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手称颂:表达由衷敬意的成语
读音
é shǒu chēng sòng
含义
- 额手:把手放在额头上,表示恭敬或庆幸。
- 称颂:用言语赞美、颂扬。
整个成语形容人们以手加额,表达深深的敬意或由衷的赞美,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推崇。
典故
- 《史记·滑稽列传》
春秋时期,晏子辅佐齐景公,因其贤能,百姓常“额手称颂”,表达对他的敬仰。 - 《后汉书·张衡传》
张衡发明地动仪后,朝野上下无不“额手称颂”,赞叹其智慧。 - 宋代苏轼《上皇帝书》
苏轼在奏折中写道:“天下士民,额手称颂圣德。”表达对皇帝的崇敬。
近义词
- 赞不绝口:形容不停地称赞。
- 交口称赞:众人一致赞美。
- 拍手称快:因满意而鼓掌欢呼。
- 五体投地:形容极其钦佩。
反义词
- 嗤之以鼻:表示轻蔑、不屑。
- 口诛笔伐:用言语或文字严厉批判。
- 怨声载道:形容普遍不满。
- 冷嘲热讽:用尖刻的话讥笑。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表扬小明乐于助人,同学们都额手称颂。(简单场景)
- 小学高年级:这位科学家发明了新药,全世界额手称颂他的贡献。(结合社会事件)
- 初中:诸葛亮七擒孟获,南中百姓额手称颂他的仁德。(历史故事)
- 高中: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技术让亿万农民额手称颂。(科技人物)
- 大学及以上:这位哲学家的理论深刻影响了现代思想,学界额手称颂。(学术领域)
- 新闻报道:新政策惠及民生,市民额手称颂政府举措。(社会新闻)
- 文学作品:英雄凯旋时,满城百姓额手称颂,欢呼声响彻云霄。(文学描写)
- 演讲引用:让我们额手称颂那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励志演讲)
- 历史评论:贞观之治时期,百姓额手称颂唐太宗的治国才能。(历史分析)
- 企业文化:公司创新管理模式,员工额手称颂领导的远见。(职场场景)
错误用法
- 用于负面人物
❌ 这个贪官被查处后,百姓额手称颂。(应为“拍手称快”) - 形容普通小事
❌ 妈妈做了一顿好吃的,全家额手称颂。(过度夸张,宜用“赞不绝口”) - 自我吹嘘
❌ 我考试得了满分,同学们额手称颂。(不合语境,显得自大) - 讽刺或反语
❌ 他迟到还振振有词,大家额手称颂他的“机智”。(应用“冷嘲热讽”)
“额手称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确保情感与场景的匹配,才能准确传递敬意与赞美之情。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五胡乱华的诗词
五胡乱华是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上述提供的诗词深刻描绘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战争和人民的苦难。根据提供的诗词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五胡乱华时期的古诗词描绘了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百姓苦难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战火连天、胡骑争驰、血染山河等情景,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百姓的同情。同时,这些诗词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谴责,透露出对历史的见证和记录。这些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对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
项安世诗词描写饥饿
项安世诗词深刻描绘了南宋时期的饥饿现象,展现了百姓在饥饿中的苦难与期望。他的诗词以真实、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著称,通过对饥饿的描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生活疾苦。同时,他的诗词也体现了人文关怀,关注百姓生活,表达了对丰收和皇恩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和希望。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更是对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贡献。他的诗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研究南宋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大快人心
“大快人心”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件事情或某种行为使人们感到非常痛快、满意和舒适。该成语源自古代社会对于不公正事情的解决所带来的痛快和满足的感觉。其近义词包括痛快淋漓、拍手称快等,反义词为痛心疾首等。使用时应避免不当场合使用、用词不当、与其他词语混淆以及滥用等错误用法。在文章和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于某种正义行为的喜悦和满足感。例如,当罪犯被绳之以法、不公正的判决被推翻等,都会让人感到大快人心。
关于千字的诗词
关于千字的诗词(第1篇)关于千字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表达。以下是我为您精心挑选的几首古诗词,每一首都包含“千”字,且附有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简短解析。一、诗经《千载之下》千载之下年代:先秦作者:诗经原文:千载之下,犹闻风声。世事如梦,人生几何?解析:此诗以“千载之下”为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世事无常的深深思考。二、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鹳雀楼年代:唐作者:王之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解析:此诗描绘了壮阔的黄河与鹳雀楼的景象,其中“欲穷千里目”一句更是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三、李煜《望江南·春去也》望江南·春去也年代:唐
关于葳的诗词
关于葳的诗词(第1篇)关于“葳”的诗词全文及解析一、王安石《句》诗词原文:北葳秀色拂城隅。作者:王安石朝代:北宋解析: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北葳秀丽的景色,传达出一种美好的城市景观。其中的“北葳”即指葳蕤,是一种草木茂盛的景象,这里用来形容城市的边缘被绿色的植被所环绕,增添了城市的生机与活力。二、杜甫《兵车行》诗词原文: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旌旗蔽空日色薄,不觉龙颜变葳蕤。作者:杜甫朝代:唐解析:在杜甫的这首长篇叙事诗中,“葳蕤”一词出现在对战场景的描绘中
壶浆塞道
壶浆塞道的读音为hú jiāng sāi dào,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百姓对军队或官员的热烈欢迎和敬意表达的盛况。其源于古代战争时期,百姓以壶装满酒和食物在道路摆设,表达对军队的支持。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民心所向、人心所归等,反义词为人心涣散、众叛亲离等。文章提供了多个壶浆塞道的例句,并指出错误用法,强调该成语应用于描述民众对某事或某人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哀鸿遍野
“哀鸿遍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āi hóng biàn yě,用来形容到处都是悲鸣的鸟,比喻在灾难或困苦中的人们,描述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的景象。它源自《诗经·小雅·鸿雁》,描述战乱时期人们无家可归的情景。近义词包括流离失所、啼饥号寒、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等。反义词有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情感色彩来选择,避免错误用于非社会动荡、人民疾苦的场景。
10首关于携手处的古诗词赏析 解读爱情盟约与友情见证的永恒意象
携手处:古诗词中的永恒盟约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浩瀚长河中,"携手处"这一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诗人墨客寄托情思的重要载体。从字面看,它不过是两人执手同行之处,但在诗人的笔下,这简单的动作与地点却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或是爱情的盟誓,或是友情的见证,亦或是人生际遇的转折点。这些"携手处"穿越时空,将古人的情感密码传递至今,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深情厚谊。晏几道在《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写道:"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位北宋词人虽未直接使用"携手处"三字,但"两重心字罗衣"的细节描写,暗示了两人初次相见时的亲密互动。晏几道以婉约细腻的笔
达官显宦
达官显宦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á guān xiǎn huàn",用于描述地位高、权势大的官员。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社会,那时官员的地位和权力常决定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达官显宦的近义词有权贵显赫、达官贵人等,反义词为平民百姓、草根阶层等。在使用时需注意,不可用于描述普通人,也不可在现代语境中误用。此外,"达"在成语中意为显赫、显要,而非简单的"到达"之意。文章详细解释了达官显宦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比屋而封
“比屋而封”是一个源于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成语,读音为bǐ wū ér fēng。该成语用于形容家家户户都受到封赏或嘉奖的社会景象,体现了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以及国家繁荣昌盛的状态。这个成语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中的《周本纪》。比屋而封的近义词包括家家受赏、遍地封赏等,反义词为家破人亡。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用法不当、用词不当以及过度解读等错误用法。通过正确理解和运用“比屋而封”,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古代社会的氛围,并为之努力创造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