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扬西荡
读音
dōng yáng xī dàng
含义
“东扬西荡”由四个字组成:
- 东:方位词,指东方。
- 扬:飞扬、飘荡。
- 西:方位词,指西方。
- 荡:摇摆、飘动。
整个成语形容事物四处飘荡、摇摆不定,或比喻人行为散漫、没有固定目标。
典故
- 《庄子·逍遥游》:
庄子在描述大鹏鸟翱翔天际时,提到“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虽未直接使用“东扬西荡”,但描绘了自由飘荡的意境。 - 《楚辞·九歌》:
屈原在描写神灵游走四方时,有“灵之来兮如云”的句子,暗含飘忽不定的意味。 - 民间传说:
古人常以“东扬西荡”形容游魂野鬼四处游荡,后来引申为形容人行为散漫。
近义词
- 东游西荡——形容四处闲逛,无所事事。
- 飘忽不定——形容行踪或态度变化无常。
- 浪迹天涯——形容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 游手好闲——形容人不务正业,到处闲逛。
反义词
- 安分守己——形容人规矩本分,不四处游荡。
- 脚踏实地——形容做事稳重,不浮躁。
- 安居乐业——形容生活稳定,不四处漂泊。
- 专心致志——形容人专注目标,不三心二意。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风筝被风吹得东扬西荡,差点挂到树上。
- 小狗在院子里东扬西荡,追着自己的尾巴玩。
-
小学高年级:
- 他整天东扬西荡,不认真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 落叶被秋风卷得东扬西荡,最后落在小河里。
-
初中:
- 毕业后他没有固定工作,东扬西荡地混日子。
- 小船在湖面上东扬西荡,迟迟靠不了岸。
-
高中:
- 他的人生没有目标,东扬西荡地过了十年,一事无成。
- 思绪如柳絮般东扬西荡,难以集中精神。
-
大学及以上:
- 这位艺术家年轻时东扬西荡,游历各国,最终找到了自己的风格。
- 他的投资策略东扬西荡,缺乏系统性,导致亏损严重。
错误用法
- 形容固定运动:
❌ 钟摆有规律地东扬西荡。(错误,钟摆是规律摆动,不是随意飘荡。) - 形容坚定目标:
❌ 他东扬西荡地朝着梦想努力。(错误,成语含贬义,不能用于积极目标。) - 形容静态事物:
❌ 这座山在东扬西荡。(错误,山是固定的,不能“东扬西荡”。) - 形容快速行动:
❌ 他东扬西荡地跑向终点。(错误,成语强调散漫,而非快速。)
“东扬西荡”多用于形容无目的、散漫的状态,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东奔西跑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奔西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不停地四处奔走或活动,常用来描述人忙碌奔波的状态。其典故可能与古代劳作和生活状态有关,也可能与一些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有关,但确切来源不明确。近义词包括四处奔波、忙忙碌碌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悠闲自在等。本文还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并强调了其错误用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东驰西击
东驰西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ōng chí xī jī,形容到处奔走或同时展开几方面的作战行动。其源于古代的战争或军事行动,也可能与马术表演或马战有关。近义词包括四处出击、纵横驰骋等,反义词则是固步自封、囿于一隅等。使用时应避免用错场合、用错搭配、乱用谐音和重复使用。在例句中,他/军队/球队等的东驰西击表现,均指其行动迅速、范围广泛,同时进行多方面的活动或作战。
东猎西渔
东猎西渔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ōng liè xī yú。它的含义是在东方狩猎,在西方捕鱼,常用来形容四处奔波、游荡,活动范围广泛。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比喻在各个领域或地区都进行探索和追求。它并不确定出处和典故,但可以推测是描述古代人们为了生计和探索,进行狩猎和捕鱼等活动的状态和精神。东猎西渔的近义词包括四处游荡、漫无目的等,反义词则是安土重迁、守株待兔等。文章还列举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语境。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错误使用该成语,如用词不当、滥用等。
东捞西摸
“东捞西摸”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到处搜寻或胡乱摸索,常含慌乱无序的意味。它没有明确的典故来源,但可能源于人们无目标地寻找东西时的情景。近义词如漫无目的、盲目摸索等,反义词包括有条不紊、目的明确等。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误用。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更好地理解其用法。
东飘西徙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飘西徙”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人或物到处漂泊、迁移不定。其典故与古代人们的迁徙、流浪等生活经历有关。注意在使用时需区分其适用场合和语境,不能用于形容稳定的生活状态或与迁移、漂泊无关的事物。
东驰西骋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驰西骋”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马匹或车辆在广阔范围内快速奔驰或行驶,也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活跃、奔走忙碌的情景。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马车文化或马匹作为交通工具的时代。使用时应注注意语境和含义是否相符,避免错误用法。
散兵游勇是什么意思
散兵游勇是一个描述没有统一组织、单独行动或四处游荡的人的词语。它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失去组织的士兵。该词可用于形容那些无组织、无纪律的人,也可以用来指代犯罪团伙成员或灾后无家可归的人等。然而,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误用描述有组织的团队或过度贬低某人的表述。
东闯西走
“东闯西走”是一个成语,读音dōng chuǎng xī zǒu。它描述的是一个人四处奔走、游荡、探索或冒险的行为,强调行动的自由和不确定性,并暗示经历的丰富和见闻的广泛。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人们由于各种原因四处奔波。其近义词包括四处游荡、漫无目的地游走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守株待兔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是否恰当,避免错误用法,如不能用于形容工作稳定、生活安逸的人,或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下需谨慎使用。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旅行、探索或为了生计而奔波的经历。
东观西望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观西望”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描述了在观察事物时目光在东西之间来回游移,形容观察事物时心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其典故出处可能包括《史记》、《汉书》等古代文献。同时,文章还列出了东观西望的近义词如左顾右盼、瞻前顾后等,以及反义词如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等。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东观西望的使用场景。最后提醒读者注意该成语在不当场合和语境中的误用。
东飘西荡
文章介绍了“东飘西荡”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物四处飘荡、没有固定方向或位置的状态,常用来形容人心情不定、无所适从。文章详细阐述了其用法,并指出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不当使用场合、乱用词语搭配、滥用比喻以及与其他近义词混淆等错误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