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一劝百

罚一劝百

读音

fá yī quàn bǎi

含义

  • :惩罚,惩戒。
  • :指少数人或个别行为。
  • :劝诫,警示。
  • :泛指多数人或群体。

整体含义:通过惩罚少数人来警示大多数人,使其引以为戒,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典故

  1. 《韩非子·五蠹》

    “故明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罚一劝百,而民莫敢犯。”
    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认为惩罚少数人可以震慑多数人,使社会秩序井然。

  2. 《后汉书·左雄传》

    “罚一惩众,劝百警千。”
    东汉官员左雄强调,适当的惩罚可以起到广泛的警示作用。

  3. 《资治通鉴》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罚一儆百,使天下知朕之不可犯。”
    表明统治者通过严惩个别违法者来维护权威。

近义词

  1. 杀一儆百:通过处决一人来震慑众人。
  2. 惩前毖后:惩戒错误,防止再犯。
  3. 以儆效尤:用惩罚来警告其他人不要效仿。
  4. 杀鸡儆猴:比喻惩罚一人以警示他人。

反义词

  1. 法不责众:法律难以惩罚多数人。
  2. 姑息养奸:纵容错误行为,导致更大的危害。
  3. 放任自流:不加约束,任其发展。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老师批评了一个上课捣乱的同学,罚一劝百,其他同学都安静了。
  2. 小学高年级:校长在大会上点名批评了逃课的学生,罚一劝百,大家都不敢逃课了。
  3. 初中:交警严查酒驾,罚一劝百,让司机们不敢再冒险。
  4. 高中:公司开除了一个贪污的员工,罚一劝百,其他职员再也不敢违规。
  5. 大学:学术委员会撤销了一位抄袭者的学位,罚一劝百,维护了学术诚信。
  6. 职场:老板处罚了一个迟到的员工,罚一劝百,全公司都准时上班了。
  7. 社会新闻:政府严厉打击非法排污企业,罚一劝百,环保意识大大提高。
  8. 历史故事:商鞅变法时严惩违法者,罚一劝百,秦国迅速强大。
  9. 家庭教育:父母惩罚了一个说谎的孩子,罚一劝百,其他孩子也不敢撒谎了。
  10. 法律案例:法院重判了一个诈骗犯,罚一劝百,震慑了潜在的犯罪分子。

错误用法

  1. 滥用惩罚

    • ❌ 老师因为一个学生犯错,就惩罚全班同学,这不是“罚一劝百”,而是不公平的连坐。
  2. 过度解读

    • ❌ 公司因为一个人迟到就扣全部门奖金,这不是“罚一劝百”,而是管理不当。
  3. 无警示作用

    • ❌ 偷偷处罚某人而不公开,无法起到“罚一劝百”的效果。
  4. 惩罚过轻

    • ❌ 只是口头警告,没有实际惩戒,难以达到“罚一劝百”的目的。
  5. 惩罚对象错误

    • ❌ 惩罚无辜者以警示他人,这是滥用权力,而非“罚一劝百”。
罚一劝百.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以一儆百是什么意思

以一儆百的读音以一儆百的读音为:yǐ yī jǐng bǎi。以一儆百的含义以一儆百是一个成语,其中“以”表示用;“一”指一个个体或少数;“儆”意为警告、警戒;“百”则表示众多。整个成语的含义是:用少数来警戒或教育多数人。它常用来比喻通过惩罚或教育少数人来使多数人受到教育或警醒。以一儆百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自于古代的军事故事。在古代,军队中如果有士兵犯错,通常会通过惩罚这个士兵来警示其他士兵,使其不再犯类似错误。这种做法就是以一儆百的体现,即通过处理个别的案例来达到警示和教育大多数人的目的。以一儆百的近义词杀鸡儆猴惩一警百举一反三(虽然这个成语的意思略有不同,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通过一个例子

惩一警百

本文介绍了成语“惩一警百”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强调通过惩罚一个来警示和教育的效果,源于古代中国的法律和教育思想。使用时应结合具体情境,避免在非正式场合或滥用误用。通过了解这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惩一戒百

惩一戒百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yī jiè bǎi。它的含义是通过惩罚一个人来警示或教育一百个人,旨在预防和纠正不良行为。这一成语源自古代,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其近义词包括杀鸡儆猴、警钟长鸣等,反义词是纵容包庇。文章给出了多个使用惩一戒百的例句,并强调了其正确用法是通过对个别不良行为的严厉惩罚和教育来达到对整个社会的警示和教育作用,而并非仅对一个人进行惩罚。

惩的拼音怎么读 12笔写法与惩字含义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惩”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的含义解析。包括其作为处罚、警戒的含义,以及其在古文中的用法,如“惩毖”、“惩恶扬善”等。同时,“惩”还有克制、制止的含义。整体内容详细解析了“惩”字的含义与用法。

惩一儆百

本文介绍了成语“惩一儆百”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通过惩罚一个人来警示其他人,使整个群体受到教育,以避免类似行为再次发生。文章还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应根据具体情境和目的进行恰当使用,避免滥用或混淆使用。

惩恶劝善

本文介绍了“惩恶劝善”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文章强调该成语旨在对社会风气和人们行为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通过惩罚恶行和鼓励善行来维护社会正义和道德价值。同时,提供了关于惩恶和劝善的例句,并指出了错误用法示例。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歼一警百

“歼一警百”是一个成语,读音jiān yī jǐng bǎi,意思为消灭一个敌人,警示或警觉其他一百个敌人。源自古代战争中的典故。该成语常用来形容通过一次行动震慑敌人,警示其他人。近义词有一儆百、杀鸡儆猴等。反义词为养虎遗患、姑息养奸等。在使用中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例如用“小恩小惠”或描述个人努力程度来误用该成语。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其正确用法。

杀一警百是什么意思

“杀一警百”是一个成语,意思为通过惩罚个别人来警示他人,维护秩序和纪律。源于古代军事和政治实践。该成语的近义词有以儆效尤、杀鸡儆猴等。反义词包括宽大为怀、法不责众等。常用于政府、学校等场合,以警示他人。但需注意使用场合和含义,避免误用。通过这个成语的介绍,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

罚不责众

罚不责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á bù zé zhòng。它的含义是在集体犯错的情况下,不应只惩罚少数人,以免引起群体性的反抗或不满。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左传》等记载。它的近义词包括宽大为怀、宽恕之怀等,反义词为严惩不贷、严加惩处等。在使用罚不责众时,应注意其适用的语境和场合,避免滥用或误用。例如,在讨论个人责任和义务时,就不应使用罚不责众这个成语。因此,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各种因素,避免因处罚而引发更大的矛盾。

杀鸡儆猴是什么意思

“杀鸡儆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ā jī jǐng hóu,意思是通过惩罚个别个体来警示或震慑他人或群体,避免犯错。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通过杀鸡来警告猴子和其他动物。它的近义词包括以儆效尤、杀鸡骇猴和惩一警百等。然而,该成语也存在误用情况,需恰当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滥用此成语来威胁或恐吓他人,或在不必使用的情况下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或误解。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