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石之心
读音
fěi shí zhī xīn
含义
“匪”意为“不是”,“石”指“石头”,“心”即“心意、意志”。字面意思是“不像石头那样坚硬的心”,但实际上,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恰恰相反,形容人的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匪石之心”出自《诗经·邶风·柏舟》,原句为“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意思是“我的心不像石头那样可以随意转动”,比喻意志坚定,忠贞不渝。
典故
-
《诗经·邶风·柏舟》
- 这是最早的出处,诗中女子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即使遭遇困境,也绝不改变心意。
- 原文:“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 记载了齐国大夫晏婴面对权贵的威胁,仍然坚持正义,展现“匪石之心”。
-
《后汉书·列女传》
- 东汉时期,女子班昭在丈夫去世后,坚守贞节,拒绝改嫁,被赞颂为“匪石之心”。
近义词
- 坚贞不屈——形容意志坚定,不因外力而改变。
- 矢志不渝——发誓立志,永不改变。
- 忠贞不二——忠诚坚定,没有二心。
- 坚定不移——形容立场、意志等不可动摇。
反义词
- 朝三暮四——形容心意不定,反复无常。
- 见异思迁——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形容意志不坚定。
- 随风转舵——比喻态度随形势变化而改变。
- 反复无常——形容变化不定,没有原则。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答应每天早起读书,他有一颗“匪石之心”,从不偷懒。
- 小红坚持练习钢琴,她的“匪石之心”让老师很感动。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尽管比赛很艰难,但运动员们凭借“匪石之心”坚持到了最后。
- 他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多年来一直保持“匪石之心”,努力学习。
-
初中
- 面对诱惑,他始终坚守原则,展现了一颗“匪石之心”。
- 革命先烈们以“匪石之心”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
高中及以上
- 在商业竞争中,唯有保持“匪石之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他的“匪石之心”让他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了卓越成就。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心意不坚定”
- ❌ 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真是“匪石之心”。(正确应为“反复无常”)
-
误用于形容物体
- ❌ 这块石头坚硬无比,真是“匪石之心”。(成语只能用于形容人的意志)
-
误用于贬义
- ❌ 他固执己见,不听劝告,真是“匪石之心”。(“匪石之心”是褒义词,形容坚定而非固执)
-
误用于形容短暂坚持
- ❌ 他今天坚持跑完了步,真是“匪石之心”。(成语强调长期、深刻的坚定,而非一时行为)
“匪石之心”是一个充满古典韵味的成语,正确使用能增添文采,但要注意避免误用,以免影响表达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恭的诗词
关于恭的诗词(第1篇)关于“恭”的诗词全文及解析一、诗经《小雅·车舝》原文:恭敬之态,不可谖也。曩昔之交,夙夜为谋。作者:未知,出自诗经时代。解析:这是出自《诗经》中描述人们恭敬态度和忠诚的诗篇。这里提到的恭敬之情不可遗忘,体现古人对于真诚待人、恪守忠诚的态度。二、周朝无名氏《古诗二首》原文:其恭乎也,非由强矣。俨乎其形,皆得恭于中心矣。解析:该诗句中描写了恭敬的外表并不只因为形式或外在强求,而是由内心真实而发的状态,故表现出的人才是真正地恭敬有加。三、曹操《短歌行》原文:对海而歌言: “吉日兮时逢令辰,执矢当忠勇,对镛则恭贞。” 作者: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解析:在《短歌行》
非分之念
非分之念是一个成语,指不属于自己的、不合规矩或法度的念头或想法。其源于古代对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的强调,用来形容不合规矩、不合法的念头。近义词包括不当之念、妄念和非分想等。反义词则为正当之念、合理之想等。非分之念的使用需要注意场合和语境,不宜在轻松场合或误用为一般想法。同时,非分之念与妄想、幻想等词汇有差异,需避免混淆使用。
求生害仁是什么意思
“求生害仁”是一个成语,意味着在追求生存的过程中可能因行为不当或手段不道德而损害仁爱之心。源自《论语·卫灵公》中的故事,强调生存与道德、仁慈之间的平衡。该成语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不应忽视道德和仁爱原则。错误使用方式包括滥用、曲解含义以及在不适宜的场合使用。在商业竞争、人际关系处理、战争等情境中都有可能出现求生害仁的行为。
好生之德
“好生之德”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ào shēng zhī dé,意指珍爱、尊重生命的道德品质。其典故源于古代对生命的宝贵性的认识,强调人类应珍惜和保护生命。孔子等古代圣贤也强调过生命的可贵和尊重自然的重要性。近义词包括仁爱之心、慈悲为怀等。反义词为暴殄天物等。在日常应用中,应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滥用和误用。例句展示了具有好生之德的人在生活、医疗等领域中的表现。
恕字怎么读 掌握shù的正确发音与10笔书写技巧
本文介绍了“恕”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的含义解析。“恕”字含义包括以仁爱的心待人、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并原谅,以及客套话中请对方不要计较。此外,“恕”字也有宽仁正直、宽恕饶恕等含义。
关于慕君的诗词
关于慕君的诗词(第1篇)关于慕君的诗词一、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慕君寻觅此良缘。解析:此词描绘了元宵节的繁华景象,其中“慕君寻觅此良缘”一句,直接表达了对于心中所爱之人的深深眷恋和寻觅之情。二、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慕君不已。解析:《诗经》中这首《关雎》是表达对美好女子的爱慕之情,其中“慕君不已”一句,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爱慕之情。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仁义道德是什么意思
仁义道德是一个用于形容人的行为和思想符合道德规范的褒义词组,强调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的统一。它源于古代典籍和历史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观念之一。仁义道德包括仁、义、道德三个方面,分别指仁爱之心、正义之行和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品德高尚、行为正直的人。然而,需要正确理解并运用其深层含义和内涵价值,避免在不恰当的情境中随意使用。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形容表面功夫、死板教条以及商业竞争策略等不符合真正道德原则的情况。
大慈大悲
本文介绍了佛教用语"大慈大悲"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和错误用法。大慈大悲形容佛菩萨对众生的慈爱和悲悯之情,源于佛教经典。正确使用大慈大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同时避免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的不当使用。
献曝之忱是什么意思
献曝之忱的读音献曝之忱的读音为"xiàn pù zhī chén",其中"献"字的发音为第四声,"曝"为第四声,"之"为轻声,"忱"为前鼻音第二声。献曝之忱的含义献曝之忱,原意是把自己所得到的温暖拿来献给需要的人,表示感恩和回馈的真诚心意。现在常用来形容对别人的帮助或关心表示感激之情,也指以自己微薄之力,表达对他人深深的敬意和感激。献曝之忱的典故此成语典故源自于《庄子·外物》中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个农夫在冬天里晒太阳取暖,觉得温暖无比,于是想把这份温暖献给更需要的人。于是他将衣服脱下晒太阳,然后献给村里的老人。后来人们就用“献曝”来比喻把自己的东西奉献给别人,表达感恩和回馈的心意。献曝之忱的近义
忠心贯日是什么意思
忠心贯日的读音忠心贯日的拼音是:zhōng xīn guàn rì。忠心贯日的含义“忠心贯日”是一个形容极度忠诚、坚定不移的成语。其中,“忠心”指的是忠诚的心,“贯日”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忠诚如同一根线贯穿了太阳,形容忠诚的意志坚定不拔,如同太阳一样永恒。忠心贯日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自于古代,讲述了忠诚之士为了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君主,不惜付出一切,甚至生命的故事。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史记》中记载的岳飞的故事。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名将,他忠诚于国家,矢志不渝地抵抗外敌入侵,他的忠诚之心如同太阳一样照耀着人们的心灵。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忠诚之士的典故,如文天祥、杨家将等,都体现了“忠心贯日”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