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梗飘蓬
读音
duàn gěng piāo péng
含义
- 断:折断、断裂。
- 梗:植物的茎或枝干。
- 飘:随风飘荡。
- 蓬:蓬草,一种轻而容易随风飘散的植物。
整体含义:形容人或事物像折断的草茎、飘散的蓬草一样,居无定所、漂泊无依,比喻生活不稳定或命运多舛。
典故
- 《诗经·卫风·伯兮》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这里的“飞蓬”比喻女子因思念丈夫而无心梳妆,头发散乱如蓬草,暗含漂泊无依之感。 - 《后汉书·逸民传》
记载隐士生活时提到“飘蓬断梗”,形容他们远离尘世,居无定所。 - 唐代杜甫《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诗中虽未直接使用“断梗飘蓬”,但表达了人生漂泊、聚散无常的感慨。
近义词
- 萍踪浪迹:形容行踪不定,四处漂泊。
- 流离失所:因灾祸或战乱而离开家乡,无处安身。
- 四海为家:形容人到处漂泊,没有固定居所。
- 浪迹天涯:到处流浪,足迹遍布各地。
反义词
-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工作稳定。
-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易动摇。
- 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愿轻易搬迁。
- 落叶归根:比喻人最终回归故乡或本源。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像断梗飘蓬一样,总是搬家。(简单比喻)
- 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就像断梗飘蓬。(自然现象联想)
-
小学高年级:
- 战争让许多人成了断梗飘蓬,无家可归。(历史背景)
- 他的工作不稳定,生活就像断梗飘蓬。(现实生活)
-
初中:
- 古代许多诗人因仕途不顺,过着断梗飘蓬的生活。(文学背景)
- 难民们断梗飘蓬,急需国际社会的帮助。(社会问题)
-
高中:
- 在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往往如断梗飘蓬。(历史反思)
- 她的婚姻破裂后,生活变得断梗飘蓬。(情感描写)
-
大学及以上:
- 现代社会中,部分年轻人选择“断梗飘蓬”式的生活,追求自由与冒险。(社会现象分析)
-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断梗飘蓬人生的深刻思考。(文学评论)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形容植物生长茂盛。
- 例句:这片草原上的草长得像断梗飘蓬一样茂盛。(×)
- 解析:“断梗飘蓬”形容漂泊无依,与“茂盛”矛盾。
-
错误场景:形容事业稳定。
- 例句:他的公司发展得很好,不再是断梗飘蓬的状态。(×)
- 解析:成语本身含贬义,不能用于积极语境。
-
错误场景:形容天气晴朗。
- 例句:今天的天空万里无云,像断梗飘蓬一样干净。(×)
- 解析:成语与天气无关,属于滥用。
-
错误场景:形容性格开朗。
- 例句:她性格活泼,像断梗飘蓬一样自由。(×)
- 解析:成语强调“无依”,与“自由”不同。
-
错误场景:形容物品摆放整齐。
- 例句:书架上的书排列得像断梗飘蓬一样有序。(×)
- 解析:成语形容散乱,与“有序”完全相反。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断梗飘蓬”这一成语的用法和意义,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出错。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葳的诗词
关于葳的诗词(第1篇)关于“葳”的诗词全文及解析一、王安石《句》诗词原文:北葳秀色拂城隅。作者:王安石朝代:北宋解析: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北葳秀丽的景色,传达出一种美好的城市景观。其中的“北葳”即指葳蕤,是一种草木茂盛的景象,这里用来形容城市的边缘被绿色的植被所环绕,增添了城市的生机与活力。二、杜甫《兵车行》诗词原文: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旌旗蔽空日色薄,不觉龙颜变葳蕤。作者:杜甫朝代:唐解析:在杜甫的这首长篇叙事诗中,“葳蕤”一词出现在对战场景的描绘中
断梗飞蓬
断梗飞蓬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uàn gěng fēi péng。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漂泊不定、没有固定居所或方向的生活状态,常用来比喻生活的不安定或人因种种原因四处奔波。其典故源自古代文学作品。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误用为形容自然界的植物、用词不当、乱用词语搭配以及与其他表达类似意思的成语混淆使用。该成语可以帮助人们更生动地描述那些生活不稳定、四处漂泊的人或事物。
餐霞饮景
“餐霞饮景”是一个源自古代道家和隐士修行生活的成语,读音为cān yá yǐn jǐng,形容隐居山林,以天地为食,与自然为伴的生活方式,表达超脱尘世、追求自然与宁静的境界。其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修行者的传说。近义词包括“餐风饮露”和“隐居山林”等,反义词则是“繁华喧嚣”和“追名逐利”。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与自然环境和清静生活方式相关的情况,但在不恰当的语境中可能会被误用。例如描述吃饭的场景或与自然无关的活动等。正确使用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
杜门晦迹
杜门晦迹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 mén huì jì",指隐藏自己的行踪和踪迹,隐居起来不为人所知。该成语源自古代隐士为避开纷争而隐居的故事。近义词包括遁世隐居、藏匿无踪和深藏不露等,反义词则是显山露水、抛头露面和广结人缘等。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真实自我而选择隐居或隐藏自己的行踪。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并非用于形容躲避责任或逃避现实的错误行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用法的正确性。
步雪履穿
步雪履穿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xuě lǚ chuān,形容不畏严寒困苦,顶着大雪行走,表达坚持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其典故源自《诗经》等古代文献,形容古代士兵在严寒中行军的艰苦情景。近义词包括冒雪顶风、逆风冒雪等,反义词为畏缩不前、贪图安逸等。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描述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勇气。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描述舒适环境或轻易放弃的情况。
地网天罗
地网天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ì wǎng tiān luó。它描述了一种天地间都布下了罗网的局面,形容包围圈非常严密,难以逃脱。典故源于古代的捕鸟方式。该成语常用于形容战争或追捕中的严密包围。其近义词有天罗地网、密不透风等,反义词包括四面楚歌、漏洞百出等。在正确使用语境下,警方布下罗网抓捕罪犯、比赛中的严密防守等都可以使用地网天罗来形容。需要注意的是,地网天罗通常用于形容包围或防备的态势,而不是其他方面的严密性。
冲州撞府
冲州撞府的读音为chōng zhōu zhuàng fǔ,含义为到处奔走、活动于各州府,常用来形容人奔波忙碌、到处游历或办事。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官场文化和社会风俗,典故中包括官场奔波和江湖游历。其近义词有奔波劳碌、辗转各地等,反义词有安居乐业、安土重迁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注意搭配和避免误解。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更好地理解该成语的用法。
笃学不倦
“笃学不倦”的拼音是dǔ xué bù juàn,意味着专心好学,从不感到疲倦。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学者孙康的故事,形容对学习的极高热情和毅力。近义词包括勤学不辍、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反义词为游手好闲、半途而废、浅尝辄止、懒惰成性。该成语应特定用于描述学习场合,不可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正确的用法是描述一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程度。
藏形匿影
藏形匿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ng xíng nì yǐng,意思是隐藏形体和影子,形容人或物隐藏得非常隐蔽,不易被人发现。该成语可能源自古代的隐士文化,出处可以追溯到《庄子·列御寇》等文献。藏形匿影的近义词包括隐姓埋名、销声匿迹等,反义词则是显山露水、暴露无遗等。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和选择合适的用法,避免错误使用。该成语在描述人或事物的隐蔽性方面非常贴切,例如描述某个人的行踪不定或某个野兽的踪迹难以寻找等。
操刀制锦
操刀制锦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āo dāo zhì jǐn。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处理事情有条不紊,善于规划和安排。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用来形容人处理事情的技巧和规划能力。操刀制锦的近义词包括井然有序、游刃有余等。反义词包括手忙脚乱、杂乱无章等。该成语强调了精心策划和规划的能力,在错误用法中可能会被误解或不当使用。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处理得当、规划出色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