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马生灾

得马生灾

读音

dé mǎ shēng zāi

含义

  • :获得,得到。
  • :指马匹,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和财富象征。
  • :产生,引发。
  • :灾祸,不幸的事情。

整体含义:指因得到某物(如马)而意外招致灾祸,比喻福祸相依,好事可能带来坏结果。

典故

1. 《淮南子·人间训》

春秋时期,塞翁养了一匹马,某天马跑丢了,邻居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未必是坏事。”不久,马带回一匹骏马回来,邻居又来祝贺,塞翁却说:“这未必是好事。”果然,他的儿子骑马摔断了腿。邻居又来安慰,塞翁依然淡定:“这未必是坏事。”后来战争爆发,村里壮丁都被征召,唯独他儿子因腿伤免于战死。

2. 《列子·说符》

类似的故事也出现在《列子》中,强调“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福祸相互转化,不可轻易判断得失。

近义词

  1.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可能变成好事,与“得马生灾”互为因果。
  2. 乐极生悲:快乐到极点时可能发生不幸。
  3. 因福得祸:因好事而招致灾祸。
  4. 福祸相依:福与祸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反义词

  1. 因祸得福:因灾祸而意外获得好处。
  2. 否极泰来:坏运到了极点,好运就会到来。
  3. 转危为安:从危险转为平安。
  4. 逢凶化吉:遇到凶险却能转化为吉祥。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捡到一块金子,结果被坏人盯上了,真是“得马生灾”啊!
  2. 小学高年级:他中了彩票后,亲戚们都来借钱,搞得他焦头烂额,真是“得马生灾”。
  3. 初中:公司突然接到大订单,但因产能不足导致违约,这就是典型的“得马生灾”。
  4. 高中:古代许多权臣因功高震主而遭猜忌,最终被贬甚至被杀,可谓“得马生灾”。
  5. 大学及以上:某些国家因石油资源暴富,却引发战争和腐败,正是“得马生灾”的现代案例。
  6. 日常口语:别高兴太早,小心“得马生灾”!
  7. 写作例句:他的晋升本是好事,却因同事嫉妒而遭排挤,真是“得马生灾”。
  8. 寓言故事:狐狸得到一块肉,却被猎人追赶,这就是“得马生灾”。
  9. 历史评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因严刑峻法导致民怨沸腾,可谓“得马生灾”。
  10. 商业案例:某企业因扩张过快导致资金链断裂,正是“得马生灾”的教训。
  11. 寓言新编:猴子捡到一把刀,结果割伤了自己,真是“得马生灾”。
  12. 哲理探讨:人生得失无常,“得马生灾”提醒我们保持平常心。
  13. 社会现象:网红一夜爆红后,却因隐私泄露而困扰,这就是“得马生灾”。
  14. 寓言续写:塞翁的儿子骑马摔伤,却因此躲过征兵,说明“得马生灾”未必是坏事。
  15. 成语接龙:得马生灾→灾梨祸枣→枣梨之灾……
  16. 寓言对比:与“塞翁失马”不同,“得马生灾”更强调福中藏祸。
  17. 哲理短文:老子云“祸兮福所倚”,而“得马生灾”则是“福兮祸所伏”。
  18. 寓言改编:现代版“得马生灾”:某人中奖后,亲友纷纷借钱,最终破产。
  19. 成语辨析:“得马生灾”与“乐极生悲”都强调好事变坏事,但前者更侧重“因得致祸”。
  20. 寓言总结:塞翁的故事告诉我们,“得马生灾”只是表象,福祸终究难料。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因祸得福”

    • ❌ 他因车祸住院,却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真是“得马生灾”。(应为“因祸得福”)
  2. 误用为单纯的好事

    • ❌ 他考试得了满分,真是“得马生灾”。(与成语含义无关)
  3. 误用为“乐极生悲”

    • ❌ 他庆祝时喝多了酒,结果胃疼,这就是“得马生灾”。(应为“乐极生悲”)
  4. 误用为“塞翁失马”

    • ❌ 他的钱包丢了,但因此避免了被抢劫,这就是“得马生灾”。(应为“塞翁失马”)
  5. 误用为“因小失大”

    • ❌ 他为了省钱买劣质产品,结果损失更多,这就是“得马生灾”。(应为“因小失大”)

总结:“得马生灾”特指因得到某物而引发灾祸,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北叟失马

本文介绍了北叟失马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北叟失马比喻因小失大或一时过失造成大错,出自《战国策》中的故事。文章详细阐述了其含义和用法,并指出错误用法。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因小失大,同时要在做决策时权衡各种因素,避免陷入北叟失马的境地。

以德追祸是什么意思

以德追祸的读音以德追祸的读音为 "yǐ dé zhuī huò",其中“以”表示“用”,“德”表示“道德”,“追”表示“追赶、招致”,“祸”表示“灾难、祸患”。以德追祸的含义以德追祸的含义是指因行善积德而招致灾祸。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因善良而遭受不幸或被误解的情况。以德追祸的典故典故一: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因为为人正直、廉洁,行善积德而得罪了权贵,最终招致了祸患。这便是“以德追祸”的典型例子。典故二:孔子曾说:“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意味着有德行的人不会孤单,必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相伴。但有时候,这种善良和正直反而会招来一些无端的攻击和诽谤,这也是“以德追祸”的一种表现

祸为福先

“祸为福先”是一个成语,意指坏事可能成为好事情的先兆或铺垫。这个成语强调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和积极态度的智慧。其来源于古代智慧故事,认为灾难和不幸是考验和磨练。同时,提供了近义词如“否极泰来”和“塞翁失马”,以及反义词如“乐极生忧”。通过多个例句,阐述了“祸为福先”的实际应用。但需注意,该成语并非无条件的乐观主义,而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态度和行动可能带来好处。错误的使用方式会导致成语含义的误解或扭曲。

做好做恶是什么意思

做好做恶的读音标注拼音: zuò hǎo zuò è做好做恶的含义“做好做恶”是一个成语,表示的是人的行为、做事的善恶之分。具体来说,它指的是一个人在做事时,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恶意,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和影响。这个成语强调了人的行为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告诫人们要行善积德,避免作恶多端。做好做恶的典故“做好做恶”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是它所表达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经常被提及。例如,《左传》中就有“君子之行也,善则称德,过则称戾,是以令闻令望久而不忘”的说法,这可以看作是“做好做恶”的一种体现。此外,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常常用“做好事、积善行”等词语来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做好做恶的近义

善有善报是什么意思

善有善报的发音为shàn yǒu shàn bào,表示善良行为会得到好的回报。这个成语源自古代道德观念和信仰,强调善良和正义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善有善报的含义是做好事会得到好的回报,体现了社会期待和信念。其近义词如因果报应、吉人天相等,反义词如恶有恶报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子展示了善有善报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同时提醒读者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错误用法。

为好成歉是什么意思

为好成歉的读音为好成歉的读音为:wéi hǎo chéng qiàn。为好成歉的含义“为好成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原本想做好事却造成了别人的误会或不满,结果反而变成了道歉或招致埋怨。其中,“为”表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状态,“好”表示好的意愿或行为,“成”表示结果或变成,“歉”则表示道歉或不满。为好成歉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理解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想要做好事却因为种种原因造成不好的结果,最终需要道歉或解释的情况。这种情境在人际交往中很常见,因此“为好成歉”这个成语也广为流传。为好成歉的近义词以下是几个与“为好成歉”意思相近的词语:好心办坏事适得其反弄巧成拙欲益反损善意反被误解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成语“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反义词等内容被详细阐述。该成语比喻做好事如登山般艰难,需努力和坚持;做坏事则如山崩迅速且容易。文章也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并强调了在实际应用中要慎重选择道路,远离邪恶。整体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恶事行千里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是一句常用的汉语成语,意思是好的事情不易被知晓,而坏的事情会迅速传播。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信息传播的局限和人们对负面消息的关注度。其近义词为“坏事传千里恶名远扬”,反义词则是“喜讯传四方善行遍天下”。在正确使用语境下,这个成语可以形象描述事情传播的特点,但需注意避免在称赞好人好事时使用,以及避免滥用程度词和错用语境。

祸福相生

“祸福相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uò fú xiāng shēng。它表示人的遭遇和事情的发展中,祸与福常常相互转化和依存。这个成语源自《周易》的阴阳相生相克观念,强调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其近义词包括福祸相依、吉凶同气等,反义词则包括福无双至、灾难连连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为单纯表达不幸或好运,以及在不适合的场合或语境中使用。它描述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看似不幸,背后却可能隐藏着好运的种子,体现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好事不会接连而来,坏事却常常接踵而至。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强调生活中不幸事件常常会接连发生。其近义词包括“福不双降,祸不单行”等,反义词则是“双喜临门”等。然而,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误用或滥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正确的用法和语境。例如,“生活总是这样,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个例句恰当地展示了该成语的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