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璞归真

反璞归真:回归本真的智慧

读音

fǎn pú guī zhēn

含义

  • :返回、回归。
  • :未经雕琢的玉石,比喻天然质朴的状态。
  • :回到。
  • :本真、自然的状态。

整体含义:指去除外在的修饰,回归到最原始、最纯真的状态。比喻人摒弃浮华,回归质朴的本性。

典故

  1. 《庄子·山木》
    庄子认为,真正的美不在于外表的修饰,而在于内在的自然。他主张“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强调人应当回归本真,不被世俗的浮华所迷惑。
  2. 《老子》
    老子提倡“见素抱朴”,认为人应当保持朴素的本性,不被欲望和外在的虚饰所干扰。
  3. 陶渊明《归园田居》
    陶渊明辞官归隐,追求田园生活的自然与宁静,正是“反璞归真”的生动体现。

近义词

  1. 返朴归真:与“反璞归真”同义,强调回归质朴。
  2. 洗尽铅华:比喻去除浮华,回归本真。
  3. 抱朴含真:保持朴素的本性,不矫饰。
  4. 归真返璞:与“反璞归真”意思相近,强调回归自然状态。

反义词

  1. 矫揉造作:故意做作,不自然。
  2. 粉饰太平:掩盖真相,制造虚假繁荣。
  3. 华而不实:外表华丽,内里空虚。
  4. 虚张声势:故意夸大,不真实。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放下玩具,跑到田野里玩耍,真是“反璞归真”了。
    • 奶奶做的粗布衣服虽然简单,但让人感觉很“反璞归真”。
  2. 小学高年级

    • 现代人追求简单生活,其实是一种“反璞归真”的表现。
    • 这本书告诉我们,快乐不在于物质,而在于“反璞归真”。
  3. 初中

    • 陶渊明辞官归隐,正是“反璞归真”的典范。
    • 在喧嚣的城市中,偶尔去乡村体验“反璞归真”的生活,也是一种享受。
  4. 高中

    • 道家思想强调“反璞归真”,反对过度的人为干预。
    • 他的画风从华丽转向朴素,体现了“反璞归真”的艺术追求。
  5. 大学及以上

    •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反璞归真”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推崇。
    • 禅宗修行讲究“反璞归真”,回归内心的宁静。

错误用法

  1. 形容外表朴素但内心复杂

    • ❌ 他虽然穿得很朴素,但心思缜密,真是“反璞归真”。(错误:该成语强调内外一致的本真,而非外表朴素但内心复杂。)
  2. 形容返老还童

    • ❌ 老人笑起来像孩子一样,真是“反璞归真”。(错误:该成语不指年龄或生理状态,而是指回归本真。)
  3. 形容复古风格

    • ❌ 这件衣服设计得很复古,很有“反璞归真”的感觉。(错误:该成语强调精神层面的回归,而非单纯的外在风格。)
  4. 形容简单粗暴的行为

    • ❌ 他解决问题的方式很直接,简直是“反璞归真”。(错误:该成语不适用于形容行为方式,而是指回归本真状态。)

“反璞归真”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自然,才是真正的智慧。

反璞归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关于人性本真的中国古典诗词 探寻本性善恶的千年诗性智慧

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本性的诗词文章,通过列举多首古诗词并附上解析,展示了人性与本性在古诗词中的描绘。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美丽,包括善良、真诚、坚韧、温情等方面的表现。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观念,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的本性。在当今社会,保持一颗善良、真实、坚韧的心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这些古诗词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让我们在欣赏诗词之美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关于朴的诗词

关于朴的诗词(第1篇)关于朴的诗词及其解析一、朴的内涵与古诗词中的体现朴,代表着质朴、纯真、本真之意。在古诗词中,朴的意象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真实、无华之美的追求与向往。以下是一些与朴相关的诗词全文及其解析。二、朴的诗词全文及解析朴之诗《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期也!朴质无华心相依,君子好逑不思归。作者:未知(先秦时期)解析:此诗以木瓜相赠的场景,传达了朴素的情感和纯洁的心意。诗中用“朴质无华心相依”来形容这种真挚的情感,体现了朴素之美。朴之词《庐山谣》唐·王之涣岩壑云深幽谷静,清溪一曲抱山行。不闻人声但闻鸟,独有

关于樵夫的诗词

关于樵夫的诗词(第1篇)关于樵夫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列表《樵夫词》——唐·张籍《樵夫山行》——宋·范成大《樵夫吟》——元·王冕《山中樵夫》——宋·苏轼二、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樵夫词》唐·张籍斧声丁丁山林间,樵夫负薪归路远。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此情此景谁人见,月白风清满山川。解析:此诗描绘了樵夫在山林间劳作的情景,展现了其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美景。《樵夫山行》宋·范成大万丈高峰上,樵夫独自行。白云生远岫,清泉流涧中。日暮归来路,满载柴薪重。家有老母待,心安步更匆。解析:此诗描绘了樵夫在山间劳作并归家的情景,体现了其勤劳和孝心。《樵夫吟》元·王冕寒烟笼树色,野径入云霄。斧声何处起,樵子入山腰。

无名之朴是什么意思

无名之朴的读音无名之朴的读音为“wú míng zhī pǔ”,其中“无”发音为第二声,“名”为第四声,“之”为轻声,“朴”为第三声。无名之朴的含义“无名之朴”一词的含义通常指事物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也常用来形容人的品行质朴无华,没有虚名浮华。这个成语强调了事物内在的朴素、真实和自然。无名之朴的典故“无名之朴”的典故源自于古代道家思想。在道家哲学中,朴素自然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庄子》等道家经典著作。在道家看来,朴素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自然界的原始状态,也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无名之朴”被用来形容那些质朴无华、自然天成的事物或人。无名之朴的近义词质朴无华:

还淳反朴

“还淳反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uán chún fǎn pǔ。这个成语意味着恢复人的朴实本性,回归自然、本真的状态。其典故源于古代道家思想,强调回归自然和保持纯真本性的生活态度。该成语出自《汉书·叙传上》,其近义词包括返璞归真、素昧平生、复归自然等,反义词则是矫揉造作和虚伪浮华。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享受,忽略内心的质朴和本真,因此需倡导“还淳反朴”的生活态度。运用该成语时,需避免与返老还童等混淆,并正确使用在恰当的语境中。

还淳反素

还淳反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uán chún fǎn sù,表示回复到纯朴、本真的状态。源于《庄子·缮性》,表达回归自然、本真状态的理想。其含义是去掉外物装饰,恢复本来的质朴状态。反义词为矫揉造作、浮华虚饰、繁华喧嚣。使用时应根据语境恰当使用,避免错误理解和滥用。

王安石描写茅屋的诗词

王安石描写茅屋的诗词(第1篇)王安石描写茅屋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词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杜甫(唐代)解析:此诗描绘了杜甫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情景。虽然诗作者并非王安石,但此诗却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茅屋的简陋与生活的艰辛。诗中不仅描绘了秋风之猛烈,也反映了诗人对贫困百姓的深

见素抱朴

“见素抱朴”是一个源于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成语,读音为jiàn sù bào pǔ。其含义是保持本真、质朴无华的状态,强调自然、质朴、无为的生活态度和道德品质。该成语源于道家思想,提醒人们应与自然和谐统一,保持质朴无华的状态,达到与自然相融的境界。“见素抱朴”的近义词有质朴无华、素净无华等,反义词则包括矫揉造作、虚伪浮夸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和混淆。一些人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见素抱朴的态度,不追求奢华,注重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也是一种令人敬佩的生活态度。

大璞不完

大璞不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 pú bù wán,含义是未经雕琢的玉石并不完美,常用来比喻人的品德或事物存在不完美之处,但仍具有原始的、未经修饰的价值和潜力。该成语源于古代玉器文化,强调在雕琢之前未经雕琢的玉石具有独特的魅力。其近义词包括原始之美、朴实无华和天然之姿等,反义词则是精雕细琢、完美无瑕和修饰过度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要将其用于正确的语境和含义中。该成语常常被用于形容事物或人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粗服乱头

“粗服乱头”是一个成语,拼音为cū fú luàn tóu,形容人或事物虽外表朴素、不修边幅,却拥有内在的质朴美或自然美。该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审美追求,强调内在美丽和自然美感。其近义词有质朴无华、素面朝天、朴实无华等,反义词包括浓妆艳抹、矫揉造作、华丽堂皇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搭配和场合,如不适合用于描述精心打扮或华丽场合。例如,“他的穿着总是粗服乱头,但才华却让人无法忽视”。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