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灵人杰
读音
dì líng rén jié
含义
“地灵人杰”由四个字组成:
- 地:指土地、地域。
- 灵:灵秀、灵气,形容自然环境优美或富有生机。
- 人:指人。
- 杰:杰出、优秀,形容人才出众。
整体含义:形容某个地方因自然环境优越或历史文化深厚,孕育出许多杰出的人才。
典故
-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这是“地灵人杰”最早的出处之一,形容江西南昌一带人才辈出。 - 宋代苏轼《赤壁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虽未直接使用该成语,但体现了自然环境与人文精神的交融。 - 清代《红楼梦》:
“这贾府原是金陵地灵人杰之处,故生出这样人物来。”
形容贾府所在的南京人才济济。
近义词
- 钟灵毓秀:指自然环境优美,孕育出优秀人才。
- 人才济济:形容某地或某团体人才众多。
- 藏龙卧虎:比喻隐藏着杰出人物。
- 山川秀美:侧重自然环境的优美。
反义词
- 穷山恶水:形容自然环境恶劣,难以孕育人才。
- 人烟稀少:指人口稀少,缺乏人才。
- 荒无人烟:形容地方荒凉,无人居住。
- 不毛之地:指土地贫瘠,难以发展。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我的家乡山清水秀,真是地灵人杰的好地方!
- 老师说我们学校出了很多科学家,真是地灵人杰。
-
小学高年级:
- 江南水乡风景如画,自古就是地灵人杰之地。
- 这座古城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出了许多名人。
-
初中:
- 苏州园林闻名世界,这里地灵人杰,孕育了许多文人墨客。
- 湖南韶山是毛主席的故乡,真可谓地灵人杰。
-
高中:
-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地灵人杰,诞生了无数先贤。
- 剑桥大学所在的剑桥镇,地灵人杰,培养了许多诺贝尔奖得主。
-
大学及以上:
- 硅谷汇聚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堪称现代版地灵人杰之地。
- 历史上许多文化名城,如长安、洛阳,都因地灵人杰而闻名于世。
错误用法
-
用于形容个人:
- ❌ 错误:他真是个地灵人杰的人才。(应改为“他真是个杰出的人才”)
- ✅ 正确:他的家乡地灵人杰,出了很多像他这样的优秀人才。
-
用于形容普通环境:
- ❌ 错误:这个小村子虽然偏僻,但地灵人杰。(若未出过名人,不宜使用)
- ✅ 正确:这个小村子虽然偏僻,但风景秀丽。
-
用于贬义:
- ❌ 错误:这个地方犯罪率高,真是地灵人杰。(成语含褒义,不可用于负面评价)
- ✅ 正确:这个地方治安不好,不宜居住。
-
与“人杰地灵”混用:
- ❌ 错误:人杰地灵和地灵人杰意思完全一样。(虽然意思相近,但“地灵人杰”更强调地域的灵秀)
- ✅ 正确:这两个成语可以互换使用,但“地灵人杰”更常见。
“地灵人杰”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成语,正确使用能让语言更生动,展现地域与人才的紧密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
钟灵毓秀是什么意思
钟灵毓秀的读音拼音:zhōng líng yù xiù钟灵毓秀的含义“钟灵毓秀”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地方或事物具有特殊的灵秀之气,多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其中,“钟”是聚集的意思,“灵”指灵气,“毓”是孕育的意思,“秀”则是秀美。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聚集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出美好的事物或人才。钟灵毓秀的典故“钟灵毓秀”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钟离的贤士,他的家乡山川秀美,人才辈出。后来人们就用“钟灵毓秀”来形容这个地方或事物具有特殊的美好气质和灵性。此外,这个成语在古代诗词中也经常出现,如《诗经》、《左传注》等文献都有所记载。钟灵毓秀的近义
荟萃一堂
“荟萃一堂”是一个成语,拼音为huì cuì yī táng,形容众多优秀、杰出的人才或事物聚集在一起,形成繁荣盛大的景象。该成语源于古代,常用于描述文人雅集、学术研讨会等场合。其近义词有人才济济、群英荟萃等,反义词为才疏学浅、人才凋零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地用于形容食物或物品的聚集,或滥用该词形容非正式场合或不太重要的事情。例句:学术研讨会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荟萃一堂。错误用法示例包括将“荟萃一堂”用于不当场合或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
家骥人璧
家骥人璧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家庭中的人才和珍宝。该成语源自古代,用于形容家庭的繁荣和富足。它比喻家庭中既有才华横溢的子弟,又有珍贵的宝物。此外,家骥人璧的近义词有珠联璧合、才貌双全等,反义词有家庭不和谐、才疏学浅等。使用家骥人璧时要注意其特定含义和用法,不能用于描述只有物质财富而无精神内涵的家庭或用于非家庭关系中的关系。
藏龙卧虎
本文介绍了成语“藏龙卧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这个成语用于形容地方或人群中隐藏着许多有才能或潜力的优秀人物,源自古代传说。同时,本文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避免过度夸张或夸大其词。
孺子可教是什么意思
孺子可教是一个成语,读音为rú zǐ kě jiào,用来形容年轻人有培养前途,具备潜力和可塑性,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成为有用之才。该成语源于《史记·孔子世家》中的故事,强调年轻人在某些方面所具备的潜力和教育的重要性。近义词包括年少有为、才子佳人、少年英才等,反义词则是朽木难雕、不堪造就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该成语专指年轻人的潜力和可塑性,不应用于成年人或年长的人。
秉文经武
秉文经武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ǐng wén jīng wǔ,最早出自于《诗经·大雅·文王之什》。这个成语用于描述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军事才能的人,形容人既有文化修养,又有军事才能,能够文武兼备,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秉文经武的典故反映了古代文人武士的社会地位和他们所应具备的才能。除了近义词如文武双全、才德兼备、智勇双全、文韬武略,也有反义词如粗通文墨、偏颇之见和缺乏胆略。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与其他词混淆使用,应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并客观评价。
后起之秀
后起之秀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òu qǐ zhī xiù,用来形容后来出现的优秀人才或新近展现才华的人。其含义指后来者在某领域的杰出才能和潜力。该成语源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赏誉》。近义词包括佼佼者、人才辈出、英才辈出的等。反义词为才疏学浅、碌碌无为和江郎才尽。使用时应注重语境和对象,避免误用。文章中有许多关于后起之秀的例子和用法解释。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是一个中国传统成语,正确读音为guān dōng chū xiàng,guān xī chū jiàng。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地区人才辈出,特别是文臣和武将的杰出人才。其中,"关东"和"关西"是古代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关东地区多出文臣宰相,而关西地区则多出武将将军。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有多种说法,但确切起源已无法考证。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英才辈出,也有相应的近义词如“人才辈出”、“英才荟萃”等。使用时要注意避免歧义或误解,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使用范围。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是什么意思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的读音鸷鸟累百,不如一鹗的读音为:zhì niǎo lěi bǎi,bù rú yī é。鸷鸟累百,不如一鹗的含义鸷鸟累百,不如一鹗的意思是指即使许多勇猛的鸷鸟聚集在一起,其力量和威势也不如一只鹗鸟。这句话强调了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性,也比喻人才的重要性。在许多平凡中,有时候只需一两个杰出的人才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改变。鸷鸟累百,不如一鹗的典故此成语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其中记载了齐国大夫崔杼与齐景公的对话。崔杼以“鸷鸟累百,不如一鹗”来比喻人才的重要性。在古代,鸷鸟通常指猛禽,如鹰、雕等,而鹗则是一种凶猛的鸟类。此典故用以强调优秀人才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鸷鸟累百
东南之秀
"东南之秀"是指中国东南地区的杰出人才或独特风光,涵盖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这一成语源于中国的地理和历史,形容某地人才辈出或自然风光秀美。其近义词包括英才荟萃、人才辈出、钟灵毓秀,反义词为才疏学浅、庸庸碌碌。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形容荒凉或贫瘠的景象,需避免夸大其词或使用不当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