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躬自问:一面照亮内心的明镜
读音
fǎn gōng zì wèn
含义
- 反:回转、反思
- 躬:自身、亲自
- 自问:自我审问
整体指回转目光审视自身,主动反省过错,强调不推诿责任,从自身寻找问题的根源。
典故
- 《礼记·乐记》
“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最早提出”反躬”概念,警示人若不能自省,便会迷失本性。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注解”君子求诸己”时强调:”反躬自问,而自得其正”,将自省与儒家修身观紧密结合。 - 王阳明心学
“省察克治”的修养方法,要求”如猫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正是反躬自问的实践体现。
近义词
- 三省吾身:出自《论语》,强调多次自我检视
- 扪心自问:手抚胸口自我质问,更具情感色彩
- 内视反听:汉代董仲舒提出的修养方法,指向内观照
- 自我检讨:现代常用语,侧重对错误的总结
反义词
- 怨天尤人:将问题归咎于外界
- 文过饰非:用谎言掩盖过失
- 推诿塞责:把责任推给他人
- 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不反省
例句
小学阶段
- 弟弟打碎花瓶后,妈妈让他反躬自问:”为什么跑闹时不看路?”
- (改写自《论语》)小明没考好,他没有怪老师出题难,而是反躬自问:”我平时认真复习了吗?”
中学阶段
- 班干部选举落选后,小华反躬自问:”是不是我平时太独断专行了?”
- 当朋友渐渐疏远,我们更该反躬自问而非指责他人。
高中/大学阶段
- 历史学者研究文革时提出:”一个民族的反躬自问,比记住伤痛更重要。”
- 环保问题中,每个人都需要反躬自问:”我的消费习惯是否加剧了污染?”
职场场景
- 项目失败后,总监带领团队反躬自问:”我们的市场调研真的充分吗?”
- 客户投诉激增时,明智的企业家会反躬自问服务体系漏洞。
文学化表达
- 夜雨敲窗时,他反躬自问半生浮沉,方知富贵如烟云过眼。
- 敦煌壁画前的学者们反躬自问:我们这代人能为文明传承做些什么?
错误用法
❌ 混淆对象
“你要反躬自问孩子为什么成绩差”(主体错误,应是当事人自我反省)
❌ 形式化滥用
会议上机械重复”我反躬自问”,却无具体改进措施(沦为口号)
❌ 过度自责
“她反躬自问到抑郁,把所有社会问题都归咎于自己”(失去理性边界)
❌ 时机错位
地震灾民痛哭时质问:”你们怎么不反躬自问?”(缺乏人文关怀)
❌ 文化误读
“上帝要求基督徒反躬自问”(该成语具儒家文化特质,不宜直接套用)
这面照见灵魂的镜子,既不是自我攻击的利刃,也不是逃避责任的盾牌。从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到现代心理学中的元认知,反躬自问始终是精神成长的阶梯。当你在指责他人前停顿三秒,便是智慧的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
反的拼音
本文主要描述了“反”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它既可以表示颠倒、方向相背,也可以指反革命、反动派,还有反抗、反对等含义。同时,“反”还可以作为形容词、副词和名词使用,具有广泛的语义范畴。此外,“反”也有类推和回归的意思。本文详细介绍了“反”字的各种用法和含义,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汉字。
反躬自省
反躬自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ǎn gōng zì xǐng,指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强调自我修养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反躬自省的含义是要求人们经常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反思和检查,及时改正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内视反省、自问自答、自我检讨和自省自察等。反躬自省的反义词包括不思悔改、自以为是和得过且过等。使用反躬自省时需要注意场合、语境和对象,避免误用。通过反躬自省,人们可以逐渐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开始努力改进自己。
鞭约近里
鞭约近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iān yuē jìn lǐ,用来形容言辞或文章简明扼要,直指要害。其含义强调表达时迅速准确抓住重点,不偏离主题,使听者或读者能快速理解并把握核心内容。该成语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可从字面意思解读。其近义词有言简意赅、简明扼要等,反义词有长篇大论等。在使用时,需要避免错误用法,如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或与其它成语混淆使用。该成语强调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核心思想的重要性。
反躬自责
反躬自责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ǎn gōng zì zé。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检讨,找出自身的过失和不足,并承担责任。反躬自责源自《论语·卫灵公》中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其近义词包括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等,反义词包括推诿责任、逃避责任等。在适当场合下使用,反躬自责可以形容一个人有高度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能力。错误使用反躬自责包括将其误用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以及与贬义词混淆使用。
计过自讼
计过自讼的读音为jì guò zì sòng,意为自我反省并改正错误。这一概念源于古代,是道德修养的表现。计过自讼包括自我批评、反躬自省、自我反思等近义词,与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等反义词形成对比。在日常中,我们应该养成计过自讼的习惯,及时纠正错误,不仅仅是口头表达,更需要实际行动。错误的用法是误解计过自讼,过分苛责自己或仅找他人错处。正确的做法是在积极的态度中寻找自身的进步和提高。
严于律己是什么意思
严于律己的读音严于律己的读音为:yán yú lǜ jǐ,其中“严”表示严格,“于”是介词,“律”是约束、规定的意思,“己”指自己。严于律己的含义严于律己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有高度的自我约束和规范。这种自我约束和规范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上,也体现在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严于律己的典故严于律己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人的自我修养和道德自律,认为人应该通过自我约束和规范来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在历史上,许多儒家学者都以严于律己为座右铭,通过自我约束和规范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水平。此外,还有一些历史故事也体现了严于
关于仁的古诗词
关于仁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仁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古诗展示《论语·里仁篇》节选作者:孔子及门徒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作者与朝代: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其门徒众多,此段文字出自《论语》。解析:孔子认为居住在有仁德之处最好。他提倡仁道,将“仁”看作是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追求以“仁”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和个人品格的修养。这段文字说明了仁心和修养的重要性。仁爱作者:杨婧原文:仁者爱人,以德为本。义者守道,以礼为先。作者与朝代:杨婧为现代人,此为现代诗。解析:此诗强调了仁爱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仁者以爱人为本,以德行为基础。义者坚守道义,以礼为先。表达了对仁、义、礼等传统美
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是一个源于古代儒家思想的成语,读音为kè jǐ fù lǐ。它强调个人在行为上要遵循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通过克制私欲使言行符合礼仪规范。克己复礼的含义包括自律自省、修身养性等方面,其反义词为放纵自流等。这一思想在古代被视为修身养性、治国安邦的重要原则,在现代社会也被视为一种美德。使用克己复礼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错误用法。克己复礼的人在公共场合能够表现得体,赢得尊重和信任,值得大家学习和传承。
20几岁就定位读后感
《20几岁就定位》读后感《20几岁就定位》一书深入剖析了青年人在20几岁这一关键年龄段如何进行人生规划与自我管理。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其中的观点与故事深感赞同,并受到了许多启发。书中强调了人生定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年轻时为自己的人生做好定位和规划。通过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和故事,作者生动展示了如何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进行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书中的关键人物,如勇敢追求梦想的年轻创业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坚定和果断,以及对自我实现的追求,让我更加明白人生定位不仅是一个目标设定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于如何勇敢追求梦想的问题。阅读这本书后,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束修自好是什么意思
束修自好的读音束修自好的拼音是:shù xiū zì hǎo。束修自好的含义“束修自好”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教育传统。其中,“束修”指的是学生向老师表示敬意和感谢的礼物,通常是用布帛、干肉等物品作为礼物;“自好”则指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因此,“束修自好”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在接受他人的教育或教导时,通过学习、修养来提升自我,不依赖外在的束缚和物质奖励。束修自好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儒家教育。在古代,学生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谢,会向老师赠送“束修”作为礼物。而“自好”则强调了个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论语》等儒家经典中关于教育的论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