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胜将军
读音
常胜将军:cháng shèng jiāng jūn
含义
- 常:经常、总是
- 胜:胜利、战胜
- 将军:军队的统帅
整体含义:指在战场上屡战屡胜、几乎从未失败的将领,也比喻在某个领域长期保持优势的人。
典故
- 三国时期的赵云
赵云是蜀汉名将,一生征战无数,鲜有败绩,被誉为“常胜将军”。在长坂坡之战中,他单骑救主,七进七出曹军阵营,展现了非凡的武艺和胆识。 - 战国时期的白起
白起是秦国名将,一生指挥大小战役70余次,无一败绩,被称为“不败战神”。他指挥的长平之战,更是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 - 《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韩信
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屡建奇功,几乎战无不胜,刘邦曾评价他“战必胜,攻必取”,堪称“常胜将军”。
近义词
- 百战百胜:形容每战必胜,从未失败。
- 战无不胜:指打仗或竞争从未输过。
- 所向披靡:形容力量强大,无人能挡。
- 攻无不克:进攻没有攻不下的,形容战斗力极强。
反义词
- 屡战屡败:形容多次作战都失败。
- 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得非常惨重。
- 溃不成军:形容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无法组织有效抵抗。
- 节节败退:形容接连失败,不断后退。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在运动会上总是拿第一,大家都叫他“常胜将军”。
- 我们班的足球队像常胜将军一样,从来没输过比赛。
-
小学高年级:
- 这位棋手在比赛中屡战屡胜,真是一位“常胜将军”。
-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常胜将军,比如赵云、白起。
-
初中:
- 他在辩论赛上表现突出,几乎场场获胜,被同学们称为“常胜将军”。
- 这支篮球队在本赛季保持全胜,堪称“常胜将军”。
-
高中及以上:
- 商界大佬李嘉诚在投资领域堪称“常胜将军”,几乎从未失手。
- 拿破仑曾被誉为“常胜将军”,但在滑铁卢战役中遭遇惨败。
错误用法
-
形容偶尔获胜的人
- ❌ 错误:他这次考试考了满分,真是个常胜将军。
- ✅ 正确: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真是个常胜将军。
-
用于贬义
- ❌ 错误:他靠作弊赢了比赛,真是个“常胜将军”。
- ✅ 正确:他凭借实力屡战屡胜,真是个常胜将军。
-
形容非竞争性场景
- ❌ 错误:他每天都按时吃饭,真是个常胜将军。
- ✅ 正确:他在比赛中从未输过,真是个常胜将军。
-
用于形容团队而非个人
- ❌ 错误:这个公司发展得很好,是个常胜将军。
- ✅ 正确:这个公司的CEO在商战中从未失败,是个常胜将军。
你可能感兴趣
百战百胜
“百战百胜”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ǎi zhàn bǎi shèng。它意味着经历多次战斗或挑战而每次都能取得胜利,形容毫无败绩。该成语源自《孙子兵法》,用于形容策略、计谋等的成功,以及在竞赛、挑战中都能获胜的人或团队。其近义词如屡战屡胜、所向披靡等,反义词为一败涂地等。使用时要避免过度夸张或滥用,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
百战百败
百战百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ǎi zhàn bǎi bài。它用来形容经历多次战斗或竞争却屡次失败的情况,形容失败次数之多,表示情况极度不利或能力不足。典故可能源于古代战争或历史事件中多次失败的情况。它的近义词为屡战屡败,反义词为百战百胜等。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背景,不宜用于轻松或幽默的场合。在描述个人生活中的小挫折时也不宜使用。
尺有所短
本文介绍了成语“尺有所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任何事物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没有完美无缺的。文章通过示例阐述了正确的使用语境,提醒读者注意与其他成语的区分,避免误解和误用。同时强调了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的重要性。
百战不殆
“百战不殆”是一个成语,形容在多次战斗或竞争中保持不败的态势,强调战略、策略的准确性和深思熟虑。最早出自于《孙子兵法》,表示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够掌握敌人动向,达到不败的目的。其近义词包括屡战屡胜、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等。反义词有一败涂地、屡战屡败、毫无建树等。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侥幸获得的胜利或过度夸大其效果。文章还提供了关于百战不殆的多个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场合下的运用。
没金铩羽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成语“没金铩羽”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战斗中失败或遭遇重大挫折的惨状,出自古代战争故事,常用于形容激烈的竞争或战争中的惨痛情况。其近义词包括一败涂地、损兵折将、溃不成军等,反义词包括大获全胜、旗开得胜、势如破竹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成语的准确用法,避免误用。
百不失一
百不失一的拼音是bǎi bù shī yī,含义是形容非常准确,从未失误或从未失手。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用来形容在各种技艺或事务中的精准度。它的近义词有百无一失、准确无误等,反义词包括时有失误、错误连连等。该成语可用于形容个人技能或事物准确性高的场合,但需注意语境和避免滥用,避免与其他词语产生歧义。例如,在计算数据、报告准确性、射击技术等方面,可以用百不失一形容其高准确度。
倒悬之危
倒悬之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xuán zhī wēi,用以形容极度困难、极度危险的状态。其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残酷刑罚“倒挂金钟”。该成语的含义强调了困境的严重性,如同被倒挂着一样,生活或处境十分艰难。其近义词有千钧一发、危在旦夕等,反义词则包括安然无恙、安居乐业等。使用倒悬之危时需谨慎,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避免用法不当或与其他成语混用。例句中的使用场景包括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的极端困境。
洞彻事理
洞彻事理的读音为【dòng chè shì lǐ】,表示深入透彻地理解事物。该成语形容人的智慧和洞察力敏锐,能迅速理解复杂事物并做出正确判断。它没有特定的典故或出处,但在古代文献中常出现。近义词包括洞察秋毫、明察秋毫等,反义词则包括懵懂无知、浅尝辄止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为贬义或在不当场合使用,并与“透彻了解”区分使用。洞彻事理能力的人能够洞察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有助于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
道山学海
道山学海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学识渊博,知识丰富。该成语源于古代典籍和故事,以及对学问的追求和敬畏之情。道山学海的近义词包括学识渊博、博大精深等,反义词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等。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错误用法,如用词不当、滥用夸张和不符合语境等。该成语充分展示了人们在追求知识方面的智慧和敬畏。
胆小如鼷
本文介绍了成语"胆小如鼷"的读音、含义和典故,以及与之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胆量非常小,像鼷鼠一样微不足道。文章还提到了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可能会误用该成语的情况,提醒读者应根据具体语境和情境来选择合适的成语和表达方式。同时,本文还通过例句展示了如何正确使用"胆小如鼷"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