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朴还真
读音
fǎn pǔ huán zhēn
含义
- 返:回归、回到。
- 朴:质朴、朴素,指未经雕饰的本真状态。
- 还:恢复、回归。
- 真:真实、本性。
整体含义:指去除外在的浮华与修饰,回归到自然、质朴的本真状态。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回归纯朴、真实的面貌。
典故
- 《庄子·山木》:
庄子认为,人应摒弃世俗的虚伪与矫饰,回归自然本性。他提出“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强调返璞归真的重要性。 - 陶渊明《归园田居》:
陶渊明辞官归隐,追求田园生活的质朴与真实,诗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正是“返朴还真”的生动体现。 - 老子《道德经》: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思想,均体现了道家对自然本真的推崇,与“返朴还真”一脉相承。
近义词
- 返璞归真:与“返朴还真”同义,强调回归本真。
- 洗尽铅华:比喻去除浮华,显露本质。
- 归真反璞:指回归原始、质朴的状态。
- 抱朴含真:保持质朴的本性,不受世俗影响。
反义词
- 矫揉造作:故意做作,不自然。
- 华而不实:外表华丽但缺乏实质内容。
- 虚张声势:夸大其词,掩饰真实。
- 粉饰太平:掩盖问题,制造虚假繁荣。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画的画虽然简单,但充满童趣,真是返朴还真。
- 奶奶做的粗布衣服虽然不华丽,却让人感觉返朴还真。
-
小学高年级:
- 这座古镇保留了原始风貌,游客们都说这里返朴还真。
- 他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决定搬到乡下,过返朴还真的生活。
-
初中:
- 现代人追求返朴还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手工制作的物品。
- 这部纪录片展现了少数民族返朴还真的生活方式,令人向往。
-
高中:
- 在快节奏的社会中,返朴还真的生活态度显得尤为珍贵。
- 他的诗歌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体现了返朴还真的艺术追求。
-
大学及以上:
- 道家思想提倡返朴还真,主张人应回归自然本性。
- 当代设计中,极简主义的流行正是返朴还真理念的体现。
错误用法
-
形容技术进步:
- ❌ “这款手机功能简单,真是返朴还真。”(“返朴还真”不适用于形容技术退化或功能减少。)
- ✅ 应改为:“这款手机设计简约,体现了返朴还真的美学。”
-
贬义使用:
- ❌ “他穿得这么土,简直是返朴还真。”(误将“返朴还真”等同于“土气”。)
- ✅ 应改为:“他的穿着风格质朴自然,颇有返朴还真的韵味。”
-
形容虚假行为:
- ❌ “他假装不喜欢奢侈品,其实是为了返朴还真。”(“返朴还真”强调真实,而非伪装。)
- ✅ 应改为:“他真心追求简单生活,做到了返朴还真。”
-
与“复古”混淆:
- ❌ “这家餐厅装修得像古代一样,真是返朴还真。”(“返朴还真”强调本质,而非形式上的复古。)
- ✅ 应改为:“这家餐厅的食材天然,烹饪方式简单,体现了返朴还真的理念。”
“返朴还真”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哲学智慧。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它提醒我们回归本真,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纯粹。
你可能感兴趣
战国诗词精选 10首描写战争与柔情的经典古诗赏析
烽火淬炼的诗魂:战国诗词中的铁血与柔情战国时代,金戈铁马与纵横捭阖交织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这片被烽火淬炼的土地上,诗歌并未因战乱而凋零,反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战国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存在——它们大多未被系统收录,散见于《诗经》《楚辞》及诸子著作中,却真实记录了那个动荡年代人们的心灵图景。《诗经·秦风·无衣》是战国军旅诗的代表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首诞生于战国前期的秦国民歌,以质朴刚健的语言展现了战士间生死与共的情谊。诗中重复的"与子同"结构,形成铿锵有力的节奏,恰似战鼓催征。历史学家考证,此诗很可能创作于秦与魏国河西之战时期,
返朴还淳
本文介绍了成语“返朴还淳”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达回到原始、质朴、纯真状态的意思,源于古代典籍和历史故事,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纯真、质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与“返朴还淳”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以及多个例句展示其用法。同时,指出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场合,避免错误使用。
10首关于人性本真的中国古典诗词 探寻本性善恶的千年诗性智慧
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本性的诗词文章,通过列举多首古诗词并附上解析,展示了人性与本性在古诗词中的描绘。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美丽,包括善良、真诚、坚韧、温情等方面的表现。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观念,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的本性。在当今社会,保持一颗善良、真实、坚韧的心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这些古诗词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让我们在欣赏诗词之美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关于朴的诗词
关于朴的诗词(第1篇)关于朴的诗词及其解析一、朴的内涵与古诗词中的体现朴,代表着质朴、纯真、本真之意。在古诗词中,朴的意象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真实、无华之美的追求与向往。以下是一些与朴相关的诗词全文及其解析。二、朴的诗词全文及解析朴之诗《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期也!朴质无华心相依,君子好逑不思归。作者:未知(先秦时期)解析:此诗以木瓜相赠的场景,传达了朴素的情感和纯洁的心意。诗中用“朴质无华心相依”来形容这种真挚的情感,体现了朴素之美。朴之词《庐山谣》唐·王之涣岩壑云深幽谷静,清溪一曲抱山行。不闻人声但闻鸟,独有
探寻农耕诗词中的华夏文明密码 关于土地与劳动的经典诗篇赏析
这是一篇关于描写农耕的诗词的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农耕的诗词的内容及其解析。这些诗词分别描绘了农耕生活的不同方面,包括春耕、劳作、丰收、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农耕的哲理和智慧。文章通过引用不同诗人的作品,展示了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农耕生活的样子,更加珍惜和发扬农耕文化的传统美德。这些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反朴归真
反朴归真是一种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成语,读音为fǎn pǔ guī zhēn。它意味着回归原始、朴素的状态,追求真实、自然、无华的生活态度和境界。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道家思想,强调人类应该追求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活方式。反朴归真的近义词包括返璞归真、复归原初等,反义词则为矫揉造作、虚伪浮夸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用法,避免误用。文章中还通过例句展示了反朴归真在生活、艺术、心灵追求等方面的应用。
描写鹤情真的诗词
文章摘要如下:文章介绍了多篇描写鹤情真的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通过描绘鹤的形象和意境,表达了对自由、真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文章也介绍了一些表达真情实感的诗词,这些诗词用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人们对家乡、亲人和美好时光的思念之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诗词将鹤的情真与人的真实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意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古诗词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还淳反朴
“还淳反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uán chún fǎn pǔ。这个成语意味着恢复人的朴实本性,回归自然、本真的状态。其典故源于古代道家思想,强调回归自然和保持纯真本性的生活态度。该成语出自《汉书·叙传上》,其近义词包括返璞归真、素昧平生、复归自然等,反义词则是矫揉造作和虚伪浮华。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享受,忽略内心的质朴和本真,因此需倡导“还淳反朴”的生活态度。运用该成语时,需避免与返老还童等混淆,并正确使用在恰当的语境中。
反璞归真
本文介绍了“反璞归真”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该成语源自古代道家思想,强调回归自然和本真,摒弃虚伪和矫饰。文章还提供了关于反璞归真的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摘要内容准确全面地概括了文章的主旨,语言简洁明了。
无名之朴是什么意思
无名之朴的读音无名之朴的读音为“wú míng zhī pǔ”,其中“无”发音为第二声,“名”为第四声,“之”为轻声,“朴”为第三声。无名之朴的含义“无名之朴”一词的含义通常指事物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也常用来形容人的品行质朴无华,没有虚名浮华。这个成语强调了事物内在的朴素、真实和自然。无名之朴的典故“无名之朴”的典故源自于古代道家思想。在道家哲学中,朴素自然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庄子》等道家经典著作。在道家看来,朴素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自然界的原始状态,也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无名之朴”被用来形容那些质朴无华、自然天成的事物或人。无名之朴的近义词质朴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