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执手版
读音
dào zhí shǒu bǎn
含义
- 倒:颠倒,方向相反。
- 执:拿着,握住。
- 手版: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记事板,相当于今天的记事本或奏章。
整体含义:形容人因慌乱或紧张而举止失措,连手版都拿反了。比喻人在紧急情况下失去常态,手忙脚乱。
典故
- 《晋书·王导传》:
东晋时期,权臣王敦叛乱,晋明帝派人探查敌情。使者回报时,因紧张慌乱,竟将手版拿反了。明帝见状,笑称:“此人倒执手版,可见其心已乱。” - 《世说新语·雅量》:
记载了东晋名士谢安的故事。谢安在听闻淝水之战大捷的消息时,表面镇定,但脚下木屐的齿却因激动而折断,后人常以此与“倒执手版”对比,形容人在重大事件前的不同反应。 - 《资治通鉴》:
唐代官员在面见皇帝时,因紧张而拿反手版,被同僚嘲笑“失仪”。
近义词
- 手忙脚乱:形容慌乱失措的样子。
- 惊慌失措:因害怕而失去常态。
- 六神无主:形容心神慌乱,不知如何是好。
- 张皇失措:慌张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反义词
- 镇定自若:遇到紧急情况毫不慌乱。
- 从容不迫:态度镇静,不慌不忙。
- 泰然处之:面对问题时非常冷静。
- 临危不乱:在危险关头保持冷静。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第一次上台演讲,紧张得倒执手版,连稿子都拿反了。
- 看到老师突然提问,小红倒执手版,慌得说不出话来。
-
小学高年级:
- 比赛时,小华因为太紧张,倒执手版,连规则都记错了。
- 听到突然的警报声,同学们倒执手版,纷纷跑向操场。
-
初中:
- 面试时,他倒执手版,连简历都递反了。
- 考试铃响时,小张倒执手版,差点把答题卡涂错。
-
高中:
- 面对突如其来的质问,发言人倒执手版,一时语塞。
- 他在重要会议上倒执手版,连文件顺序都弄乱了。
-
大学及以上:
- 初次见客户时,他倒执手版,连名片都递反了。
- 紧急情况下,指挥官若倒执手版,可能导致指挥失误。
错误用法
-
误用为“手忙脚乱”的同义词:
- ❌“他做事总是倒执手版,效率很低。”(应改为“手忙脚乱”)
- ❌“妈妈做饭时倒执手版,差点把盐当糖放。”(应改为“忙中出错”)
-
误用于形容长期状态:
- ❌“他性格倒执手版,总是慌慌张张。”(应改为“毛手毛脚”)
-
误用于非紧张场景:
- ❌“他倒执手版地完成了任务。”(应改为“有条不紊”)
-
误用于褒义:
- ❌“他倒执手版地应对危机,表现出色。”(应改为“临危不乱”)
-
误用于物体:
- ❌“这台机器倒执手版,总是出故障。”(应改为“运行不稳”)
总结:“倒执手版”特指因紧张、慌乱而举止失措,多用于突发情况下的短暂状态,不可滥用为一般性慌乱或长期性格描述。
你可能感兴趣
仓皇失措
本文介绍了成语“仓皇失措”的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惊慌失措状态。文章还指出了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成语含义和用法。
捉襟露肘是什么意思
捉襟露肘的读音捉襟露肘的读音为:zhuō jīn lù zhǒu。捉襟露肘的含义“捉襟露肘”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处境窘迫,衣衫不整,或是手忙脚乱,无法应对的局面。具体来说,“捉襟”指的是拉衣襟,“露肘”则是露出了胳膊肘。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一个人在紧张或困难的情况下,连整理自己的衣着都顾不上,表现出一种慌乱或窘迫的状态。捉襟露肘的典故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庄子·列御寇》。据传,古代有一个名叫列御寇的人,他非常贫穷,生活困顿。有一天,他在路上行走时,突然遇到了一只凶猛的老虎。列御寇十分惊慌,忙乱中连自己的衣襟都没法整理好,露出了胳膊肘。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手忙脚乱、无法应对的局面
匕鬯不惊
本文介绍了成语“匕鬯不惊”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用法。该成语原意形容军队纪律严明、行军有序,后也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危险或变故时能保持镇定自若。注意避免在非正式场合或形容小事时使用,以免显得夸张,并需避免与其他相近成语混淆使用。
失张失致是什么意思
失张失致的读音为shī zhāng shì zhì。这个成语用于形容人行动慌乱,举止不协调,常用来描述人在紧张或慌乱时的不当行为。该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并逐渐被广泛使用。其近义词包括手足无措、慌乱无章和举止失措等,反义词则包括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和镇定自若等。使用时应确保在正确的语境中运用,避免与其他意思混淆的词语混淆使用。
仓皇无措
仓皇无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āng huáng wú cuò。该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遇到突然的变故或困难时,感到惊慌失措,无法应对。其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士兵遭遇突袭时的表现。近义词包括惊慌失措、手足无措、彷徨失措等。反义词有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搭配不当和滥用重复的错误。例如,他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显得仓皇无措。
不动声色
“不动声色”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言行举止沉稳冷静,不显露情绪或意图。源于古代文学中描述英雄豪杰的典故,也引申为高超的伪装技巧。该成语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近义词包括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泰然自若等。反义词包括惊慌失措、喜形于色、失态失常等。使用时应避免滥用场合、误用对象和与原意相悖的情况。
徬徨失措
本文介绍了词语“徬徨失措”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同时给出了相关例句。徬徨失措指心中犹豫、不知所措的状态。该词并无明确的典故,但用于形容面对困难或复杂情境时的迷茫状态。使用时应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并注意适度、得体地运用,以避免语言上的误解或不当表达。
会家不忙
会家不忙的读音为huì jiā bù máng,意指有经验的人在处理事情时表现出的熟练、从容和自信的态度。这一成语强调熟练与从容的态度,典故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总结。会家不忙的近义词包括游刃有余、从容不迫等,反义词为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含义,避免错误使用。例如,某人面对复杂项目或紧急情况时仍能冷静应对,可称之为会家不忙。
按辔徐行
"按辔徐行"是一个成语,形容驾车或骑马时从容不迫地前进。源于古代的驾车文化,常用来描述文人墨客游览山水时的悠闲自得。其近义词包括缓步徐行、悠然自得等,反义词为急驰飞奔等。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特别是在紧急或危急情况下以及描述快速行动或急躁情绪时。在描述从容、缓慢、有节奏的行动时使用更为恰当。例如句:他按辔徐行地穿越城市,欣赏沿途风景,体现了其从容不迫的态度。
蚁溃鼠骇是什么意思
蚁溃鼠骇的读音蚁溃鼠骇的读音为 "yǐ hù shǔ hài",其中"yǐ"和"hù"分别对应于"蚁"和"溃","shǔ"和"hài"分别对应于"鼠"和"骇"。蚁溃鼠骇的含义蚁溃鼠骇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们极度惊恐、慌乱、四处逃散的样子,就像蚂蚁溃散、老鼠害怕一样。蚁溃鼠骇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战争。在古代战争中,当敌军来袭时,士兵们常常会因为恐惧而四处逃散,场面混乱不堪,就像蚂蚁遇到危险时一样四散奔逃,老鼠见到天敌时一样惊恐万分。因此,"蚁溃鼠骇"这个成语便用来形容人们极度惊恐、慌乱、四处逃散的情景。蚁溃鼠骇的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策·齐策四》中的“夫兵不厌权,而战必以诈。若以诈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