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长补短
读音
duàn cháng bǔ duǎn
含义
- 断:截断、舍弃。
- 长:长处、优点。
- 补:补充、弥补。
- 短:短处、缺点。
整体含义:舍弃多余的部分,弥补不足的部分,使整体更加均衡或完善。比喻取长补短,调整优化。
典故
- 《荀子·礼论》:
“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 荀子在此强调礼的作用是调节社会资源,使社会更加公平和谐。 - 《汉书·艺文志》: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这里提到“舍短取长”,与“断长补短”意思相近,强调学习各家之长以完善自身。 - 《后汉书·马援传》:
“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趾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还上之。因表曰:‘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昔有骐骥,一日千里,伯乐见之,昭然不惑。近世西河子舆,亦明相法。子舆传西河仪长孺,长孺传茂陵丁君都,君都传成纪杨子阿,臣援尝师事子阿,受相马骨法。考之于行事,辄有验效。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景不如察形。今欲形之于生马,则骨法难备具,又不可传之于后。孝武皇帝时,善相马者东门京铸作铜马法献之,有诏立马于鲁班门外,则更名鲁班门曰金马门。臣谨依仪氏羁,中帛氏口齿,谢氏唇鬐,丁氏身中,备此数家骨相以为法。’” 马援在此提到“舍短取长”,强调学习各家相马之术以完善自己的方法。
近义词
- 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 扬长避短:发扬优点,避开缺点。
- 截长补短:截取多余的部分,补充不足的部分。
- 博采众长:广泛采纳各家的长处。
反义词
- 固步自封:固执己见,不求进步。
- 抱残守缺:守着陈旧的东西不放,不愿改进。
- 因循守旧:沿袭旧的做法,不愿创新。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我们要学会断长补短,这样才能进步。
- 老师告诉我们要互相学习,断长补短。
- 小明数学好,小红语文好,他们可以断长补短。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团队合作的关键在于断长补短,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 在学习上,我们要善于断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
- 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断长补短,提高自己的能力。
-
初中:
- 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要断长补短,共同维护班级秩序。
- 科学研究需要断长补短,借鉴前人的经验。
- 他的成功秘诀在于善于断长补短,不断优化自己的方法。
-
高中:
-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断长补短,优化资源配置。
- 在学术研究中,我们要断长补短,吸收各派理论的精华。
- 他的领导风格是断长补短,让团队发挥最大效能。
-
大学及以上:
- 在跨学科研究中,断长补短是推动创新的重要手段。
- 社会治理需要断长补短,平衡各方利益。
- 他的管理哲学强调断长补短,使组织持续发展。
错误用法
-
误用为“断短补长”:
- 错误例句:我们要断短补长,才能进步。(正确应为“断长补短”)
- 错误场景:有人误以为成语是“截短补长”,导致语义混乱。
-
误用为“断长续短”:
- 错误例句:他喜欢断长续短,所以总是失败。(“断长续短”并非成语,正确应为“断长补短”)
-
误用为“截长补短”:
- 错误例句:我们应该截长补短,提高效率。(虽然意思相近,但“截长补短”并非标准成语)
-
误用为“断长补短”指物理切割:
- 错误例句:这块布太长了,我要断长补短。(成语用于抽象概念,不能指具体裁剪)
-
误用为贬义:
- 错误例句:他总是断长补短,显得很虚伪。(成语本身无贬义,误用为贬义不当)
你可能感兴趣
见贤思齐
见贤思齐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成语,读音为jiàn xián sī qí。它意味着见到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是一种自我修养和追求进步的道德准则。见贤思齐的典故源于古代先贤的言行,强调了人们应以贤人为榜样,不断自我反省和提升。此外,该成语还有近义词如见好思齐、取法乎上等。反义词包括自暴自弃、自满自足等。见贤思齐的正确用法是以他人为榜样,从中学习和提升自己,而非盲目模仿或追随。文章还提到了见贤思齐的误用情况。人们应该正确使用这一成语,以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追求进步为目标。
以偏概全是什么意思
以偏概全的读音以偏概全的拼音为yǐ piān gài quán。以偏概全的含义以偏概全指在看待事物时,只看到或理解其中的一部分,而忽略了其他部分或整体,从而得出片面或不完整的结论。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在分析、判断或理解事物时,只关注局部而忽视整体的人。以偏概全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有一个故事是:从前有个人只看到大象的长鼻子和长牙,就认为大象就是如此,而忽略了其他部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否则就会犯下错误的判断。此外,这个成语也可以从《论语》等古代文献中找到相关出处。以偏概全的近义词一叶障目半知半解盲人摸象片面之词孤行己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局部观察偏隅之见偏颇之论
贪污狼藉是什么意思
贪污狼藉的读音读音:tān wū láng jí标注拼音:tān/wū/láng/jí贪污狼藉的含义“贪污狼藉”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行为不检点,贪污公款,所作所为导致名声败坏,不可收拾。其中,“贪污”指的是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款或他人财物的行为;“狼藉”则是指乱七八糟,一片混乱的样子。贪污狼藉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与官场腐败、贪污受贿等行为有关。在古代社会,官员们常常利用职权之便,贪污公款,中饱私囊,导致社会风气败坏。这种行为被形容为“贪污狼藉”,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典故一据传,古代有一位官员,利用职权之便,大肆贪污公款,其行径恶劣至极,最终导致家破人亡,名声败裂。他的所作所为被形容为
汉字"缪"的5种读音全解析:发音技巧、笔顺书写与文化内涵深度指南
本文介绍了“缪”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该字有多重含义和用法,包括错误、古代宗庙位次等。同时,也提供了该字在组词、古同字、通假字等方面的用法,并给出了详细的解析。本文详细介绍了“缪”字的多重含义和用法,包括拼音、部首、笔顺、组词等方面的内容。该字可以表示错误、古代宗庙位次等,同时也具有其他多种用法。文章还对该字的不同用法进行了详细解析,包括通假字等方面的内容。
取长补短 读后感
取长补短 读后感(第1篇)《取长补短》读后感初次接触《取长补短》这本书,我就被其标题所吸引。在如今这个强调个性、注重独立的社会,人们往往追求与众不同,而忽视了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这本书的标题,提醒我要学会欣赏他人、认识自己,从而达到个人和集体的共同进步。初读此书,我被书中丰富的内容所吸引。作者以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情节,讲述了一个个关于“取长补短”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有趣,而且富有启示性,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反思。《取长补短》主要讲述了关于团队合作和个人成长的故事。书中以多个实例为背景,描绘了不同人物在面对困难时如何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最终实现共同成长的过程。这些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
发蒙解惑
发蒙解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ā méng jiě huò,意为启发蒙昧,解除疑惑。它常用来形容具有启发他人、解决困惑能力的人或事物。这一成语源于古代教育观念的演变,并常见于古代教育类文献。它的近义词包括启蒙开智、指点迷津等,反义词为迷惑不解、懵懂无知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发蒙解惑的错误用法提醒。此外,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发蒙解惑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顺过饰非是什么意思
顺过饰非的读音顺过饰非的读音为shùn guò shì fēi。顺过饰非的含义顺过饰非指明知自己的言行是错误的,却故意掩盖错误,不加以改正。这个成语中的“顺过”指的是顺着错误的方向去行事,“饰非”则是掩饰错误。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不诚实,不愿意面对和改正自己的错误。顺过饰非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自古代的典籍,如《诗经》、《左传》等,但具体的典故和出处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可以推测的是,该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诚实和正视错误的道德要求。顺过饰非的近义词粉饰太平掩耳盗铃虚应故事矫情饰伪矫揉造作以上是顺过饰非的一些近义词,这些词语都含有掩盖错误、不诚实的意味。顺过饰非的反义词正视问题直面错误勇于认错诚
革邪反正
本文介绍了成语“革邪反正”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举例和错误用法。革邪反正指的是改正错误,转向正确。该成语与历史上的变革和改正错误有关,体现了改正错误、追求正义的精神。同时,文章也提到了在不同场合下使用成语的注意事项,以避免用词不当。希望读者能够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深刻领会其含义。
博识多通
本文介绍了成语“博识多通”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以及例句。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通晓多种学问或技能。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和用法,并提供了相关的例句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重构 读后感
重构 读后感读完《重构》这本书,我对其中的理念有了深入的理解,也获得了极大的启发。书中深入探讨了重构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并且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识别和优化代码中的问题。这不仅是一本关于编程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思维方式和态度的书。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际的例子,让我深刻理解了重构的重要性。重构并不仅仅是对代码的简单修改和优化,更是一种持续改进和追求卓越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应用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不断地提高效率,不断地优化自我。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的几个关键点深深吸引。首先是识别问题和寻找改进的机会。书中提到了如何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小步改进。这让我认识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