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天成

地平天成

读音

dì píng tiān chéng

含义

  • :大地,指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基础。
  • :平坦,安定,治理得当。
  • :上天,指自然规律或宇宙秩序。
  • :完成,成就,达到理想状态。

整体含义:形容天下太平,社会安定,万物和谐,一切井然有序。多用于赞美治理有方、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

典故

  1. 《尚书·大禹谟》
    “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
    这是大禹治水成功后,天下恢复秩序,百姓安居乐业的描述。
  2.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地平天成,称也。”
    指周王室衰微后,诸侯争霸,社会动荡,而“地平天成”成为人们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3. 后世引用
    历代文人常用此成语形容国家治理得当,如宋代苏轼在奏章中写道:“愿陛下法尧舜之政,使地平天成,万世永赖。”

近义词

  1. 国泰民安:国家安定,人民安乐。
  2. 海晏河清:比喻天下太平,政治清明。
  3.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睦。
  4. 天下太平:社会安定,没有动乱。

反义词

  1. 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困苦,无法生存。
  2. 天下大乱:社会动荡,秩序崩溃。
  3. 烽火连天:战争频繁,社会不安定。
  4. 生灵涂炭:百姓遭受苦难,生活悲惨。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老师说,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让祖国更加“地平天成”。
    • 童话故事里,国王治理国家后,王国变得“地平天成”。
  2. 小学高年级

    • 历史上大禹治水,使天下“地平天成”,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因为国家“地平天成”,社会安定。
  3. 初中

    •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逐渐走向“地平天成”的繁荣景象。
    • 古代贤君治理国家,追求的就是“地平天成”的理想状态。
  4. 高中及以上

    • 纵观历史,唯有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朝代,才能称得上“地平天成”。
    •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应共同努力,推动世界向“地平天成”的方向发展。

错误用法

  1. 形容个人成就

    • ❌ 错误:“他考试得了满分,真是地平天成。”
    • ✅ 正确:“他考试得了满分,真是成绩斐然。”
  2. 形容自然风景

    • ❌ 错误:“这片草原一望无际,真是地平天成。”
    • ✅ 正确:“这片草原一望无际,真是辽阔壮美。”
  3. 形容短暂安宁

    • ❌ 错误:“今天家里没人吵架,总算地平天成了。”
    • ✅ 正确:“今天家里没人吵架,总算安静了。”
  4. 用于贬义或讽刺

    • ❌ 错误:“他们公司表面地平天成,其实内部矛盾重重。”
    • ✅ 正确:“他们公司表面风平浪静,其实内部矛盾重重。”

总结:“地平天成”多用于宏观的社会或国家治理层面,不宜用于个人或小范围场景,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治的诗词

关于治的诗词(第1篇)关于“治”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列表治世之能事,功高而民安。——佚名《治世之言》治国以礼乐,治家以和睦。——李商隐《为有源远流长者》治乱之道,在乎明君臣之分。——李煜《诗经·君子于役》治人者,必先自治。——朱熹《论治之道》安得天下有情人,共治千秋大业。——宋词中民间歌曲《百年赋》二、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治世之能事,功高而民安。全文:世道皆由人,治国治人无已时。高哉禹之志,不以四海为己私。若非克己任,吾将藐尔谁能为。三载己奉德,黎庶仰洪威。衢歌争致主,全我江之湄。治世之能事,功高而民安。作者:佚名(具体朝代不详)治国以礼乐,治家以和睦。全文:治国以礼乐,此乃王道之根本。教化乃

关于盗贼的诗词

关于盗贼的诗词(第1篇)关于盗贼的诗词,自古以来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以下是根据“关于盗贼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古诗解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代)原文: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得倚天剑,斩尽天下贼。解析:此诗以杜甫自述的口吻,描述了秋风破屋的凄凉景象,并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其中“安得倚天剑,斩尽天下贼”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盗贼的痛恨与不满。《古风》- 曹植(三国时期)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念君终日思红颜,转侧在盗贼间。解析:此诗写离别之情与盗贼

关于礼的诗词

关于礼的诗词(第1篇)关于“礼”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诗经·小雅·车舝》原文: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乎礼,贵乎德。作者:佚名(先秦时期)解析:此诗以玉喻君子,强调了君子之礼与德的重要性。宋·苏轼《留侯论》原文:故人知礼贵,为世所敬仰。行仁义之德,得道者多助。解析:此诗赞美了有礼之人的尊贵,并强调了行仁义之德的重要性。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螟蟸若薄我,昼夜变情貌。忘却如素镕,施吾能几何?宫彼亦悠悠,悲吾太无聊。临觚送新欢,听礼解悲忧。解析:这首乐府诗强调了“礼”的重

安国宁家

安国宁家的拼音是ān guó níng jiā,含义为使国家安定、家庭安宁。源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用于形容能使国家和社会达到稳定和和谐状态的人或政策。历史上有治国安邦的功绩的人物亦被赞誉为“安国宁家”。其近义词有安邦定国、安居乐业等,反义词则描述国家或社会动荡不安的状态。在运用时需注意其适用范围和语境,不可误用为个人或小团体的安宁生活。

承平盛世

承平盛世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含义为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昌盛。这一词汇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如唐朝的“开元盛世”。承平盛世不仅是时间的概念,更是理想的社会状态。其近义词包括太平盛世、安定繁荣、繁荣昌盛,反义词为动乱时期、乱世之秋、衰败时期。在使用承平盛世这一成语时,需注意避免误用语境、乱用搭配、张冠李戴及不分场合等错误用法。承平盛世代表着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历史上的承平盛世往往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和艺术的昌盛。

河溓海晏

“河溓海晏”是一个形容社会安定、天下太平的成语,读音为hé láng hǎi yàn。它源于古代文献,用来比喻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社会的安定和谐。该成语的含义是形容江河湖泊和海洋都平静无波,人民安居乐业。近义词包括海晏河清、安居乐业、天下太平等。反义词则包括兵荒马乱、社会动荡等。在使用时,需要根据语境和情感色彩选择合适的成语,避免语义上的错误。例如,“河溓海晏”的例句展示了祖国繁荣昌盛、社会安定的景象。

安堵如故

安堵如故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ān dǔ rú gù。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生活、工作等一切正常,如同过去一样。最早出自《史记》,用来形容社会、生活等一切正常,没有出现大的变化或波动。其近义词包括安然如常、安然无恙、平静如初、依然如故等。反义词有翻天覆地、改头换面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的用法,如形容灾难或事故后的混乱状态或用于描述变化较大的情况等。

远至迩安是什么意思

远至迩安的读音远至迩安的拼音是:yuǎn zhì ěr ān。远至迩安的含义“远至迩安”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从远到近,到处平安、安定。它形容地域广泛,无论远近都平安无事,社会安定和谐。该成语中的“远至”表示从远方到近处的地方,“迩”就是近的意思,“安”则表示平安、安定。远至迩安的典故该成语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据传,古代有一位君主,他治理国家非常得当,使得国土之内无论远近都十分安定。于是人们就用“远至迩安”来形容这种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局面。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典故和故事也与该成语有关,如“安邦定国”、“天下太平”等,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远至迩安的近义词安居乐业:形容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安定

海晏河清

海晏河清的读音及其含义被详细解释。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传说和历史,用于形容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景象。其近义词包括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等,反义词则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等。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能用于形容个人生活状态或情感状态。海晏河清描述了人们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河溓海夷

文章介绍了成语“河溓海夷”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江河海洋平静无波,天下太平的景象,常用来形容社会安定、国家繁荣昌盛的局面。其用法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