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续史
读音
dōng guān xù shǐ
含义
- 东观:汉代洛阳南宫的藏书阁,后泛指皇家藏书之所。
- 续史:续写史书,指继续完成前人未竟的史学工作。
- 整体含义:形容继承前人事业,继续完成未竟的学术或文化工作,多用于赞扬学者或史家的勤勉与贡献。
典故
- 《后汉书·班昭传》:班昭(班固之妹)在兄长去世后,受汉和帝之命,续写《汉书》未完成的“八表”及《天文志》,因其工作地点在东观,故称“东观续史”。
- 《东观汉记》:东汉时期,多位学者在东观编修国史,后世以“东观续史”赞誉他们的史学贡献。
- 唐代刘知几《史通》:提及“东观续史”作为史家传承的典范,强调其严谨与延续性。
近义词
- 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 承前启后:承接前人的成果,启发后来的发展。
- 薪火相传:比喻学问或技艺代代相传。
- 踵事增华: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使之更加完善。
反义词
- 半途而废:做事中途放弃,未能坚持完成。
- 断章取义:割裂整体,只取部分,破坏完整性。
- 数典忘祖:忘记根本,抛弃传统。
- 前功尽弃: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告诉我们,班昭“东观续史”的故事,就像我们写完作业后还要检查一样认真。(比喻)
- 小学高年级:张教授潜心研究古籍,真可谓“东观续史”,为历史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赞扬学者)
- 初中:这部地方志的编修团队“东观续史”,完整记录了近代百年的变迁。(学术延续)
- 高中:文化的传承需要“东观续史”的精神,而非一味标新立异。(强调继承)
- 大学及以上:在敦煌文献的整理中,老一辈学者“东观续史”,年轻一代更应接续薪火。(学术使命)
- 书面语:他的研究并非独创,而是“东观续史”,完善了前人的理论体系。(学术评价)
- 口语:你这篇论文算是“东观续史”了,把李教授的观点补充得更扎实了!(调侃式表扬)
- 新闻报道:非遗传承人“东观续史”,让濒危技艺重现生机。(文化保护)
- 历史评论:若无“东观续史”的史家,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恐难完整。(史学意义)
- 演讲引用:青年当有“东观续史”之志,而非坐享前人成果。(激励)
错误用法
- 误用于商业场景:
❌ “我们公司今年东观续史,销售额再创新高。”(非学术或文化领域,搭配不当) - 误指个人重复劳动:
❌ “他每天东观续史地整理文件。”(未体现“继承未竟事业”的核心含义) - 误用于贬义:
❌ “他只会东观续史,毫无创新。”(原成语为褒义,此处矛盾) - 混淆对象:
❌ “这座建筑东观续史,保留了唐代风格。”(应使用“修旧如旧”等词) - 过度泛化:
❌ “妈妈东观续史,把我的破衣服补好了。”( trivial 化成语的学术意义)
注意:该成语多用于正式语境,强调文化或学术的传承,不宜随意套用。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藏经楼诗词赋
这是一篇描写藏经楼的诗词赋的本文汇总了多篇与藏经楼相关的诗词赋,通过对不同篇章的解读和赏析,展现了藏经楼作为古代文人墨客的朝圣地和智慧的宝库的形象。文章描绘了藏经楼的庄重与高雅氛围,以及其丰富的藏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古代遗韵、宝光楼阁、翠竹青松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藏经楼的韵味与魅力。同时,文章还通过诗赋中的词句,传达了对学问的敬畏之情,对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敬畏之情的表达。这些诗词赋作不仅展示了藏经楼的韵味与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前人智慧的痕迹和文化的力量,传承了文化的脉络。
描写阮籍的诗词
阮籍,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才和深邃的思想成为了后世所敬仰的对象。他的诗词作品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魅力与文化价值。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阮籍的诗词与文化魅力。首先,通过几首不同的诗词来展现阮籍的文学魅力。这些诗词描绘了阮籍在不同情境下的心境和情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洞察。同时,这些诗词也展现了阮籍的个性和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使人们对他的才情和志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次,阮籍的文化魅力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更体现在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深度上。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阮籍的人生观和文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
谘经诹史是什么意思
谘经诹史的读音谘经诹史的读音为:zī jīng zōu shǐ。谘经诹史的含义谘经诹史是一个成语,指广泛地咨询、研究经典文献和历史知识。它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经典和历史的了解广泛而深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谘经诹史的典故谘经诹史这一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源自古代学者们对于学问的追求和研究的努力。在古代,学者们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智慧,会广泛地阅读经典文献,并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这种精神可以被形容为“谘经诹史”,即通过咨询、研究经典和历史来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谘经诹史的近义词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广览群书旁征博引融会贯通谘经诹史的反义词一无所知孤陋寡闻浅尝辄止不
描写岳麓书院的古诗词
描写岳麓书院的古诗词(第1篇)描写岳麓书院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岳麓书院之诗词岳麓书院作者:佚名岳麓书院古风存,千年学府育英才。文脉绵延传万世,书声琅琅映天翱。朝代:未知(因年代久远,作者已不可考)解析:此诗描述了岳麓书院的历史悠久和学术氛围浓厚,表达了书院的育才之功和文化的传承。岳麓书院感怀作者:李东阳山川钟秀岳麓间,书院声名万古传。道统流传今尚在,英才辈出共争先。朝代:明解析:李东阳此诗赞美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传统,同时表达了对于英才辈出的期望。岳麓书院怀古作者:唐弼(或李秉祎)一山如画耸天外,千年书院钟秀灵。人杰地灵风土美,先贤遗迹有神听。……(后续内容已缺失)……朝代:不明(关于此
踵武前贤是什么意思
踵武前贤的读音踵武前贤的读音为zhǒng wǔ qián xián。踵武前贤的含义踵武前贤,字面意思为“跟随着前贤的脚步”。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学术、文化或事业上,继承并发扬前人的优良传统和成就,继续前行。这个成语强调了对于前人智慧的尊重和继承,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未来发展的积极态度和努力。踵武前贤的典故踵武前贤的典故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诗句:“踵武前修,永言配命。”这句话表达了后辈要继续前人未竟的事业,并与之相配,共同完成天命。此外,这个成语还常与古代的学者、文人相联系,比如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也蕴含了踵武前贤的精神,即不断学习、继承并发展前人的知识和智
关于书籍的诗词
关于书籍的诗词(第1篇)关于书籍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有众多文人墨客以诗言志,抒发对书籍的热爱与敬仰。以下是根据“关于书籍的诗词”这一主题所整理的几首古诗词,包括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知之者不如行之深,博之者犹日问词音。作者:(汉)佚名朝代:汉朝解析:诗中通过对自然的描述,引出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者需不断学习的态度。知之者不如行之深,博之者犹日问词音,强调了实践和不断学习的重要性。二、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文:缨笏世掌千载传,读书犹自破万卷。况今为世人所爱,何况才子读书篇。作者:杜甫朝代:唐朝解析: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
承前启后
本文介绍了"承前启后"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与反义词,以及常见的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描述某事物在时间序列中具有承接过去、开启未来的作用,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历史进程中的过渡和连接作用。文章指出,承前启后的人物或事物既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又为后人的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也介绍了该成语在文学、研究、技术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例子。通过本文,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承前启后"这一成语。
旁蒷远绍是什么意思
旁蒷远绍是一个成语,读音为páng suǒ yuǎn shào。它的含义指在继承前人事业或学问的基础上,能够广泛地吸取、采纳并发扬创新发展。该成语强调在继承中开拓创新,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其近义词包括博古通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等。反义词为守旧不化、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等。旁蒷远绍在实际使用中要避免误解为只注重继承而不注重创新发展,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残膏剩馥
残膏剩馥是一个成语,表示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或精神财富。它的读音和意义解释在这篇文章中得到阐述。“残膏剩馥”出自古代文人墨客对前人文学作品的赞美,用来形容前人留下的智慧、经验等深远影响后世的价值。文章还介绍了该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举例说明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应正确用于形容精神财富或智慧遗产,避免用于物质财富或自然资源的剩余部分。
遗风余韵是什么意思
遗风余韵的读音遗风余韵的读音为yí fēng yú yùn。遗风余韵的含义“遗风余韵”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前人留下的风尚或诗文等作品的韵味。具体来说,它指的是前人留下的精神风貌、传统习惯或艺术作品的余音和韵味,常常用来赞美某人的作品或某地的文化传统。遗风余韵的典故“遗风余韵”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这个词来形容前人留下的文化传统和艺术作品的韵味。例如,在《史记》中就有“遗风余俗”的说法,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此外,在古代诗词中,也经常用这个词来形容前人的诗文作品,表达对前人文学成就的敬仰和赞美。遗风余韵的近义词遗风古韵:指前人留下的传统和文化的韵味。流风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