)
    • ❌“小猫不顾前后地捉老鼠。”(动物行为不适用此成语。)

“不顾前后”提醒我们:行事需谨慎,三思而后行!

你可能感兴趣

大错特错是什么意思

“大错特错”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犯下严重且明显的错误。这个成语通常表示对某人的决策或行为的惊讶或不满。其典故并不明确,可能源于人们在重大问题上犯下的明显错误。近义词包括错上加错、一错再错等。然而,这个成语不应被误用为轻微错误,也不应在自嘲或轻松语境中使用。同时,它与“一塌糊涂”不应混淆使用。这篇文章对“大错特错”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大动干戈是什么意思

大动干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 dòng gān gē。它用来形容因小事情引发的大规模冲突或争斗,强调不必要的、过度的行动。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其近义词有兴师动众、兵不厌权等,反义词有息事宁人、和平共处等。使用大动干戈时需注意场合和含义,避免误解。文章提供了关于大动干戈的介绍、例句和错误用法等相关内容。

不知深浅是什么意思 3个典故解析与正确用法指南

本文介绍了“不知深浅”这一成语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对事物的了解程度不够或缺乏经验,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文章详细阐述了其用法及误用情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吃里扒外是什么意思

"吃里扒外"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chī lǐ bā wài。它的含义指的是表面上忠诚于某个团体或家庭,但实际上却做出损害其利益的行为,甚至与外部势力勾结,损害内部利益。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广泛流传于民间,用于形容不忠不义、背叛家庭或团体利益的人。典故中有村庄里的李四和古代官员的例子。近义词包括背信弃义、卖国求荣等。而反义词则是忠诚老实、忠心耿耿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更好地解释该成语的用法。同时,也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

不避水火

不避水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bì shuǐ huǒ,意为不畏惧水火之灾,表达一种勇敢无畏、勇往直前的精神。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典故和传说,如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关羽的故事。不避水火也有近义词如“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临危不惧”、“赴汤蹈火”,反义词如“畏首畏尾”、“胆小如鼠”、“临阵脱逃”、“贪生怕死”等。消防员、英雄、救援人员等在面临危险时展现出不避水火的精神。然而,在使用这一成语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的用法,确保用词的准确性和恰当性。

百喙难辞

本文介绍了成语“百喙难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同时提供了例句说明其用法。该成语意为用一百张嘴也难以分辩或辞说清楚,形容事情难以解释清楚或辩白。文章还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如避免语言上的冗余或不当,不要与意思相近的成语混淆使用。通过本文,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百喙难辞”这个成语。

冲昏头脑是什么意思

冲昏头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ōng hūn tóu nǎo。它指的是因一时的冲动或兴奋而失去理智,导致判断失误或行为失态。冲昏头脑的典故源于人们在强烈情感或欲望驱使下失去理智和清醒的判断力。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意气用事、头脑发热等,反义词则是冷静、理智等。文章还指出了冲昏头脑的错误用法,包括滥用场合、与贬义词混用以及与其他中性词混淆。同时,提供了几个冲昏头脑的例句。

不知进退是什么意思 解析成语含义典故及10个实用例句

“不知进退”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种场合或面对某种情况时缺乏判断力或常识,不知道何时应该前进或后退。源自古代军事和政治斗争,表示行动时分寸感的缺失。这个成语带有批评意味,常被用来批评缺乏判断力或行动不智的行为。近义词有盲目行动、鲁莽行事等,反义词则为知进知退、审时度势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的合适性,避免滥用误用。

大胆包身是什么意思

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成语“大胆包身”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指胆大妄为,毫无顾忌,形容人的行为极其冒险、鲁莽。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及其错误用法的注意事项。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不知利害是什么意思 解析成语含义典故用法及20个实用例句

“不知利害”是一个成语,拼音为bù zhī lì hài,用来形容人缺乏对于事情的利害关系认识或理解。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人们的社交经验,形容那些因缺乏对事情利害的认识而做出不明智决策的人。其近义词包括懵懂无知、盲目从众、糊涂和轻率等。反义词包括明察秋毫、精明能干、审时度势和精明强干等。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词不当、滥用场合和生搬硬套等。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描述那些因缺乏认识而做出不明智决策的情况。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