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偿丧

得不偿丧

读音

dé bù cháng sàng

含义

“得不偿丧”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 :获得、得到
  • :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如”
  • :补偿、抵偿
  • :损失、失去

整体含义:指所得到的利益无法弥补所遭受的损失,形容做事代价过高,最终得不偿失。

典故

  1.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争霸,晋文公为击败楚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虽取得胜利,但国力大损。后人评价此战“得不偿丧”,即胜利的代价过高。
  2. 《后汉书·西羌传》
    东汉时期,朝廷为平定羌族叛乱,耗费巨额军费,虽最终获胜,但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史学家认为此举“得不偿丧”。
  3. 《资治通鉴》
    唐玄宗为开疆拓土,频繁发动战争,虽领土扩大,但百姓负担加重,最终导致安史之乱。史书评价其政策“得不偿丧”。

近义词

  1. 因小失大:因贪图小利而损失更大的利益。
  2. 贪小失大:因贪图小便宜而遭受更大损失。
  3. 杀鸡取卵: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
  4. 舍本逐末:放弃根本,追求次要的东西。
  5. 劳而无功:付出努力却没有收获。

反义词

  1. 事半功倍:花费较少力气,取得较大成效。
  2. 一本万利:投入少,收益大。
  3. 得大于失:获得的比失去的多。
  4. 利大于弊:好处多于坏处。
  5. 物有所值:付出的代价与收获相当。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为了抢一块糖,摔破了膝盖,真是得不偿丧。
    • 小明熬夜玩游戏,第二天考试不及格,得不偿丧。
  2. 小学高年级

    • 为了省几块钱买劣质玩具,结果玩两天就坏了,得不偿丧。
    • 她为了减肥不吃早饭,结果上课头晕,得不偿丧。
  3. 初中

    • 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材料,结果产品被退货,得不偿丧。
    • 他为了赶时间闯红灯,结果被罚款,得不偿丧。
  4. 高中

    • 国家为发展经济过度开采资源,导致环境恶化,得不偿丧。
    • 他为了短期利益出卖朋友,最终失去信任,得不偿丧。
  5. 大学及以上

    • 企业为追求利润压榨员工,导致人才流失,得不偿丧。
    • 政府为政绩盲目建设,造成财政赤字,得不偿丧。

错误用法

  1. 误用场景

    • ❌ “他考试得了满分,得不偿丧。”(“得不偿丧”不能用于正面结果。)
    • ❌ “这次旅行虽然花钱多,但玩得很开心,得不偿丧。”(“得不偿丧”应指损失大于收获,此处逻辑错误。)
  2. 混淆近义词

    • ❌ “他为了省钱不买保险,结果生病花了很多钱,真是因小失大。”(此处可用“得不偿丧”,但“因小失大”更贴切。)
  3. 错误搭配

    • ❌ “这个项目得不偿丧地完成了。”(“得不偿丧”不能作状语修饰动词。)
  4. 褒贬误用

    • ❌ “他牺牲休息时间学习,最终考上好大学,得不偿丧。”(“得不偿丧”是贬义词,不能用于褒义语境。)

正确用法示例

  • ✅ “他为了赚快钱参与赌博,结果倾家荡产,得不偿丧。”
  • ✅ “公司为节省成本裁员,导致业务瘫痪,得不偿丧。”

“得不偿丧”提醒我们做事要权衡利弊,避免因小失大。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决策,都应谨记这一智慧。

得不偿丧.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得不偿失

“得不偿失”是一个成语,拼音是dé bù cháng shī,意思是所得到的利益与付出的代价不相称,反而有所损失。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它描述的是某种行为或决策的后果是负面的,即付出的代价大于所得到的回报。其近义词有事与愿违、损多益寡、一无所获和徒劳无功等。反义词有得偿所愿、事半功倍和物超所值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中性表达以及与近义词的混用。在描述某些行为或决策时,如果没有明显的损失或代价与收益不成比例的情况,应避免使用该成语。此外,该成语不适用于轻松愉快的语境。常见例句如他为了追求短暂快乐而借债消费,最终得不偿失。

得不补失

“得不补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bù bǔ shī,意味着在得到某些东西的同时,并没有失去更多或更大的损失。这个成语用于形容在权衡得失时,虽然有所得,但所失的并不足以抵消所得的,总体上还是值得的。其典故源于古代人们面对选择和决策时权衡利弊的实践。这个成语也常被用于描述交易、谈判、决策等方面的得失情况。其近义词有“得不偿失”、“权衡利弊”等,反义词包括“大亏特亏”、“一无所获”等。在运用时,需避免将其与“只顾眼前”混淆,以及不当用于微不足道的得与失之间。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决策中权衡得失的重要性。

掂梢折本

本文介绍了汉语成语“掂梢折本”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形容因轻率行动导致的亏损或失败。文章还给出了使用此成语的例句及错误用法。强调在决策和行动前需深思熟虑,避免盲目追求眼前利益而造成损失。

折足覆餸是什么意思

折足覆餸的读音读音:zhé zú fù sòng标注拼音:zhé(第二声),zú(第二声),fù(第四声),sòng(第四声)折足覆餸的含义“折足覆餸”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折断脚来覆盖食物”。它用来形容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愚蠢行为,也用来形容因贪图小利而遭受重大损失的愚蠢和可悲的结局。折足覆餸的典故此成语出自于古代的一个故事。据说,从前有个人在吃饭时,因为贪图多拿食物而把脚折断,结果无法继续吃饭,反而失去了更多的食物。这个典故警示人们不要贪图小利而忽略了更大的损失。折足覆餸的近义词得不偿失饮鸩止渴自食其果损人害己这些词语都表示因小失大、愚蠢的行为或结果。折足覆餸的反义词顾全大局权衡利弊明智

发屋求狸

“发屋求狸”是一个成语,发音为fā wù qiú lí。其含义为了追求小利而损害大的利益,比喻贪图小利而损害大局,出自《庄子》中的寓言故事。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舍本逐末、损公肥私、贪图小利等。反义词包括顾全大局、舍生取义、着眼未来等。在日常使用中要注意其正确的语境和避免错误用法,以恰当地表达意思。文中还提供了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例句等详细介绍。

跌弹斑鸠

本文介绍了成语“跌弹斑鸠”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人行动笨拙、反应迟钝,源于古代狩猎活动中斑鸠被弹弓击中后的状态。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使用,以及避免与其他贬义词连用。通过举例说明了该成语的用法。

火中取栗

本文介绍了成语“火中取栗”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的近义词与反义词。文章详细解释了“火中取栗”比喻甘冒风险、不计代价追求某种利益,最终却得不到好处的行为。同时,提供了该成语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例子,并指出了在使用过程中的错误用法,以避免对成语的误解和误用。

援鳖失龟是什么意思

援鳖失龟的读音读音:yuán biē shī guī拼音注音:/yuán biē shī guī/援鳖失龟的含义“援鳖失龟”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去援救鳖却失去了龟。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因为采取某种行动而失去了更为重要的东西,即为了小利而失去大利,或者因小失大。它通常用来警示人们在做决策时,要权衡利弊,避免因小失大。援鳖失龟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相传,在古代的某个时期,有一只鳖和一只龟被困在了一个险境中。有人见状,便决定去援救鳖。然而,在救鳖的过程中,他却没有注意到原本在旁边的龟已经悄然离去。当他成功救出鳖后,发现原本的龟已经不见了踪影。这个寓言故事便成为了“援鳖失龟”这个成语的来源。

反裘伤皮

反裘伤皮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ǎn qiú shāng pí。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比喻做事情不按正确的方式去做,反而以错误的方式行事,导致损失或不良后果。其典故源于古代的《战国策》和《淮南子·主术训》。反裘伤皮的近义词包括逆施倒行、背道而驰等,反义词则包括顺理成章、实事求是等。该成语可以通过例句来具体运用,但要注意语境和用法的正确性,避免误用。

贪小失大是什么意思

贪小失大的读音贪小失大读音为:tān xiǎo shī dà,其中“贪”和“失”是常用字,而“小”和“大”则是形容词。贪小失大的含义“贪小失大”的含义是指因为贪图眼前的小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利益或更大的损失。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因过于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最终导致更大的损失或后果。贪小失大的典故“贪小失大”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农民,他在田里捡到一块金子,非常高兴地拿回家。但是,他却没有想到这块金子会给他带来多大的麻烦。原来这块金子是属于一位富人的,农民的贪图小利导致了他被富人追捕,最终失去了更大的利益和自由。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典故和出处,如《左传》、《史记》等古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