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物兴情

成语「睹物兴情」详解

读音

dǔ wù xīng qíng

含义

  • :看见。
  • :物品、事物。
  • :引发、激起。
  • :情感、情绪。

整体含义:看到某样东西而引发内心的情感或回忆。

典故

  1. 《世说新语·伤逝》
    东晋名士王戎丧子后,路过儿子生前常坐的地方,看到熟悉的物品,不禁悲从中来,旁人劝他节哀,他却说:“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这便是“睹物兴情”的体现。
  2. 《红楼梦》
    林黛玉看到落花,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写下《葬花吟》,正是“睹物兴情”的典型例子。
  3. 《晋书·王导传》
    王导在战乱后回到故乡,看到旧物,感慨万千,写下“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

近义词

  1. 触景生情:因眼前的景物而引发情感。
  2. 见物思人:看到某物而想起与之相关的人。
  3. 感物伤怀:因外物触动而感伤。
  4. 抚今追昔:由眼前的事物联想到过去。

反义词

  1. 无动于衷:对外界事物毫无反应。
  2. 麻木不仁:对事物缺乏情感反应。
  3. 视若无睹:明明看见却像没看见一样,毫无触动。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看到小时候的玩具,他睹物兴情,想起了幼儿园的快乐时光。
    • 妈妈整理旧照片时,睹物兴情,想起了我小时候的样子。
  2. 小学高年级

    • 回到老房子,睹物兴情,他想起了和爷爷一起生活的日子。
    • 看到那本破旧的童话书,她睹物兴情,想起了妈妈每晚给她讲故事的情景。
  3. 初中

    • 翻开毕业纪念册,他睹物兴情,回忆起和同学们一起奋斗的岁月。
    • 看到那支用旧的钢笔,她睹物兴情,想起了老师当年的谆谆教诲。
  4. 高中

    • 重游故地,睹物兴情,他不禁感慨时光飞逝,物是人非。
    • 整理书架时,发现一本旧日记,他睹物兴情,翻看起年少时的梦想。
  5. 大学及以上

    • 回到母校,睹物兴情,他想起当年在图书馆熬夜备考的日子。
    • 看到那枚褪色的校徽,她睹物兴情,回忆起青春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睹物思人”

    • ❌ 错误:他睹物兴情,想起了去世的爷爷。(正确应为“睹物思人”)
    • ✅ 正确:他睹物兴情,因旧照片而感慨万千。
  2. 误用为“触景生情”

    • ❌ 错误:站在山顶,他睹物兴情,想起了故乡。(正确应为“触景生情”)
    • ✅ 正确:看到儿时的玩具,他睹物兴情,想起了童年的快乐。
  3. 误用于无情感波动的场景

    • ❌ 错误:他看到新买的手机,睹物兴情。(“睹物兴情”通常用于怀旧或感伤场景)
    • ✅ 正确:看到爷爷留下的怀表,他睹物兴情,久久不能平静。
  4. 误用于抽象事物

    • ❌ 错误:听到这首歌,他睹物兴情。(“物”应为具体物品)
    • ✅ 正确:看到那本旧书,他睹物兴情,想起了学生时代。
  5. 误用于负面情绪不足的场景

    • ❌ 错误:他看到美食,睹物兴情,胃口大开。(情感不符)
    • ✅ 正确:看到母亲织的毛衣,他睹物兴情,眼眶湿润。

总结:“睹物兴情”多用于因具体物品引发回忆或感伤情绪,不宜用于单纯思念某人或抽象情感触发。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卷烟的诗词

关于卷烟的诗词(第1篇)关于卷烟的诗词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多见,但我们可以尝试从一些描绘生活场景或物品的古诗词中寻找与卷烟相关的意象或描述。以下是我根据您的要求,整合的一些关于卷烟或相关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古诗文呈现诗词标题:烟锁池塘诗词原文:翠烟轻锁池塘路,卷云舒展晚晴初。烛影摇红秋意浓,风声寂寂闻琴书。作者:(古代佚名诗作)朝代:未知解析:此诗描绘了晚晴初的景象,其中“翠烟轻锁池塘路”一句虽然并未直接描绘卷烟本身,但借烟之形态与池塘边的景致相结合,给读者一种朦胧、幽深的感觉,颇有几分关于卷烟的意味。诗词标题:夜读寄烟友诗词原文:独坐小窗前,卷烟袅袅升。闲来无事读,思

睹物伤情

“睹物伤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ǔ wù shāng qíng,指看到某种物品而引发对过去回忆或情感波动,包含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其近义词包括触景生情、感时怀旧和物是人非等,反义词有心无旁骛、忘情负义和喜笑颜开等。在使用时,需避免误用或滥用,例如在描述轻松场景或与情感无关情境时使用。正确的用法是在看到某种特殊物品时,引发的对过去的怀念和悲伤情绪。

睹景伤情

“睹景伤情”是一个成语,指看到某种景象时因回忆起过去经历或情感而感到悲伤或难过。其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经历,常用于形容情感触发。近义词包括触景生情、见景生情等,反义词如无忧无虑。在使用时需注意情感色彩,避免中性表达或与其他成语混淆。错误用法示例包括用于轻松场景或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该成语深刻反映了人类情感易受环境影响的特性。

关于珍的诗词

关于珍的诗词(第1篇)关于“珍”的诗词,自古以来便在中华文化中流传,它们或描绘了珍宝的美丽,或表达了珍视之情。下面就让我带您走进这些与“珍”有关的诗词世界。一、先秦时期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珍玑灿烂如星,非我慼之思。”解析:此诗以木瓜为引子,描绘了男女之间以物传情的美好画面。“珍玑灿烂如星”则赞美了珍贵宝石的璀璨光芒。二、唐代李白《古风》:“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愿为连理枝,永结珍重意。”解析:此诗以明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珍视之情。三、宋代苏轼《前赤壁赋》:“旌旗蔽空,珍宝盈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解析:此赋描述了赤壁之战的盛况,其中“珍

描写送别的古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送别主题的古诗词及其背后的情感。文章从多首古诗词中挑选出描绘送别的经典之作,并详细解析了每首诗的背景、情感和意境。这些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送别之情的复杂和深沉,以及友情和情感的珍贵。整体来说,这是一篇关于送别主题古诗词的综述,旨在让读者领略古诗词的魅力,并珍惜身边的友情和情感。本文综述了描写送别主题的古诗词,包括其全文、作者、朝代和解析。文章通过挑选多首经典之作,展示了送别之情的复杂和深沉,以及友情和情感的珍贵。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古诗词的魅力,并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触物兴怀

“触物兴怀”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ù wù xīng huái。它表示当接触到某种事物时,会引发内心的感慨或情感。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描述的情感常常是因为事物的特点或情境而触发。它的近义词包括感同身受、触景生情等,反义词如无动于衷、心如止水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情境和搭配,避免错误用法。例如,在看到老照片或走过熟悉的小巷时,人们可能会触物兴怀,回忆起过去的时光。

关于惜归的诗词

关于惜归的诗词(第1篇)关于惜归的诗词一、江城五月落梅芳,惜归春色过华阳春归作者:无名氏年代:宋原文:花落柴门掩夕晖,落英惜归春色微。译文:当暮色降临,柴门紧闭,落花满地,令人惋惜春光将逝。解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深深惋惜,通过描绘落花和夕阳的景象,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愁。惜春词作者:杜牧年代:唐原文: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犹疑梦里痕。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系垂杨稳。曲岸和风报归棹,落花飞雪若为言。故人西去留遗爱,春日离愁正断魂。译文:连日醉意中惜别春天,醒来后仍疑梦中留痕。芳草随着远去的道路延伸,游丝却无法系住垂杨的稳定。曲岸和风中传来归舟的消息,落花如雪纷飞仿佛在诉说离别。故人

描写祖孙游玩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祖孙游玩的诗词内容。文章列举了多篇祖孙游玩的诗词原文及其解析,并介绍了其他相关古诗词的推荐阅读。这些诗词展现了祖孙同游的美好时光和深厚情感,描绘了家族亲情和游玩的场景。此外,文章还推荐了通过古代绘画作品和现代方式来感受祖孙游玩的情景,并强调了祖孙同游的美好家庭传统和亲情体验的重要性。文章旨在让人们珍惜与家人的时光,传承和发扬家庭的美好传统,共同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和经历。

见景生情

见景生情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iàn jǐng shēng qíng,意为看到某种景象或事物而产生某种情感或联想。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容易受到环境或情境的影响,产生情感共鸣或回忆。它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表达的是对美景产生的情感反应。此外,该成语还有近义词如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等。错误使用方式包括滥用场合和误解含义。希望以上介绍能对您有所帮助。

东零西碎

本文介绍了形容词短语“东零西碎”的发音、含义、出处和近义词反义词。文章解释了它用于形容物品或事情的散乱、不完整状态。提供了多个例句来说明其用法,并强调了该词错误使用的例子,如描述整体、与其他形容词连用时语序错误以及误解为形容人的状态或行为。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运用“东零西碎”这一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