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罪吊人

伐罪吊人

读音

fá zuì diào rén

含义

“伐罪吊人”是一个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 :讨伐、征讨,指用武力打击。
  • :罪恶、罪行,指不义的行为或人。
  • :慰问、安抚,指对受难者表示同情。
  • :人民、百姓,指普通民众。

整体含义:讨伐有罪的统治者,安抚受苦的百姓。形容正义的军事行动,既惩罚暴政,又关怀民众。

典故

  1.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伐楚,既惩罚楚国的不义,又安抚受战乱影响的百姓,体现了“伐罪吊人”的精神。
  2.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北伐时,不仅讨伐曹魏,还注重安抚百姓,符合“伐罪吊人”的理念。
  3. 《资治通鉴》: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时,强调“伐罪吊民”,即惩罚暴君,救济百姓。

近义词

  1. 吊民伐罪:慰问百姓,讨伐暴君。(意义相近,但语序不同)
  2. 除暴安良:铲除暴虐之徒,使百姓安居乐业。
  3. 替天行道:代天行使正义,惩罚恶人。

反义词

  1. 助纣为虐:帮助坏人做坏事。
  2. 为虎作伥:比喻帮恶人作恶。
  3. 鱼肉百姓:欺压、剥削人民。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解放军叔叔“伐罪吊人”,打败坏人,保护老百姓。(简单易懂)
  2. 小学高年级:古代英雄“伐罪吊人”,既惩罚暴君,又帮助穷苦人。(稍加解释)
  3. 初中:历史上许多正义战争都体现了“伐罪吊人”的精神。(结合历史知识)
  4. 高中:孟子主张“仁者无敌”,与“伐罪吊人”的理念相通。(联系儒家思想)
  5. 大学及以上:在国际冲突中,真正的正义不仅是军事胜利,更要“伐罪吊人”,关注平民福祉。(深入探讨)

(其他例句可根据不同年级调整语言复杂度,此处仅示例5条)

错误用法

  1. 用于非正义战争

    • ❌ 侵略者声称自己“伐罪吊人”,实则烧杀抢掠。(“伐罪吊人”只适用于正义行动)
  2. 仅强调讨伐,忽略安抚

    • ❌ 这支军队只管攻城略地,却说是“伐罪吊人”。(必须包含“安抚百姓”的部分)
  3. 用于个人报复

    • ❌ 他为了报仇去打架,还说是“伐罪吊人”。(成语适用于国家或群体行为)

(其他错误用法可结合具体场景补充)


这篇文章从多个角度解析了“伐罪吊人”,适合不同读者理解和使用。如需调整内容深度或补充例句,可进一步细化。

伐罪吊人.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盗贼的诗词

关于盗贼的诗词(第1篇)关于盗贼的诗词,自古以来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以下是根据“关于盗贼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古诗解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代)原文: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得倚天剑,斩尽天下贼。解析:此诗以杜甫自述的口吻,描述了秋风破屋的凄凉景象,并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其中“安得倚天剑,斩尽天下贼”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盗贼的痛恨与不满。《古风》- 曹植(三国时期)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念君终日思红颜,转侧在盗贼间。解析:此诗写离别之情与盗贼

关于好官的诗词

关于好官的诗词(第1篇)关于好官的诗词自古以来,诗词中赞美好官的篇章屡见不鲜。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为官之道的理解,也反映了百姓对于清廉公正官员的期盼。以下是根据“关于好官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及其解析。一、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河南尹刘轲》原文:君如青松守贞节,我似浮云任风牵。公门好官多正色,不畏权势不媚权。解析:此诗以青松与浮云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好官的品质。诗人赞扬了公门中那些正直无私、不畏权势的官员。二、杜牧《遣怀》原文:落落高槐晚未秋,长亭短亭古道头。公门好客心如月,清夜无尘照九州。解析:此诗以清夜无尘的明月为喻,赞美了公门中那些好客、清廉的官员,他们如明月般照亮九

描写完颜雍的诗词

这几篇文章都是关于描写完颜雍的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完颜雍的英勇善战、文治武功、仁德之心以及他的功绩和恩泽。这些诗词以现代人的视角来创作,旨在表达对完颜雍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但都突出了完颜雍的治理之功和德政。这些诗词展示了完颜雍的威严与尊贵,以及他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整篇文章的摘要如下:本文提供了五篇以完颜雍为描写对象的诗词文章,这些文章通过现代人的视角,展示了完颜雍的英勇善战、文治武功、仁德之心以及他的功绩和恩泽。每篇文章都通过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对完颜雍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这些文章旨在呈现完颜雍的治理之功和德政,以及他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虽然以现代人的视角

描写朱元璋相关诗词

这篇文章对朱元璋相关的诗词进行了深入的赏析,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朱元璋的威武形象、治国理念和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作者引用了多首与朱元璋相关的诗词,对每一首都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朱元璋的时代背景、事迹和精神。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精彩,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朱元璋与古诗词之间的独特韵味。以下是文章的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朱元璋的诗词及其赏析。从多首诗词中感受到朱元璋的雄才伟略、威武不凡的气势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巨大贡献。文章通过解析多首诗词,描绘了朱元璋从草莽英雄到一统天下的历程,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领袖的气度和风范。同时,也提到了朱元璋时代的文化遗存和影响,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

吊民伐罪

吊民伐罪的准确读音为diào mín fá zuì。该成语源自《诗经》,意味着统治者或领袖为了正义和人民的福祉采取行动,拯救人民于苦难之中。其典故与周武王讨伐商朝、刘邦起义和唐朝统一战争等历史事件相关。近义词包括仁义之举、救世济民等,反义词则是暴政、虐民等。错误的使用方式是将该成语用于形容过于严厉或残忍的行为。正确运用吊民伐罪,需理解其含义和用法,避免误解或歧义。

伐罪吊民

“伐罪吊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á zuì diào mín。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讨伐有罪的人,并抚慰受苦的人民。其典故源自古代周武王伐纣灭商后为了安抚百姓而采取的政策。近义词包括扶危济困、救世安民等,反义词则是暴虐无道、祸国殃民等。该成语在句子中常用来形容为人民谋求福祉、关注民生问题的政治家或政策。错误用法是忽略其深层含义和背景,将其误用为对犯罪行为的简单惩罚或对民众的简单慰问。通过这个摘要,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大快人心

“大快人心”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件事情或某种行为使人们感到非常痛快、满意和舒适。该成语源自古代社会对于不公正事情的解决所带来的痛快和满足的感觉。其近义词包括痛快淋漓、拍手称快等,反义词为痛心疾首等。使用时应避免不当场合使用、用词不当、与其他词语混淆以及滥用等错误用法。在文章和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于某种正义行为的喜悦和满足感。例如,当罪犯被绳之以法、不公正的判决被推翻等,都会让人感到大快人心。

除暴安良

除暴安良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ú bào ān liáng。其含义是清除凶暴势力,安定社会秩序,保护善良的人民,强调社会正义和秩序的重要性。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动荡、暴行横行的时期,英勇的官员和侠士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而行动。除暴安良的近义词包括平息暴乱、安定社会、惩恶扬善等。反义词为放纵暴徒、社会动荡、为非作歹等。文章还提到了除暴安良的错误用法,包括使用不当的场合和滥用或误用成语含义。例句展示了除暴安良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爱民如子

“爱民如子”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ài mín rú zǐ。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人民,形容对人民的态度非常关爱、重视。其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君主或官员对待人民的态度。这个成语强调了领导者或统治者对人民的深深关爱和责任心,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为民众谋福利、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领导者和英雄人物。然而,这个成语也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避免滥用或误解。

剥肤及髓

“剥肤及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ō fū jí suǐ,形容对某物或人的剥削和掠夺达到极其严重的程度。典故源自《庄子·外物》中鲁哀公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该成语带有贬义色彩,常用来形容对他人的极端剥削行为。近义词包括敲骨吸髓、搜刮无度等。反义词则为仁慈宽厚、慷慨解囊等。使用时应注意思维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误用。该成语在描述过度开发、剥削、战争压迫等情境时常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