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萁燃豆
读音
dòu qí rán dòu
含义
- 豆:指豆子,这里比喻兄弟。
- 萁:豆茎,豆子的茎秆。
- 燃:燃烧。
- 豆萁燃豆:字面意思是豆茎燃烧豆子,比喻兄弟相残或内部争斗。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用来形容亲人之间互相伤害的悲剧。
典故
1. 曹植《七步诗》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忌惮弟弟曹植的才华,逼迫他在七步之内作诗,否则处死。曹植悲愤之下写下: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后羞愧,最终放过了曹植。
2. 《世说新语》记载
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也记载了这个故事,成为后世“兄弟阋墙”的经典比喻。
近义词
- 同室操戈(自家人互相争斗)
- 骨肉相残(亲人之间互相伤害)
- 兄弟阋墙(兄弟内部争斗)
- 自相鱼肉(内部互相残害)
反义词
- 手足情深(兄弟感情深厚)
- 兄友弟恭(兄弟和睦)
- 同心协力(团结合作)
- 和睦相处(关系融洽)
例句
- 小学低年级:他们俩吵架了,就像“豆萁燃豆”,真让人难过。
- 小学高年级:历史上许多王朝的衰落,往往源于内部的“豆萁燃豆”。
- 初中:公司高层内斗,简直是现代版的“豆萁燃豆”。
- 高中:在权力斗争中,父子反目、兄弟相残,恰如“豆萁燃豆”。
- 大学及以上:国际政治中,某些国家的党派之争,无异于“豆萁燃豆”,最终损害国家利益。
- 文学创作:他的小说描写了一个家族因财产纠纷而“豆萁燃豆”的悲剧。
- 历史评论:封建社会的皇位争夺,常常上演“豆萁燃豆”的惨剧。
- 社会新闻:两兄弟为争遗产对簿公堂,真是“豆萁燃豆”的现实写照。
- 寓言故事:森林里的两只狮子争夺领地,就像“豆萁燃豆”,最终两败俱伤。
- 影视评论:这部电影展现了权力欲望如何让人“豆萁燃豆”,极具警示意义。
- 商业分析:企业若管理层内斗,必然导致“豆萁燃豆”,影响发展。
- 心理学:家庭矛盾若处理不当,可能演变成“豆萁燃豆”的局面。
- 法律案例:遗产纠纷案件中,“豆萁燃豆”的现象屡见不鲜。
- 教育反思:父母偏心可能导致子女之间“豆萁燃豆”,破坏家庭和谐。
- 哲学思考:人类社会的许多冲突,本质上是“豆萁燃豆”的自我消耗。
- 外交评论:某些国家内部党派之争,犹如“豆萁燃豆”,削弱国家实力。
- 职场建议:团队合作最忌“豆萁燃豆”,应避免内耗。
- 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皇室兄弟“豆萁燃豆”的残酷斗争。
- 社会观察:贫富差距扩大可能导致社会“豆萁燃豆”式的对立。
- 寓言新编:蚂蚁王国因食物分配不均而“豆萁燃豆”,最终被外敌趁虚而入。
错误用法
- 误用于普通竞争:
❌ 错误例句:“两家公司市场竞争激烈,简直是豆萁燃豆。”
✅ 正确用法:应形容内部争斗,而非外部竞争。 - 误用于朋友矛盾:
❌ 错误例句:“他们俩因为小事吵架,真是豆萁燃豆。”
✅ 正确用法:通常用于兄弟或亲人之间的严重冲突。 - 误用于团队分歧:
❌ 错误例句:“项目组意见不合,有点豆萁燃豆。”
✅ 正确用法:应形容更严重的内部残害,而非一般分歧。 - 误用于动物争斗:
❌ 错误例句:“两只狗打架,就像豆萁燃豆。”
✅ 正确用法:多用于人类,尤其是亲属关系。 - 误用于国家战争:
❌ 错误例句:“两国交战,如同豆萁燃豆。”
✅ 正确用法:应形容同一国家或家族内部的冲突。
你可能感兴趣
豆萁相煎
豆萁相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òu qí xiāng jiān。这个成语原意形容兄弟间自相残害,现也比喻亲近的人之间争权夺利、相互斗争造成的伤害。源自《世说新语·文学》中的故事,曹丕对弟弟曹植的迫害。其近义词有骨肉相残、自相残杀等,反义词有骨肉相亲、团结互助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避免滥用该成语,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恰当性。
燃萁煮豆是什么意思
燃萁煮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rán jī zhǔ dòu。这个成语用豆萁煮豆子的情景来比喻兄弟或同族之间的自相残杀或相争局面。其出自《世说新语·文学》,典故源自三国时期的曹植兄弟间的矛盾。近义词有骨肉相残、自相残杀等,反义词则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文章还提供了10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应正确用于描述亲属间的纷争,避免滥用或误用。
燃萁煎豆是什么意思
燃萁煎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rán jī jiān dòu。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为用豆萁煎煮豆子,实际上用来比喻兄弟间的自相残杀或内部纷争。典故来源于三国时期的曹丕和曹植兄弟间的故事。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骨肉相残、自相残杀等,反义词则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在非相关或轻松的场合使用,并准确理解其比喻意义,避免与其他无关的词语搭配使用。该成语描绘了兄弟间自相残杀的悲凉情境,对于家庭纷争和社会矛盾等场景可以加以应用。
相煎何急是什么意思
相煎何急的读音相煎何急的读音为:xiāng jiān hé jí。相煎何急的含义相煎何急,字面意思为“为何互相逼迫至急迫的境地”。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因内部争斗而自相残杀,彼此间毫无情义可言,导致双方都陷入困境和危险之中。相煎何急的典故相煎何急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三国时期的故事。当时,曹魏政权内部发生了激烈的权力斗争,兄弟之间互相残杀。其中,曹丕与曹植的兄弟关系尤为紧张。曹丕登基后,对曹植等兄弟进行了严厉的迫害。兄弟之间相互逼迫,彼此的境地越来越艰难。因此,“相煎何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这种自相残杀、彼此逼迫至危急境地的行为。相煎何急的近义词互不相容自相残杀骨肉相残手足相残同室操戈互相倾轧相
操戈同室
操戈同室是一个成语,发音为cāo gē tóng shì,原指兄弟间自相残杀,现用于比喻内部纷争。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的历史故事。该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其近义词有骨肉相残、同室操戈、自相残杀等。反义词包括兄弟阋墙、和睦相处、团结一致等。该成语常用来描述家庭、团体或组织内部的纷争情况。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或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操戈同室的情况应尽量避免,以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煮豆燃萁是什么意思
煮豆燃萁的读音煮豆燃萁的读音为【zhǔ dòu rán qí】,其中zhǔ、dòu、rán、qí分别是煮、豆、燃、萁的拼音。煮豆燃萁的含义煮豆燃萁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为了获取利益而损害自己的亲人或同胞,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或内部争斗。其中“煮豆”指代兄弟或亲人之间的关系,而“燃萁”则形象地描绘了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损害亲人的行为。这个成语的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煮意为烹煮,豆指豆类,燃是点燃的意思,萁则是指豆茎。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在煮豆的过程中,为了加热而把豆茎点燃,最终导致亲人间的相互伤害。煮豆燃萁的典故煮豆燃萁的典故源自于三国时期的故事。据传,曹丕为了篡夺皇位,对弟弟曹植进行迫害,甚至在宴会
相煎太急是什么意思
相煎太急的读音标注拼音:xiāng jiān tài jí相煎太急的含义“相煎太急”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兄弟之间互相逼迫得太急,形容家庭内部或亲近的人之间关系紧张,互相伤害,不宽容。这个成语的含义也可以引申为在某种竞争环境中,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过于急躁、激烈,以至于导致矛盾激化、关系破裂。相煎太急的典故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在三国时期,曹丕和曹植是兄弟二人,曹丕为了争夺继承权,对曹植进行了一系列的逼迫和打压。曹植在《七步诗》中写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里的“相煎何太急”就是形容兄弟之间逼迫得太急。除了这个故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典故和出处可以解释这
兄弟阋墙是什么意思
兄弟阋墙的读音兄弟阋墙(xiōng dì xì qiáng)兄弟阋墙的含义“兄弟阋墙”是一个成语,指家庭内部发生争执或纠纷,类似于兄弟之间因为一些小事情而产生不和,甚至反目成仇。这个成语强调了家庭和亲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兄弟阋墙的典故“兄弟阋墙”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诗经·小雅·斯干》,其中有一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意思是说,兄弟在家中争吵,但一旦有外敌入侵,他们又会团结起来抵御外敌。这个典故表达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团结。此外,还有其他的典故和故事与“兄弟阋墙”相关。比如历史上一些家庭因为财产、权力等纷争而发生兄弟反目的事情,这些故事都成为了“兄弟阋墙”这个成
盎盂相敲
本文介绍了成语"盎盂相敲"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家庭内部的争吵和争执,或夫妻之间的争吵和冲突。同时,本文也提供了该成语的使用例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的使用需遵循一定的语境和场合,避免使用不当导致误解。
盎盂相击
本文介绍了成语“盎盂相击”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形容事物之间互相碰撞、冲突,或言论、思想等互相激荡、交锋。其典故来源于古代民间游戏。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滥用,要视语境和语气恰当使用。同时,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