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心怵目
读音
dòng xīn chù mù
含义
- 动心:使内心受到震动或感动
- 怵目:使眼睛感到惊惧或震撼
- 整体含义:形容事物或景象极其震撼人心,使人内心受到强烈触动,眼睛也为之震惊。多用于形容令人震惊、恐惧或感动的场景。
典故
- 《左传·昭公元年》:”见可欲而动心,怵目而骇耳。”这是最早记载”动心怵目”的文献之一,描述事物对人的感官和心灵的强烈冲击。
- 《史记·滑稽列传》:”臣闻之,动心怵目者,可以观德。”司马迁用此成语形容能够震撼人心的言行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
-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虽未直接使用”动心怵目”四字,但描绘的场景正是此成语的生动体现。
近义词
-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 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 震撼人心:形容某事物给人极大的心灵冲击
-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反义词
- 平淡无奇: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 索然无味:形容枯燥无味,没有趣味
-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 视若无睹:虽然看见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
- 麻木不仁: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例句
- 小学低年级:看到动物园里老虎扑食的场景,真是动心怵目。
- 小学高年级:纪录片中森林大火的画面令人动心怵目,我们应该保护环境。
- 初中:历史书上南京大屠杀的照片让人动心怵目,那段历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 高中:站在悬崖边俯瞰万丈深渊,那种高度感令人动心怵目。
- 大学:实验室事故的模拟视频动心怵目,提醒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新闻报道:地震灾区的现场画面动心怵目,救援人员正在全力搜救。
- 文学描写:战场上尸横遍野的景象动心怵目,连久经沙场的老兵也不忍直视。
- 影视评论:这部电影的战争场面拍得动心怵目,真实再现了历史的残酷。
- 旅行见闻:站在尼亚加拉大瀑布前,奔腾的水流令人动心怵目。
- 安全教育:交通事故的模拟视频动心怵目,提醒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 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因塑料污染而死亡的画面动心怵目,减少塑料使用刻不容缓。
- 历史教育:集中营纪念馆的展品令人动心怵目,警示后人勿忘历史。
- 医学教育:吸烟者肺部与健康肺部的对比图动心怵目,是戒烟宣传的有力素材。
- 自然灾害:台风过后的满目疮痍令人动心怵目,灾后重建工作任重道远。
- 社会纪实:贫困山区儿童的生活状况动心怵目,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 艺术展览:这组反映战争的雕塑作品动心怵目,表达了艺术家对和平的渴望。
- 科学探索:显微镜下癌细胞扩散的过程动心怵目,凸显了医学研究的紧迫性。
- 体育赛事:运动员严重受伤的瞬间动心怵目,现场观众无不屏息凝神。
- 野生动物:角马迁徙途中遭遇鳄鱼袭击的场景动心怵目,展现了自然界的残酷。
- 建筑奇迹:站在迪拜哈利法塔的观景台上俯瞰,城市全景令人动心怵目。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描述日常小事,如”今天的午餐味道动心怵目”。(程度过重,应用”美味可口”等词)
- 错误搭配:用于正面情感,如”婚礼现场布置得动心怵目”。(多用于震撼、恐惧的场景,此处应用”美轮美奂”)
- 错误对象:形容抽象概念,如”这个数学公式动心怵目”。(应用”精妙绝伦”等词)
- 错误程度:轻微不适,如”看到虫子我有点动心怵目”。(应用”有点害怕”或”毛骨悚然”)
- 错误语境:商业宣传,如”本店商品价格动心怵目”。(应用”令人心动”或”震撼低价”)
- 错误联想:形容美丽风景,如”九寨沟的秋色动心怵目”。(应用”美不胜收”或”令人陶醉”)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国破古诗词
关于国破古诗词(第1篇)关于国破古诗词的探析自古以来,古诗词便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明珠,其中不乏描绘国家兴衰、社会变迁的篇章。以下将围绕“国破”这一主题,列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春望》作者: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解析:杜甫的《春望》描绘了国家动荡后的景象。首句“国破山河在”即以鲜明的画面展示出国土沦陷、满目疮痍的悲惨现状,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述反衬出人事的凋零和世态的苍凉。接着“城春草木深”更以荒芜之景来揭示战乱带来的灾难。整首诗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深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二、《登高》作者:杜牧(唐代)九日
颠簸不破
本文介绍了成语“颠簸不破”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事物或道理非常稳固,不易被破坏或动摇。其典故源于古代传说,形容非常坚固的宝物。近义词有“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稳如泰山”等。反义词包括“摇摇欲坠”、“脆弱不堪”、“松松垮垮”等。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应用场景。同时提醒读者注意成语的适用场合和语境,避免错误使用。
刺刺不休
本文介绍了成语“刺刺不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说话滔滔不绝,常带有贬义。其典故来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交流。同时,文章也介绍了与其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并通过具体例句展示了其用法。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的滥用场合、误用对象和与近义词的混用都是不正确的。
东张西觑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张西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使用场景。该成语形容人四处张望、心神不宁、不专注或心怀疑虑的样子,其中“张”和“觑”均为多音字,在此成语中发音为四声。文章还介绍了与东张西觑相关的词语,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最后,强调了该成语的误用场景,提醒使用者要注意语境。
刺上化下
刺上化下的读音是cì shàng huà xià,含义指在上者能以身作则,感化民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对君王及官员的道德要求,强调领导者应以自身行为影响他人。近义词有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等,反义词如上行下效(贬义)等。文章中也提到了刺上化下的正确用例及错误用法,强调在正确的语境中运用,避免贬义或不当联想。领导者在社会中应以身作则,践行刺上化下的精神,形成正面的社会影响。
电掣星驰
电掣星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iàn chè xīng chí,用来形容速度极快的事物。它的典故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常用来比喻速度如同闪电和流星般快速。电掣星驰的近义词有“疾如闪电”、“风驰电掣”等,反义词包括“缓步慢行”、“停滞不前”等。该成语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通常用于形容速度非常快的场景,不能随意用于其他无关的语境中。
关于杀人的诗词
关于杀人的诗词(第1篇)关于杀人的诗词,实则是一种较为沉重且敏感的题材,在古代诗词中并不多见。古诗词的博大精深,也包含了对于社会、人性和生命的深刻反思。以下是我根据您的要求,整理出的几首关于杀人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诗经《国风·大雅·抑》原文:缄默而勿言,勿问杀人之始。作者:先秦解析:这是《诗经》中的一句诗,出自《大雅·抑》。此句诗的意思是保持沉默不要谈论,不要追问杀人的起始原因。这体现了古代对于暴力和杀戮的反思和警醒。二、杜甫《兵车行》原文: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撑肠拄肚
“撑肠拄肚”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ēng cháng zhǔ dǔ。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吃得过饱,肚子里装满了食物,也可以用来形容学识或想法丰富。它形象地描绘了饱食的状态,与饮食文化相关。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饱食终日”、“酒足饭饱”、“学识渊博”等,反义词包括“饥肠辘辘”、“空腹便便”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滥用,避免在描述非饮食或非饱食状态时使用。文章对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和例句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东倒西歪
本文介绍了"东倒西歪"这一形容词短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使用场景。它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状态杂乱无章,没有规律或秩序。文章还指出了不应滥用"东倒西歪"于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以及在描述建筑稳固性时不宜使用。同时,也强调了不应随意与其他成语或短语混用,以免造成语义上的混淆或歧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有所帮助。
惊耳骇目
惊耳骇目的读音为jīng ěr hài mù,含义为形容令人震惊、令人畏惧的情景或事物。该成语可能源自古代的传说或历史事件。其近义词有令人震惊、令人骇然等,反义词则为平淡无奇、司空见惯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惊耳骇目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表演或艺术作品以及社会事件。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过于夸张或不适用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