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躲西跑
读音
dōng duǒ xī pǎo
含义
- 东:东方,泛指一个方向。
- 躲:躲避、隐藏。
- 西:西方,泛指另一个方向。
- 跑:奔跑、逃窜。
整体含义:形容四处逃窜、躲避,慌乱不安的样子。通常指因害怕或逃避某种情况而到处躲藏、奔走。
典故
- 《水浒传》:
在《水浒传》中,许多被官府通缉的好汉常常“东躲西跑”,以逃避追捕。例如,武松在杀了西门庆后,也曾四处躲避官府的追查。 - 《三国演义》:
刘备在早期势力薄弱时,曾因曹操的追击而“东躲西跑”,辗转多地,最终才在荆州站稳脚跟。 - 民间故事:
古代有些罪犯或欠债者为了躲避追讨,不得不“东躲西跑”,甚至隐姓埋名,远走他乡。
近义词
- 东逃西窜:形容四处逃窜,慌乱不安的样子。
- 四处躲藏:指到处隐藏自己,避免被发现。
- 抱头鼠窜:形容狼狈逃跑的样子。
- 亡命天涯:指为了逃避追捕或责任而远走他乡。
反义词
- 稳如泰山:形容非常稳固,毫不动摇。
- 从容不迫:指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 安之若素:形容面对困境时依然平静如常。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猫被狗追得东躲西跑,最后爬上了树。
- 弟弟玩捉迷藏时东躲西跑,让大家都找不到他。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小偷被警察追得东躲西跑,最终还是被抓到了。
- 考试没复习,小明这几天东躲西跑,生怕被老师提问。
-
初中(7-9年级):
- 战争爆发后,许多难民东躲西跑,寻找安全的栖身之所。
- 他欠了债,整天东躲西跑,不敢回家。
-
高中及以上:
- 在封建社会的严苛统治下,许多反抗者不得不东躲西跑,以保全性命。
- 他因卷入政治风波,多年来东躲西跑,生活极不安定。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东奔西跑”:
- ❌ 他为了找工作东躲西跑。(正确应为“东奔西跑”)
- ✅ 他为了躲避债主东躲西跑。
-
误用为“四处游玩”:
- ❌ 假期里,我们东躲西跑,去了很多景点。(正确应为“东奔西走”或“四处游玩”)
-
误用为“积极行动”:
- ❌ 为了完成任务,他东躲西跑,终于按时完成。(正确应为“东奔西走”或“四处奔波”)
-
误用为“悠闲散步”:
- ❌ 老人在公园里东躲西跑,享受阳光。(正确应为“漫步”或“闲逛”)
总结:“东躲西跑”带有明显的逃避、慌乱意味,不能用于中性或积极的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东央西告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央西告”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用法。该成语意指到处请求、求告,形容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地求人帮忙。其典故源于古代社会的习俗和传统。文章还讨论了该成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同时指出在正式场合或误用对象时使用该成语的不恰当性,以及过度夸张使用的问题。
东磕西撞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磕西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四处碰壁、到处遭遇挫折或意外,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行动中遇到各种阻碍和困境。其典故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以理解为源自于日常生活的经验总结。近义词如颠沛流离、辗转反侧等,反义词如一帆风顺、平步青云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错误用法的注意事项。
东投西窜
本文介绍了词语“东投西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例句。东投西窜指没有固定方向地乱跑,形容行动没有目的或方向。其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对四处奔波、漂泊生活的描述。近义词包括漫无目的、颠沛流离等,反义词则为安居乐业、稳扎稳打等。使用东投西窜时需注意其含义和语境,避免误用。
东央西浼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央西浼”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是形容到处央求别人帮忙或给予支持,出自古代民间故事。东央西浼的近义词包括恳求、哀求、乞求、请求、求助等,反义词为拒绝、冷淡、漠视、忽视、置之不理等。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应用场景,同时提醒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要注意避免错误使用。
东捞西摸
“东捞西摸”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到处搜寻或胡乱摸索,常含慌乱无序的意味。它没有明确的典故来源,但可能源于人们无目标地寻找东西时的情景。近义词如漫无目的、盲目摸索等,反义词包括有条不紊、目的明确等。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误用。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更好地理解其用法。
雉伏鼠窜是什么意思
雉伏鼠窜的读音雉伏鼠窜的读音为 zhì fú shǔ cuàn。雉伏鼠窜的含义雉伏鼠窜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遭遇困境或危险时,如同野鸡和老鼠一样惊慌失措地逃跑或躲藏。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面对困难或危险时极度恐慌、无计可施的状态。雉伏鼠窜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战争和狩猎活动。在古代,野鸡和老鼠是常见的猎物,而当它们面临危险时,往往会惊慌失措地逃跑或躲藏。因此,人们用“雉伏鼠窜”来形容人在面对危险时的惊慌失措和逃避行为。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战争中敌人的溃败和逃亡。雉伏鼠窜的近义词惊慌失措:形容人因突然遭遇变故而感到极度恐慌和无助。狼狈逃窜:形容人因遭遇困境而慌乱逃跑的样子。
捧头鼠窜是什么意思
捧头鼠窜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因极度惊恐或慌乱而仓皇逃走的样子。这个成语带有贬义色彩,常用来形容人在遇到困难或危险时的狼狈不堪。其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捧头鼠窜的近义词有慌不择路、狼奔豕突等。在使用时,需注意使用对象、语境以及与其他成语的区分,避免错误使用。
蚁溃鼠骇是什么意思
蚁溃鼠骇的读音蚁溃鼠骇的读音为 "yǐ hù shǔ hài",其中"yǐ"和"hù"分别对应于"蚁"和"溃","shǔ"和"hài"分别对应于"鼠"和"骇"。蚁溃鼠骇的含义蚁溃鼠骇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们极度惊恐、慌乱、四处逃散的样子,就像蚂蚁溃散、老鼠害怕一样。蚁溃鼠骇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战争。在古代战争中,当敌军来袭时,士兵们常常会因为恐惧而四处逃散,场面混乱不堪,就像蚂蚁遇到危险时一样四散奔逃,老鼠见到天敌时一样惊恐万分。因此,"蚁溃鼠骇"这个成语便用来形容人们极度惊恐、慌乱、四处逃散的情景。蚁溃鼠骇的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策·齐策四》中的“夫兵不厌权,而战必以诈。若以诈战者,
鸟骇鼠窜是什么意思
鸟骇鼠窜是一个成语,读音为niǎo hài shǔ cuàn。它用来形容非常惊慌、慌乱地逃散,像鸟被惊吓、老鼠一样四处逃窜,常用于描述人们因为某种原因而极度恐慌、慌张奔逃的情景。该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战争故事。其近义词如惊弓之鸟、慌不择路等,都含有惊慌失措、四处奔逃的意思。反义词如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等,则含有冷静、镇定的意思。在使用时需确保场景和语境恰当,避免误用和滥用。
鼠窜狼奔是什么意思
鼠窜狼奔的读音鼠窜狼奔的读音为shǔ cuàn láng bēn。鼠窜狼奔的含义“鼠窜狼奔”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因恐惧、慌张或急于逃离而迅速奔跑的情景。其中,“鼠窜”表示像老鼠一样惊慌逃窜,“狼奔”则形容奔跑时动作粗暴、杂乱无章。整体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行动匆忙、慌乱或者慌不择路的情景。鼠窜狼奔的典故“鼠窜狼奔”的典故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出处,但是可以参考与老鼠和狼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者民间传说来理解这个成语。比如,在古代的一些战争故事中,人们常常用这个词来形容战乱中的士兵或者百姓在面对灾难时仓皇逃跑的情景。鼠窜狼奔的近义词慌不择路落荒而逃逃之夭夭抱头鼠窜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鼠窜狼奔”有相似的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