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前马后:忠诚服务的象征
读音
ān qián mǎ hòu
含义
“鞍前马后”由四个字组成:
- 鞍(ān):马鞍,骑乘时放在马背上的坐具。
- 前(qián):前方,前面。
- 马(mǎ):坐骑,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
- 后(hòu):后方,后面。
整体含义指在主人或上级的马鞍前后奔走效劳,形容尽心尽力地服侍或追随某人,常用于表达忠诚、勤恳的态度。
典故
- 古代武将的随从
在古代战争中,武将骑马作战,随从或亲兵需时刻跟随,照料马匹、递送武器、传递军令,确保主将安全。这种贴身服务的行为逐渐演变为“鞍前马后”的成语。 - 《水浒传》中的体现
在《水浒传》中,李逵对宋江的忠诚堪称“鞍前马后”。无论宋江走到哪里,李逵都紧随其后,甚至不惜冒险保护他。 - 《三国演义》赵云护主
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为保护刘备的幼子阿斗,在敌军中七进七出,正是“鞍前马后”的典范。
近义词
- 忠心耿耿——形容极其忠诚,毫无二心。
- 犬马之劳——愿意像狗和马一样为主人效劳。
- 唯命是从——完全听从命令,不敢违抗。
- 如影随形——像影子一样跟随,形容关系密切。
反义词
- 背信弃义——违背诺言,抛弃道义。
- 离心离德——思想不统一,行动不一致。
- 阳奉阴违——表面顺从,暗中违背。
- 三心二意——心思不专一,态度不坚定。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狗对主人很忠诚,总是鞍前马后地跟着。
- 弟弟像个小跟班,鞍前马后地帮姐姐拿书包。
-
小学高年级:
- 这位老管家几十年来鞍前马后地服侍老爷,深受信任。
- 球队的助理教练鞍前马后地为主教练分担工作。
-
初中:
- 在古代,贴身侍卫必须鞍前马后地保护皇帝的安全。
- 他为了报答恩师,甘愿鞍前马后地效劳。
-
高中:
- 这位秘书能力出众,多年来鞍前马后地协助总经理处理事务。
- 在商战中,他培养了一批鞍前马后的得力助手。
-
大学及以上:
- 在政坛上,有些人选择鞍前马后地追随某位领袖,以谋求发展。
- 这位科学家有一群学生鞍前马后地协助他完成实验。
错误用法
- 用于贬义
❌ 错误例句:他整天鞍前马后地巴结领导,真让人看不起。
✅ 正确用法:“鞍前马后”通常含褒义,形容忠诚服务,而非阿谀奉承。 - 形容动物行为
❌ 错误例句:我家猫鞍前马后地跟着我,真可爱。
✅ 正确用法:一般用于形容人的行为,不适用于动物。 - 指代普通跟随
❌ 错误例句:放学后,同学们鞍前马后地走出校门。
✅ 正确用法:成语强调“效劳”而非单纯跟随,此处应改为“陆续”或“成群结队”。 - 用于自我描述
❌ 错误例句:我鞍前马后地帮朋友搬家,累坏了。
✅ 正确用法:通常用于描述他人长期、忠诚的服务,而非一次性帮忙。
“鞍前马后”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体现了中华传统中对忠诚、勤恳精神的推崇。正确使用它,能让语言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你可能感兴趣
恩将仇报
“恩将仇报”是一个成语,拼音为ēn jiāng chóu bào。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别人的恩惠、帮助或善意不仅不感恩图报,反而做出伤害或背叛的行为。其典故源于古代传说和故事。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等,反义词则是知恩图报、感恩戴德等。使用“恩将仇报”时需要注意场合,避免误解原意,不能与近义词混用。该成语在描述对他人的恩惠进行报复或背离的行为时非常生动有力。
有没有描写狗的诗词
这是一篇关于描写狗的诗词的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狗的古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列举具体的诗词,展示了狗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虽然狗在古诗词中的直接描述并不多见,但仍然有一些作品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情感,展现了狗的忠诚、守护精神、灵性以及与人类的深厚情感。这些描绘狗的古诗词不仅丰富了古代文学的艺术宝库,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与文化的某些方面。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也可以更加珍视和保护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这些描绘提醒人们关注动物的情感和灵性,与它们和谐共处。
床笫之私
床笫之私是古汉语中的一个成语,指代夫妻之间的私密之事或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私密行为。该成语出自《左传》,并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床笫之私的近义词包括闺房之秘、枕席之欢和枕边风等,反义词为毫无瓜葛、素不相识和形同陌路等。在文学作品中,床笫之私常用来描述男女间的亲密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应避免随意谈论或描述他人的床笫之私,以免不礼貌和侵犯他人隐私。
放泼撒豪
本文介绍了成语“放泼撒豪”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豪放不羁、慷慨大方的性格特点,其近义词包括慷慨大方、豁达开朗等,反义词包括拘谨小气、矜持内敛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不当场合和与不合适事物相搭配。
独当一面
本文介绍了成语"独当一面"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及其与相近词语和反义词的辨析。该成语指一个人或组织能独立承担任务,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与责任。典故来源于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独立作战和李广在战场上的表现。近义词包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等,反义词则为依赖他人、缺乏担当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强调了避免错误使用的注意事项。
道不掇遗
本文介绍了成语“道不掇遗”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社会风气淳朴,人们道德高尚,不会贪图他人财物,强调了人们对于他人财物的尊重和自我约束。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社会,道德风尚高尚的人们对于他人财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近义词包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拾金不昧”等。文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持正不阿
持正不阿是一个成语,意思为坚持正义,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向邪恶势力屈服。该成语源于战国时期蔺相如的故事,形容人正直无私、刚强不屈。其近义词有刚正不阿、公正无私等,反义词包括偏袒护短、徇私舞弊等。持正不阿的人在工作中能坚守正义立场,不畏权势,确保公正和透明,赢得尊重和信任。但需注意避免将其用于形容过于刻板、不知变通的情况。
无可比拟是什么意思
无可比拟的读音标注拼音: wú kě bǐ nǐ无可比拟的含义无可比拟,指事物或人之间的差异极大,无法进行类比或比较。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事物或某人在某方面特别突出、卓越,以至于没有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对象。无可比拟的典故无可比拟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在古代,人们常常用诗文来赞美某些特别卓越的事物或人,如“天下无双”、“独步天下”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无可比拟的意思。此外,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例如,在《史记》中,司马迁用“独步天下”来形容项羽的英勇无敌。这些典故和表达方式都为无可比拟这个成语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典故一: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有描述某
百发百中
“百发百中”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ǎi fā bǎi zhòng。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射箭或其他技能技术非常熟练,每次都能击中目标。其源于古代射箭比赛,典故中的神射手后羿每次都能准确射中目标,因此人们用“百发百中”来形容他的技术。这个成语也有近义词如“百步穿杨”和“弹无虚发”,反义词如“屡试屡败”。需要注意的是,“百发百中”通常用于描述技能或行动的场合,不能用于不涉及技能或行动的场合,也不能滥用。文章中还举了多个使用“百发百中”的例句。
拔葵啖枣
拔葵啖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kuí dàn zǎo。它用来形容贪小便宜、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比喻只追求微小利益而忽视更大的利益或整体利益。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拔葵啖枣的近义词包括贪小失大、目光短浅等,反义词则为高瞻远瞩、大公无私等。该成语错误用法是忽略整体利益和长远影响,只关注微小细节。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实际情况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