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奔西逃:一个描绘慌乱逃亡的成语
读音
东奔西逃(dōng bēn xī táo)
含义
- 东:东方,泛指方向之一。
- 奔:奔跑,快速移动。
- 西:西方,泛指方向之一。
- 逃:逃跑,躲避危险。
整体含义:形容人因恐惧或危险而四处逃窜,慌乱无措的样子。
典故
-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兵败垓下,汉军四面围剿,楚军士兵“东奔西逃”,溃不成军。
- 《三国演义》: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军队被火烧连营,士兵“东奔西逃”,损失惨重。
- 民间故事:古代战乱时期,百姓常因敌军来袭而“东奔西逃”,寻找安全之地。
近义词
- 四处逃窜——形容慌乱逃跑的样子。
- 仓皇逃命——因惊慌而匆忙逃跑。
- 抱头鼠窜——形容狼狈逃跑的样子。
- 落荒而逃——因失败或害怕而逃跑。
反义词
- 镇定自若——形容冷静不慌乱。
- 从容不迫——形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 稳如泰山——形容极其稳定,不受影响。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狗被鞭炮声吓得东奔西逃。
- 蚂蚁窝被水冲了,蚂蚁们东奔西逃。
-
小学高年级:
- 敌军突然袭击,村民们东奔西逃,寻找避难所。
- 森林大火逼近,动物们东奔西逃,场面十分混乱。
-
初中:
- 考试作弊被发现,几个学生东奔西逃,试图躲避老师的追查。
- 地震发生时,人们东奔西逃,场面一片混乱。
-
高中及以上:
- 金融风暴来袭,投资者东奔西逃,纷纷抛售股票。
- 战乱时期,难民东奔西逃,寻找安全的栖身之所。
错误用法
-
形容有计划地行动(×)
- 错误例句:他们东奔西逃,终于找到了理想的旅游路线。(应改为“四处寻找”)
-
形容悠闲散步(×)
- 错误例句:周末我们在公园东奔西逃,欣赏美景。(应改为“漫步”)
-
形容积极进取(×)
- 错误例句:他东奔西逃,终于找到了创业机会。(应改为“四处奔波”)
总结:“东奔西逃”强调慌乱、无目的的逃跑,不能用于形容有计划或积极的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
东奔西窜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奔西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例句和错误用法场景。该成语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四处奔跑、乱跑,没有固定方向和目的地,通常用来形容行动没有规律或流离失所的状态。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贬义或混淆其他成语。
狼奔豕突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狼奔豕突”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一群动物或人在行动时的慌乱状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详细解释了狼奔豕突的含义和用法,并指出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语法规则,避免误用。
狼奔鼠窜是什么意思
"狼奔鼠窜"是一个成语,读音拼音为láng bēn shǔ cuàn。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像狼和老鼠一样四处逃散、慌不择路的样子,常用来描述人在紧急情况下的慌乱状态或形容事物混乱无序。典故源自古代军事和历史事件。近义词包括慌不择路、仓皇失措等。反义词则包括从容不迫、有条不紊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合适的语境,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文章中给出了多个关于狼奔鼠窜的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场景下的用法。
不知所可
"不知所可"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zhī suǒ kě,用来形容对某事或某物的性质、状态等无法理解或无法确定的状态,表达迷茫、困惑的情感。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逐渐广泛使用。其近义词包括茫然不解、莫衷一是、无所适从等,反义词为对某事非常清楚的了如指掌、洞若观火、心中有数等。使用"不知所可"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例如混淆该成语与其他类似表达的差异,以及误用为贬义。文章对"不知所可"的含义、用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颠衣到裳
颠衣到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iān yī dào cháng,形容行为举止颠倒错乱,不按常理出牌。其源于古代典籍和故事,具体含义是形容行为、举止、言谈等颠倒错乱,不合常规,带有贬义色彩。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诗经》、《左传》等古代文献。其近义词包括颠三倒四、错乱无章等,反义词则是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等。该成语常被误用为形容穿着打扮上的混乱或随意,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形容行为、言语等的不合常规和混乱状态。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应正确理解其含义并避免误用。
捧头鼠窜是什么意思
捧头鼠窜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因极度惊恐或慌乱而仓皇逃走的样子。这个成语带有贬义色彩,常用来形容人在遇到困难或危险时的狼狈不堪。其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捧头鼠窜的近义词有慌不择路、狼奔豕突等。在使用时,需注意使用对象、语境以及与其他成语的区分,避免错误使用。
东逃西窜
本文介绍了“东逃西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东逃西窜指四处逃散、慌乱逃跑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在遭遇危险或困境时的状态。文章列举了东逃西窜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使用东逃西窜时需要注意的语境和避免的错误用法。
胆战心摇
本文介绍了成语“胆战心摇”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该成语用于形容人极度惊恐、心神不宁的状态。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的准确性,避免误用或滥用。同时,也介绍了该成语与其他表示恐惧或紧张的成语的区别。
蚁溃鼠骇是什么意思
蚁溃鼠骇的读音蚁溃鼠骇的读音为 "yǐ hù shǔ hài",其中"yǐ"和"hù"分别对应于"蚁"和"溃","shǔ"和"hài"分别对应于"鼠"和"骇"。蚁溃鼠骇的含义蚁溃鼠骇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们极度惊恐、慌乱、四处逃散的样子,就像蚂蚁溃散、老鼠害怕一样。蚁溃鼠骇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战争。在古代战争中,当敌军来袭时,士兵们常常会因为恐惧而四处逃散,场面混乱不堪,就像蚂蚁遇到危险时一样四散奔逃,老鼠见到天敌时一样惊恐万分。因此,"蚁溃鼠骇"这个成语便用来形容人们极度惊恐、慌乱、四处逃散的情景。蚁溃鼠骇的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策·齐策四》中的“夫兵不厌权,而战必以诈。若以诈战者,
兵慌马乱
兵慌马乱是一个成语,读音bīng huāng mǎ luàn,用来形容战争或社会动荡时期的生活状态,含义是描述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不安定的场景。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时期的实际场景,后来用来形容类似的社会动荡和混乱的场景。兵慌马乱的近义词有兵荒马乱、乱世纷争、战乱纷扰等,反义词有安居乐业、太平盛世、秩序井然等。使用兵慌马乱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或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在兵慌马乱的年代,人们为了生存常常不得不背井离乡,经历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