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抄西袭
读音
dōng chāo xī xí
含义
- 东:指东方,泛指各处。
- 抄:抄录、抄袭。
- 西:指西方,泛指各处。
- 袭:沿袭、模仿。
整体含义:形容写作或做事时四处抄袭、拼凑他人的内容,缺乏原创性。
典故
- 《宋史·李焘传》:
李焘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曾批评某些史官“东抄西袭,不成体系”,意指他们随意摘录史料,缺乏严谨的编纂。 - 清代文人批评:
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到,当时一些文人“东抄西袭,自谓博学”,实则毫无创见,只是堆砌他人言论。 - 现代学术批评:
在当代,该成语常被用来批评学术不端行为,如论文抄袭、拼凑他人研究成果等。
近义词
- 拾人牙慧:比喻抄袭或重复别人的言论,缺乏新意。
- 剽窃抄袭:直接盗用他人作品或观点。
- 照搬照抄:不加改动地复制他人内容。
- 拼凑成章:把不同来源的内容强行组合在一起。
反义词
- 独树一帜:指有独特的风格或见解。
- 别出心裁:指创新、与众不同。
- 自出机杼:比喻写作或做事有自己的构思和风格。
- 原创性强:指内容完全由自己创作,不依赖他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写作文总是东抄西袭,老师批评了他。
- 小明不想动脑筋,东抄西袭地完成了作业。
-
小学高年级:
- 这篇报告不能东抄西袭,要有自己的思考。
- 东抄西袭的作业不会得到高分。
-
初中:
- 学术研究最忌讳东抄西袭,必须严谨求实。
- 他的论文被查出东抄西袭,最终被取消成绩。
-
高中:
- 真正的学者不会东抄西袭,而是追求原创性研究。
- 东抄西袭的写作方式无法培养真正的思考能力。
-
大学及以上:
- 学术界对东抄西袭的行为持零容忍态度。
- 他的著作因东抄西袭而遭到同行批评。
-
职场/社会:
- 这份策划案不能东抄西袭,要有自己的创意。
- 东抄西袭的广告方案很难打动客户。
-
文学创作:
- 好的作家不会东抄西袭,而是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 东抄西袭的小说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
-
学术讨论:
- 东抄西袭的论文不仅无益,还可能损害学术声誉。
- 真正的学术研究必须杜绝东抄西袭的行为。
-
网络写作:
- 自媒体时代,东抄西袭的内容泛滥成灾。
- 东抄西袭的网文很难获得长期关注。
-
法律领域:
- 东抄西袭可能涉及侵权,甚至引发法律纠纷。
- 版权法明确禁止东抄西袭的行为。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东拼西凑”:
- ❌ 他东抄西袭地整理资料。(正确应为“东拼西凑”)
- ❌ 这篇文章东抄西袭,缺乏逻辑。(正确应为“东拼西凑”)
-
误用为“东奔西走”:
- ❌ 他东抄西袭地找工作。(正确应为“东奔西走”)
-
误用为褒义:
- ❌ 他东抄西袭,终于完成了任务。(“东抄西袭”是贬义词,不能用于褒义)
-
误用于非写作/创作场景:
- ❌ 他东抄西袭地装修房子。(正确应为“东拼西凑”)
-
误用于形容记忆:
- ❌ 他东抄西袭地背单词。(正确应为“死记硬背”)
该成语主要用于批评抄袭行为,不能随意替换或用于其他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蹈袭前人
“蹈袭前人”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在学术、艺术、文学等领域中,不加思考地模仿或沿用前人的方法、作品或观念,缺乏创新和独特性。该成语反映了古代对创新和独立思考的重视。其近义词包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等,反义词则是独辟蹊径、推陈出新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或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鼓励个人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在借鉴和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掇拾章句
“掇拾章句”是一个成语,指从书籍或文章中摘录、收集重要的语句或段落。该成语源于古代读书人从大量书籍中寻找有用信息的行为,常用来形容善于整理归纳的人。其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典籍。近义词包括摘录要点、集腋成裘、集思广益、采撷精华等。反义词有遗珠弃璧、草率从事、浮光掠影、漫不经心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不要用于贬义语境,不要与“断章取义”混淆。正确的用法是形容一个人善于从大量资料中挑选出重要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
陈言老套
陈言老套的读音为chén yán lǎo tào,指陈旧而不合时宜的言论或内容。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缺乏创新性、重复老旧的言论或表达方式。它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常用来批评过于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的作品。其近义词包括老生常谈、陈腐不堪等,反义词有独辟蹊径、推陈出新等。使用陈言老套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和与传统、经典等概念混淆。错误使用方式包括滥用语境、与传统混淆以及与经典对立。这篇文章全面介绍了陈言老套的含义、用法和注意事项。
独得之见
文章介绍了“独得之见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独得之见解强调个人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的重要性,其典故源于古代对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的强调。近义词如独到见解、独树一帜等,都强调了个人独特的见解和思考能力。反义词则反映了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的状态。然而,“独得之见”常被误用为贬义词,实际使用时应避免误解,注意语境和用法。
傍人篱壁
傍人篱壁是一个成语,指依赖他人而不自立自足。典故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最早出现在《孟子》一书中。近义词有倚人庐下、依人门户等,反义词为自立自足、独立自主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的适当性,避免错误用法。文章描述了傍人篱壁的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
掇菁撷华
本文介绍了成语“掇菁撷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形容从众多事物中挑选出最精华、最美好的部分,常用来赞美学识渊博或作品出众。文章还列举了掇菁撷华的正确使用例句,并指出了错误用法。
独出新裁
独出新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ú chū xīn cái,指的是在创作、设计或构思时能够提出与众不同的新想法、新方案或新方法。这个成语强调在常规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展现出独特性和新颖性。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反映了中华文化中的创新精神。独出新裁的近义词有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独具匠心等,反义词包括陈陈相因、墨守成规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确保用于正面评价和描述,避免滥用或用于不需要强调创新和独特性的场合。
东涂西抹
东涂西抹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ōng tú xī mǒ。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胡乱涂抹、乱写乱画或胡乱涂抹文字等行为,常用来描述写字或绘画时没有章法、随意涂抹的情景。其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书写习惯。这个成语有时带有贬义,指某些人不认真、不精细地处理事情。但在运用时要注意,该成语不适合在正式场合使用,也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品质。同时,需要注意不要与其他成语混用或误用语境。
东挦西扯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挦西扯”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做事没有条理、杂乱无章,或说话东拉西扯、没有重点。文章还解释了该成语的出处,并通过具体例子加以说明。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只适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语,不能用于描述非人的事物或行为。本文详细解释了成语“东挦西扯”的读音、含义、用法及典故,通过丰富的例句展示了其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并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该成语。
抵瑕陷厄
抵瑕陷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ǐ xiá xiàn è。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使其陷入困境。它源于古代的战争和政治斗争,是一种策略和手段。抵瑕陷厄带有贬义,表示对别人的攻击和利用。其近义词包括乘虚而入、寻衅滋事、伺机而动和攻其不备等。反义词包括宽容大度、仁慈善良和谦恭有礼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攻击性,并了解成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避免错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