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梗浮萍:漂泊无依的生命象征
读音
duàn gěng fú píng
含义
- 断梗:折断的草茎或树枝,比喻失去根基的事物。
- 浮萍:漂浮在水面的小型水生植物,无固定根系,随波逐流。
- 整体含义:形容人或事物漂泊无依、居无定所的状态,如同折断的草茎和漂浮的萍叶,无法自主命运。
典故
- 《庄子·逍遥游》:
庄子以“浮萍”比喻人生无常,提到“萍浮于江湖”,暗喻人如浮萍般随波逐流,无法掌控自身方向。 -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中,诗人以“浮萍”自比,表达漂泊异乡的孤寂。 - 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断梗飘零不自持”,直接以“断梗”形容自身流离失所的境遇。
近义词
- 漂泊无定:形容生活不稳定,四处流浪。
- 浪迹天涯:指人无固定居所,四处漂泊。
- 流离失所:因灾祸或战乱而失去家园,被迫流浪。
- 随风转舵:比喻人无主见,随环境改变立场(含贬义)。
反义词
- 安居乐业:生活稳定,事业顺遂。
-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可动摇。
- 落叶归根:指人最终回归故乡或本源。
- 稳如泰山:形容极其稳固,不可撼动。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蚂蚁像断梗浮萍一样,被雨水冲走了。(拟人化描写)
- 秋天的落叶像浮萍,随风飘来飘去。(比喻自然现象)
-
小学高年级:
- 战争让许多孩子成了断梗浮萍,无家可归。(社会现象)
- 他离开家乡后,感觉自己像浮萍一样漂泊。(情感表达)
-
初中:
- 难民们如断梗浮萍,在异国他乡艰难求生。(国际议题)
- 她的童年像浮萍,随着父母的工作不断转学。(个人经历)
-
高中及以上:
- 在资本浪潮中,小企业往往如断梗浮萍,难以立足。(经济评论)
- 他的信仰崩塌后,精神世界成了断梗浮萍。(哲学思考)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自由自在”:
- ❌“辞职后,他像断梗浮萍一样逍遥快活。”(应为“无拘无束”)
-
误用于固定事物:
- ❌“这座大楼是断梗浮萍,随时可能倒塌。”(应为“摇摇欲坠”)
-
褒义语境误用:
- ❌“她的创新思维如断梗浮萍,不受束缚。”(应为“天马行空”)
-
混淆近义词:
- ❌“他断梗浮萍地完成了任务。”(应为“马不停蹄”)
总结:成语“断梗浮萍”生动刻画了无依无靠的漂泊感,使用时需注意其悲凉、无奈的语境,避免误用于中性或积极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掌握"萍"的拼音píng 了解11笔正确写法与5个经典成语用法
本文介绍了汉字“萍”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和详细解析。萍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又称浮萍或红萍,叶绿色,秋季转红色。全草可用作鱼类及家畜的饲料,也可作绿肥。另外,“萍”字也有漂泊、聚散无常的寓意,如“雨打萍”、“萍合”等。
浮踪浪迹
“浮踪浪迹”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行踪不定,漂泊不定。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墨客对江湖生活的描绘,并可能与流浪汉、游民的生活状态有关。它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以在古代文学作品和文献中追溯。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漂泊不定、流浪漂泊等。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将其误用为形容某物或某地的位置不固定,以及与贬义词搭配使用。例句:他一生浮踪浪迹,走遍了山山水水,喜欢这种自由的生活方式。
梗泛萍飘
梗泛萍飘是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人生或命运漂泊不定。其含义是形容人生如同草梗漂浮在水中或像浮萍在湖上漂荡,象征着漂泊、流浪、无法安定等。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飘泊不定、颠沛流离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安土重迁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避免与其他不相关的词语搭配使用。该成语形容了人生的漂泊和无常,也提醒人们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
梗迹萍踪
梗迹萍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ěng jì píng zōng。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行踪飘忽不定,像树枝上的痕迹和浮萍的影子一样难以捉摸。它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最早出现在《南史》中。梗迹萍踪的近义词有行踪不定、飘忽不定等,反义词有稳如泰山、固定不移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读音、上下文适用性以及与其他成语的区别。该成语常用来描述行动飘忽不定的人或事物,例如四处游荡、工作出差等情境。
飘萍浪迹是什么意思
飘萍浪迹是一个成语,读音为piāo píng làng jì,用来形容人行踪不定,生活漂泊不定或心灵漂泊没有归属感。典故源于古代文学中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生境遇的感慨。其近义词包括漂泊无依、浪迹天涯、流离失所等,反义词为安居乐业、安土重迁等。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包括误解其含义、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以及与其他表示漂泊的词语混用。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这一成语的用法和语境。
浮迹浪踪
浮迹浪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ú jì làng zōng,用来形容人行踪不定、漂泊不定的状态。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没有具体的典故和出处。它的近义词包括漂泊不定、流浪无依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定居不迁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与表示固定、稳定含义的词语混淆使用,要描述那些没有固定住所、四处漂泊的人或生活状态。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人生活的漂泊、不稳定状态,如例句中所示。
萍踪浪迹是什么意思
“萍踪浪迹”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行踪不定,漂泊不定,无法找到固定的居所或轨迹。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人们因各种原因离开家乡,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它的近义词包括漂泊不定、浪迹天涯、飘泊无依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稳定如山、安土重迁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语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踪,而不是物或事。通过这个成语的详细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浪迹萍踪是什么意思
浪迹萍踪是一个成语,发音为làng jì píng zhōng,含义为漂泊不定、四处流浪,形容人无固定居所和行踪。最早出自《庄子·逍遥游》。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生活状态,如漂泊无依、流浪天涯、居无定所等。反义词为安居乐业、定居安身等。文章提供了该成语的多个例句,并强调要注意正确用法,避免误用。
漂零蓬断是什么意思
“漂零蓬断”是一个成语,读音为piào líng péng duàn,用来描述人生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四处漂泊的状态。典故源于古代,形容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流浪的情景。该成语含有不稳定和四处漂泊的意味,其近义词包括颠沛流离、飘零无依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安土重迁等。文章还提供了例句和错误用法的提示。
流落江湖是什么意思
“流落江湖”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物因某种原因漂泊在外,没有固定居所或归属地。其含义源于古代战乱、灾荒等原因导致人们四处流浪的经历。该成语的典故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命运多舛、生活困苦的情景。近义词包括漂泊无依、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安土重迁、稳定安定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避免滥用或与近义词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