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的拼音与解析:从字形到文化的深度解读
拼音
“诲”的标准普通话拼音为huì,读作第四声(去声)。这个发音短促有力,尾音下沉,如同师长谆谆教导时的郑重语气。在发音时,注意将声母”h”清晰发出,韵母”ui”要饱满圆润,整体发音类似”会”、”惠”等字。
部首
“诲”的部首是讠(言字旁),这个简化部首在繁体字中写作”言”。言字旁揭示了”诲”与言语、教导的密切关联。在汉字体系中,言字旁多与说话、语言相关的动作或概念有关,如”说”、”讲”、”谈”等。这个部首位于字的左侧,约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宽度。
笔顺
“诲”字共有9画,笔顺如下:
- 丶(点)
- ㇊(横折提)
- 丿(撇)
- 一(横)
- ㇄(竖折/竖弯)
- 𠃌(横折钩)
- 丶(点)
- 一(横)
- 丶(点)
书写时要注意:言字旁的点要轻巧,横折提要流畅;右侧”每”部的撇要舒展,横画平稳,最后的两个点要呼应。整个字结构左窄右宽,重心平稳。
含义
“诲”的核心含义是教导、诱导,特指通过言语进行的教育引导。它不同于一般的”教”,更强调耐心细致、循序渐进的教导过程,常带有长辈对晚辈、师长对学生的谆谆教诲之意。如”教诲”指系统的教导,”诲人不倦”形容教导他人时极有耐心。
详细解析
从字形看,”诲”由”言”和”每”组成,会意”每日言语教导”之意。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诲,说教也”,明确指出其教导含义。
在古文献中,”诲”的应用十分广泛:
- 《易经》”慢藏诲盗”指保管不慎等于教唆偷盗
- 《尚书》”胥教诲”记载了古代的教育制度
- 《论语》”诲人不倦”成为教师品德的经典表述
“诲”既可作动词表示教导动作(如”诲之琴”),也可作名词指教导的内容(如”纳诲”)。值得注意的是,它有时也用于负面语境,如”诲淫诲盗”指教唆人做坏事,这时带有诱导、教唆的贬义。
近义词
- 教:更通用的教导概念
- 导:侧重引导、启发
- 训:带有权威性的教导
- 谕:上对下的教导
- 迪:古语中的开导之意
反义词
- 学:接受教导
- 效:模仿学习
- 从:跟随听从
组词
- 教诲(jiào huì):系统的教导
- 诲人不倦(huì rén bù juàn):教导人特别耐心
- 诲盗(huì dào):引诱人偷盗
- 诲淫(huì yín):引诱人纵欲
- 诲谕(huì yù):教诲晓喻
- 诲翰(huì hàn):对他人书信的敬称
- 训诲(xùn huì):教导训诫
- 诲诱(huì yòu):循循善诱的教导
造句
- 张老师一生诲人不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 这部小说内容低俗,有诲淫诲盗之嫌。
- 父亲的谆谆教诲至今仍铭记在我心中。
- 古籍中记载了周公旦诲成王治国的故事。
- 这些非法网站大肆传播诲淫内容,必须坚决取缔。
包含这个字的成语
- 诲人不倦:形容教导别人时极有耐心,不知疲倦。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诲淫诲盗:原指财物保管不慎招致盗贼,女子打扮妖艳招致淫行。后多指引诱人做奸淫盗窃等坏事。语出《周易·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 谆谆教诲:形容恳切、耐心地教导。”谆谆”形容教导时恳切的样子。
- 不屑教诲:认为不值得教导。出自《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通过对”诲”字的全方位解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个字不仅记录了古代教育的方式,也体现了中华文化重视教育、尊师重道的传统。从甲骨文到简化字,”诲”的形态虽有变化,但其承载的教导意义却历久弥新,至今仍在我们的语言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
教导有方
“教导有方”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某人在教育、指导时方法得当,能有效传授知识、技能或道德观念。其含义体现了教育者采用合适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古代教育家强调因材施教的理念与之相符。其近义词包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反义词为教子无方、误导学生等。该成语可用于形容老师、家长或其他教育者的教导方式得当。但需注意,错误用法可能产生误解,如用于非教育场合或不适用的对象。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耳提面命
本文介绍了成语“耳提面命”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和反义词等。该成语意为当面教导或训诫,表示长辈或上级对晚辈或下属的亲切教诲和指导。文章还指出,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能用于形容一般的口头交流或滥用该成语。同时,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谆字怎么读拼音是什么 10笔书写顺序与谆谆教导含义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谆”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含义。该字含义丰富,可表示恳切而不厌倦的教导,也可形容诚恳、忠诚的态度。在古文中,该字还有辅佐的意思。
不教而诛
不教而诛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未进行教育或指导就直接惩罚或处罚的行为。这个成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应该先进行教育和指导再惩罚。其源于古代中国的教育理念,许多历史故事和典故都与该成语有关。不教而诛的近义词有先行处罚、严惩不贷、严加管教等。反义词包括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宽严相济等。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避免在家庭、学校、企业管理等场合中直接采用体罚或严厉的处罚方式,而不进行教育和指导,否则会造成人的心理和情感上的伤害,引发反抗和敌对情绪。
诲奸导淫
本文介绍了诲奸导淫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为教导人做坏事,引导人走向邪恶道路。文章还列举了诲奸导淫的例句,强调了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随意使用或批评他人时使用过于激烈的言辞。
不教之教
“不教之教”是一种无需直接教导,通过环境熏陶、氛围影响等方式,使对方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和成长的教育方式。它源于古代中国的教育思想,强调个体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其发音时需注意声调。“不教之教”的近义词包括潜移默化、无形教育等,反义词则是直接教导、强制教育。它体现在家庭环境、团队氛围、旅游经历等方面。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规范能通过社会环境进行不教之教。同时,“不教之教”也存在误用情况,应准确理解其含义并恰当使用。
谆谆教导是什么意思
谆谆教导的读音谆谆教导的读音为:zhūn zhūn jiào dǎo。谆谆教导的含义“谆谆教导”是指恳切、耐心地教导。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老师、长辈或经验丰富的人对他人进行的耐心而富有智慧的指导。它强调了教导者的耐心和诚恳,以及被教导者的接受和领悟。谆谆教导的典故“谆谆教导”一词源于古代的教化传统。在古代中国,师长们常常以耐心、诚恳的态度教导学生或晚辈,期望他们能够领悟并付诸实践。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具体指向某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而是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尊师重教的精神。谆谆教导的近义词循循善诱苦口婆心敦敦教诲诲人不倦悉心指导这些词语都表达了耐心而诚恳的教导之意,与“谆谆教导”含义相近。谆谆教导的反义词
探索“教”字的11画奥秘 从拼音jiào到jiāo的汉字教育智慧
本文介绍了汉字“教”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详细解释了“教”的多重含义,包括教导、教育、宗教、使、令、让以及把知识或技能传给别人等。文章还探讨了“教”的字源,即会意字,从攴从孝,并引述了古代文献中关于“教”的多种用法和含义。同时,提供了“教”的多种组词方式,如教治、教禁、教善等。
不教而杀
“不教而杀”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jiào ér shā。该成语指未进行教育或指导就直接采取严厉的惩罚或处决,常用来形容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教育而直接采取严厉惩罚的行为。其源于古代中国的教育观念,强调教育在预防犯罪中的重要性。不教而杀的近义词包括“无教之诛”等,反义词为“先教后诛”。该成语错误用法是忽略教育和引导,仅依赖惩罚来解决问题。在处理问题时应注重教育和引导,避免不教而杀的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可教训
“不可教训”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kě jiào xùn,表示某人或事物不听从教诲和指导。其来源于古代故事,常用来形容顽固不化的人。该词带有贬义色彩,其近义词如顽固不化、一意孤行等。反义词如虚心受教、知错能改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避免滥用或与其他词汇混淆。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