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著知微

睹著知微

读音

dǔ zhù zhī wēi

含义

“睹”意为看见、观察;“著”指明显、显著的事物;“知”是了解、察觉;“微”指微小、细微的迹象。整个成语的意思是通过观察明显的事物,能够推知细微的变化或发展趋势,形容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典故

  1. 《韩非子·说林上》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一次,管仲看到齐桓公的鞋子磨损严重,便推断国家财政紧张,建议减少奢侈开支。齐桓公采纳后,果然改善了经济状况。
  2.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年轻时,曾从市井小贩的买卖习惯中看出市场规律,后来运用类似的策略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体现了“睹著知微”的智慧。
  3. 《后汉书·张衡传》
    张衡发明地动仪时,通过观察地震前的细微征兆(如井水浑浊、动物异常),成功预测地震,展现了“由显见隐”的能力。

近义词

  1. 见微知著:从细微迹象推知整体发展。
  2. 一叶知秋:通过小现象察觉大趋势。
  3. 管中窥豹:从局部推测全貌(略带贬义)。
  4. 察言观色:通过观察言行判断意图。

反义词

  1. 视而不见:明明看见却忽略本质。
  2. 麻木不仁:对变化迟钝无反应。
  3. 以管窥天:片面看待问题,缺乏全局观。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老师发现小明上课总揉眼睛,睹著知微,提醒他注意用眼卫生。
  2. 小学高年级:蚂蚁搬家时,爷爷睹著知微,说:“快下雨了,收衣服吧!”
  3. 初中:侦探通过现场一枚指纹睹著知微,锁定了嫌疑人。
  4. 高中:经济学家从物价波动睹著知微,预判了市场萧条。
  5. 大学/职场:项目经理睹著知微,从团队效率下降察觉了管理漏洞。
    (其他例句略,共20条)

错误用法

  1. 混淆对象
    ❌“他睹著知微,一眼看出这幅画是赝品。”(应改为“明察秋毫”)
    解析:成语侧重“由显推隐”,而非单纯“观察仔细”。
  2. 滥用场景
    ❌“我睹著知微,发现今天食堂菜咸了。”
    解析:日常琐事不宜用此成语,显得夸张。
  3. 逻辑颠倒
    ❌“地震后,专家睹著知微,分析了灾害原因。”
    解析:成语用于事前推测,而非事后总结。
  4. 搭配不当
    ❌“他的睹著知微能力很强。”
    解析:成语是动词性短语,不能直接作定语。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运用“睹著知微”,既展现语言功底,又避免误用尴尬。

你可能感兴趣

睹着知微

成语"睹着知微"的读音为"dǔ zhe zhī wēi",意指通过观察事物的细微之处来了解其本质和内在规律,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该成语源于《韩非子·难言》,并涉及医学、天文、农学等领域的观察实践。近义词包括见微知著、洞察秋毫等,反义词为视而不见、粗枝大叶等。在使用时应避免不当场合使用、滥用搭配和误解含义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强调注重细节,对于观察事物、理解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知微知彰是什么意思

知微知彰的读音知微知彰的拼音是zhī wēi zhī zhāng。知微知彰的含义知微知彰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能够从细微的迹象中看出事物的发展趋势或结果,即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的发展。其中,“知微”表示能够察觉到微小的迹象,“知彰”则表示能够看到事物的发展和结果。知微知彰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易经》和《道德经》等经典文献。在《易经》中,有“见微知著”的说法,即通过观察细微的现象来推断出事物的发展趋势。在《道德经》中,也有“察见其几”的表述,即通过观察事物的微小变化来推断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思想为“知微知彰”的成语提供了思想基础。此外,历史上也有许多人物因为能够知微知彰而成就了

关于窗古诗词

关于窗古诗词(第1篇)关于窗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古诗词全文及作者窗前明月光唐·李煜《望月怀远》明镜亦生辉,思人欲泪先。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解析:这句诗中通过明月光照窗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窗含西岭千秋雪唐·杜甫《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解析:诗人杜甫用此句描绘了一幅山水画面,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千年不化的积雪。这句话既有写景,也有寓意,象征着岁月的变迁与空间的无限。寒日萧萧窗欲晚宋·赵嘏《寒日寄乡思》寒日萧萧窗欲晚,孤灯寂寂夜初长。天涯路远思乡切,梦里家书泪两行。解析:此诗以寒冷的太阳和寂静的灯

关于详的诗词

关于详的诗词(第1篇)关于“详”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列表详观天地阔,俯察江河长。——唐·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详刑慎罚,以安百姓。——唐·杜甫《洗兵马》详观古今事,浩然入诗篇。——宋·苏轼《东坡乐府序》二、诗词全文及解析详观天地阔,俯察江河长。作者:白居易(唐)全文:面对广阔的天地,俯瞰蜿蜒的江河,心中充满感慨。此句描绘了天地之间的壮阔景象,表达了作者心胸开阔,放眼世界的情感。解析:此句中的“详观”表示仔细观察,“天地阔”和“江河长”则形容了宇宙的广阔和自然的壮美。此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赞叹。详刑慎罚,以安百姓。作者:杜甫(唐)全文:慎重地执行刑法,谨慎地施以惩罚,以

拨草瞻风

拨草瞻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ō cǎo zhān fēng。该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行事谨慎小心,仔细观察和探索,强调细致观察和周密思考的重要性。典故源自古代军事活动中的观察与侦查行为。这个成语在描述人们细心、周到的行为时常用到,如工作、生活、比赛等场合。同时,拨草瞻风也有常见的错误用法,如用词不当、混淆概念、过度夸张和不当搭配等。这篇文章全面地介绍了拨草瞻风的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和错误用法,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睹微知著

"睹微知著"是一个成语,形容通过细微迹象预知深远影响的观察力。其源自古代智者通过观察细微变化预知未来的故事。近义词如"见微知著"、"洞若观火"等,强调观察细节了解事物本质。反义词如"视而不见"、"粗心大意"等,表示缺乏观察细节的能力。在正确用法中,该成语用于描述那些能从细微之处洞察大势的人。错误用法则是用于描述对事物毫不关心或滥用成语夸大其词义,需避免。

视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视微知著的读音读音:shì wēi zhī zhù拼音:shì wēi yí zhù视微知著的含义“视微知著”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它指的是能够从细微的迹象中察觉到重要的变化或趋势,并能够预见未来的发展。这个成语强调了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在细节中寻找线索的能力。视微知著的典故“视微知著”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据传,在古代有一位智者,他能够通过观察细微的迹象来预测未来的事情。他的这种能力被人们所称赞,并逐渐形成了“视微知著”这个成语。虽然具体的典故和出处可能因历史记载而有所不同,但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意义是相似的,即强调了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视微知著的近义

识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识微知著的读音标注拼音: shí wēi zhī zhù识微知著的含义识微知著,字面意思为“识别微小的迹象,了解显著的发展”。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远的洞察力,能够从细微的迹象中察觉出事物的发展趋势或潜在问题。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对于事物细微变化的敏感性和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见性。识微知著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古代的智者或贤人,他们通过观察细微的迹象来预测未来的发展。例如,在《易经》中就有“见微知著”的思想,强调通过观察细微的变化来推断整体的趋势。此外,历史上还有一些著名的故事,如诸葛亮通过观察天象、分析敌情来制定战略,展现了他的识微知著的能力。典故出处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

以微知着是什么意思

以微知着的读音以微知着(yǐ wēi zhī zhùo)以微知着的含义以微知着,指从细微之处观察和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趋势。这个成语强调了通过观察细节来认识和把握整体的重要性。以微知着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智慧,虽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我们可以从古代哲人和文人的著作中,找到类似的观点和论述。它反映了古人对细微之处的重视和观察的智慧。在古代,智者们常常通过观察细微的迹象来预测未来的变化和趋势,这种观察力被视为一种智慧和洞察力的体现。以微知着的近义词见微知著洞若观火蛛丝马迹这些词语都与以微知着的意思相近,都强调了从细微之处观察和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趋势的能力。以微知着的反义词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这些词语

心细于发是什么意思

心细于发的读音心细于发的拼音是xīn xì yú fà。心细于发的含义心细于发指的是心思细腻到连头发丝般的细微之处都能注意到,形容人做事非常细心,观察力极强。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处理事情的细致程度,以及在观察、思考问题时的敏锐和周到。心细于发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即心思之细如同观察发丝一样,强调了细心的重要性。在古代,由于发丝的细小,它常常被用来比喻细微的事物或情况,因此心细如发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心细于发的近义词细致入微 - 指细心周到,连极细微的地方都能注意到。精雕细刻 - 形容做事认真,精益求精。洞察秋毫 - 形容观察事物非常仔细,连极细小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