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利人和

地利人和

读音

dì lì rén hé

含义

“地利”指地理条件优越,“人和”指人心团结、人际关系和谐。整个成语形容既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又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形容内外条件都非常有利。

典故

  1.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说,天气条件不如地理条件重要,而地理条件又不如人心团结重要。这句话强调了“人和”在成功中的关键作用。
  2. 《三国演义》中的运用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利用长江天险(地利)和孙刘联盟(人和),成功击败曹操的百万大军,体现了“地利人和”的重要性。
  3.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在攻打赵国时,利用井陉口的险要地形(地利),并激励士兵(人和),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赵军。

近义词

  1. 得天独厚——形容自然条件或社会条件特别优越。
  2. 众志成城——形容众人团结一致,力量强大。
  3. 万众一心——形容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4. 同心协力——形容众人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

反义词

  1. 孤立无援——形容没有外援,处境艰难。
  2. 众叛亲离——形容失去支持,人心涣散。
  3. 四面楚歌——形容陷入困境,无人相助。
  4. 内外交困——形容内部和外部都面临困难。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我们班同学团结友爱,真是地利人和,所以运动会拿了第一名!
    • 这片土地肥沃,村民们又很勤劳,真是地利人和的好地方。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这家公司选址在市中心,员工也很团结,真是地利人和,生意越做越好。
    • 我们足球队既有主场优势,又配合默契,完全占据了地利人和。
  3. 初中(7-9年级)

    • 历史上许多战争胜利的关键,不仅在于天时,更在于地利人和。
    • 乡村振兴不仅要改善基础设施(地利),还要调动村民积极性(人和)。
  4. 高中及以上

    • 在商业竞争中,企业若能占据市场优势(地利)并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人和),往往能立于不败之地。
    • 古代兵法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明人心向背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错误用法

  1. 混淆“地利”和“天时”

    • ❌ 错误:今年风调雨顺,真是地利人和。(“风调雨顺”属于“天时”,而非“地利”)
    • ✅ 正确:今年风调雨顺,加上村民齐心协力,真是天时地利人和。
  2. 忽略“人和”的重要性

    • ❌ 错误:这座城市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真是地利人和。(缺少“人和”的具体体现)
    • ✅ 正确:这座城市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市民也热情友善,真是地利人和。
  3. 滥用成语,不符合语境

    • ❌ 错误:他考试考了满分,真是地利人和。(个人成绩与“地利人和”无关)
    • ✅ 正确:他考试考了满分,是因为平时努力加上考试时状态极佳。
  4. 误用为“地理环境”

    • ❌ 错误:这座山风景优美,真是地利人和。(仅描述风景,未涉及“人和”)
    • ✅ 正确:这座山风景优美,游客和当地居民相处融洽,真是地利人和。

“地利人和”强调内外条件的完美结合,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片面理解或滥用。

你可能感兴趣

天时地利人和是什么意思

天时地利人和的读音天时地利人和的拼音为 tiān shí dì lì rén hé。天时地利人和的含义天时地利人和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在战争或做事情时,必须具备天时、地利和人和三个条件。其中,“天时”指的是时间上的有利条件,“地利”指的是地理环境或物质条件的有利性,“人和”则指的是人的因素,包括团结、协作、和谐等。这三个因素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的典故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孟子·离娄上》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后来在《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中也有所体现。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草船借箭时,就利用了天时和地利的优势,成功借到了敌军的箭矢。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典故和出处,如战国

得月较先

“得月较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yuè jiào xiān。其含义为在某方面或某件事上比别人先得到好处或成功。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和追求。近义词有捷足先登、争先恐后和抢先一步等。反义词包括落后于人、慢条斯理和错失良机等。该成语用于形容在某领域或机会中比其他人更早成功或占优势的情形。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不恰当场合或与原意相悖的情境。文章提供了得月较先的详细解释和例句,以帮助读者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敬授人时是什么意思

敬授人时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ng shòu rén shí。其含义是恭敬地传授和选择合适的时机,强调在处理事务时要慎重考虑并选择合适的时机,以示尊重和谨慎。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与儒家思想有关。近义词包括慎重其事、择机而行、时机适宜、审时度势。反义词包括轻举妄动、草率从事、不识时务。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用错对象、断章取义以及误用为贬义等错误用法。敬授人时在工作中、商业谈判、人际交往以及投资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表达了选择最佳时机的重要性。提供的文章内容主要从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等方面对“敬授人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释。

圹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圹”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含义和详细解析。该字有墓穴、原野等含义,同时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表示荒废等意思。文中还列举了一些古代文献中的用法和示例。

知地知天是什么意思

知地知天的读音知地知天这个成语的读音是【zhī dì zhī tiān】,其中每个字的声调都是平声,读起来流畅而有力。知地知天的含义“知地知天”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掌握天时、地利等有利因素。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对所处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这个成语中的“知地”指的是了解地形、地势、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知天”则是指掌握气候、天时、天象等自然规律。合起来,这个成语强调了对于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知地知天的典故“知地知天”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军事战略和地理学的研究。在古代,战争和行军打仗都需要对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以

锦上添花是什么意思

锦上添花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读音为jǐn shàng tiān huā。它的字面意思是在已经华丽的锦上再绣上花朵,比喻在已有的成就或基础上再增添新的光彩或优势,使事情变得更加完美。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它的近义词包括雪中送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和精益求精等。而反义词有雪上加霜、画蛇添足和适可而止等。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正确的使用场景应该是在已经很好的基础上再增添新的美好元素或条件。例如,在节日收到礼物、比赛胜利后得到更多奖项、新家装饰上增加小饰品等,都是锦上添花的生动体现。

四角俱全是什么意思

四角俱全的读音四角俱全的读音为:sì jiǎo jù quán。四角俱全的含义四角俱全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事物完整无缺,各个方面都具备了应有的条件或要素。具体来说,“四角”可以指代事物的四个方面或者四个部分,而“俱全”则表示这些方面或部分都具备、齐全。因此,四角俱全的意思就是形容事物非常完备、完美无缺。四角俱全的典故四角俱全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它是一个较为常用的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完备和完美。不过,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四角俱全所表达的是事物在各个方面都具备了应有的条件或要素,因此可以联想到一些与完美、完备相关的故事或情境。四角俱全的近义词完美无缺:形容事物非常完美,没有任何缺

粗中有细

本文介绍了成语"粗中有细"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这个成语形容外表看似粗犷或粗心,但内心却十分细致和细心的人。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如何在不同情境下使用"粗中有细"这个成语,并指出了错误用法。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常胜将军

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胜将军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用法和错误用法。常胜将军指的是在战争或某方面经常取得胜利的将领或团队,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出色将领。该成语常用于赞扬在某方面表现出色、总能成功的人或团队。同时,也介绍了与之相关的成语如百战百胜、屡战屡捷等,并强调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使用不当造成误解或不当印象。

软玉温香是什么意思

软玉温香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女子肌肤细腻柔滑、体态温香。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对女性美丽和气质的赞美。其反义词为粗糙坚硬等。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场合,不可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例句中的女性被描述为如软玉温香般迷人。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