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置干戈
读音
dào zhì gān gē
含义
- 倒置:颠倒、反过来放置。
-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干”指盾牌,“戈”指长柄横刃的兵器,后泛指武器或战争。
整体含义:将武器倒放,比喻停止战争,实现和平。
典故
- 《史记·周本纪》:周武王伐纣胜利后,将兵器倒置,表示天下太平,不再用兵。
-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国与晋国交战,楚庄王提出“倒置干戈”,以示休战。
- 《汉书·匈奴传》:汉朝与匈奴和亲后,边境“倒置干戈”,百姓安居乐业。
近义词
- 偃旗息鼓:收起旗帜,停敲战鼓,比喻停止战斗或行动。
- 刀枪入库:武器收进库房,比喻战争结束。
- 化干戈为玉帛:变战争为和平交往。
反义词
- 大动干戈:大规模地动用武力,比喻激烈争斗。
- 兵戎相见:以武力相争,爆发战争。
- 烽火连天:战火不断,形容战争激烈。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朋友们吵架后,老师让他们“倒置干戈”,重新做朋友。
- 童话里,两个王国“倒置干戈”,再也不打仗了。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历史上,许多国家通过“倒置干戈”实现了长久和平。
- 比赛结束后,双方队员“倒置干戈”,互相握手致意。
初中:
- 两国领导人签订协议,决定“倒置干戈”,共同发展经济。
- 面对环境危机,人类应“倒置干戈”,停止破坏自然。
高中及以上:
- 国际社会呼吁冲突地区“倒置干戈”,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 哲学家认为,“倒置干戈”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之一。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准备战斗”:
- 错误例句:“比赛前,队员们倒置干戈,士气高昂。”(应为“摩拳擦掌”)
-
误用为“混乱无序”:
- 错误例句:“房间里玩具倒置干戈,一片狼藉。”(应为“乱七八糟”)
-
误用为“改变策略”:
- 错误例句:“公司倒置干戈,推出了新产品。”(应为“改弦更张”)
注意:成语需结合语境,避免望文生义!
你可能感兴趣
倒戢干戈
“倒戢干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lì gān gē。其含义是把武器收起来,比喻停止武力行动或消除战争状态,表达追求和平与安定的愿景。该成语来源于《史记·五帝本纪》,在文献中常用来描述国家间或社会内部的和平安定。其近义词包括“偃武修文”、“止戈为武”等,反义词有“兵戎相见”等。在用法上,“倒戢干戈”不应被误用为对轻微争执或冲突的描述,而应专指严重的战争状态或冲突结束的情景。同时,该成语也不应被用于轻视战争或表示不切实际的和平幻想。在例句中,可以表达期待世界各国能够共同追求和平与繁荣的愿望。
干戈载戢
“干戈载戢”是一个成语,拼音为gān gē zǎi jí,表示停战或和平的状态。该成语源自古代战争后收起武器的行为,代表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干戈载戢的典故源于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偃武修文、息兵罢战、止戈散马等。反义词包括兵戎相接、战火纷飞、刀兵相见等。在和平时期,应该珍惜干戈载戢的时光,努力发展经济和文化。同时,需要注意该成语的正确用法,避免误用。
倒持干戈
倒持干戈是一个成语,拼音为dào chí gān gē。它的含义是形容人或组织在处理问题时采取了一种极端错误或危险的方式,可能引发冲突或灾难。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的典故。倒持干戈的近义词包括颠倒乾坤、反其道而行之等,反义词则是顺理成章、井然有序等。文章还介绍了该成语的使用语境和注意事项,提醒读者避免在非正式场合或与他人交流时使用过于生硬或夸张的语气,确保在写作或演讲中准确使用这个成语。
5个关键点掌握"戈"字正确读音与古代兵器文化内涵
本文介绍了“戈”的字义、拼音、部首和笔顺等信息。戈是一种古代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也可以作为姓氏。文章详细解析了戈作为兵器的形态、功能和使用场景,以及其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戈在文化和历史中的意义,如干戈指代战争,偃武息戈表示停止战争等。
化干戈为玉帛
本文介绍了成语“化干戈为玉帛”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表达将战争冲突转化为和平友好的含义,源于古代中国历史故事。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示。此外,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关于戟的诗词
关于戟的诗词(第1篇)关于“戟”的诗词一、引言“戟”作为古代兵器,常在古诗词中出现。它不仅是战争的象征,更承载了诗人对历史、对英勇的感慨。本文将围绕“戟”这一主题,选取几首饱含深意的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二、古诗词选录《从军行》作者:陈陶朝朝代代戟戈兵,万国戎马扬旌旗。朝日明光寒色里,不知何处是归期。解析:此诗描述了战场上刀光剑影的场景,用“戟”象征着战争与英勇。“朝朝代代戟戈兵”描绘了历史长河中无数次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从军北归》作者:杜甫归来茂陵旧,出塞异乡情。昔日曾持戟,沙场尽血行。孤城对海月,战马犹嘶鸣。解析:杜甫此诗中,“昔日曾持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战场的回忆,通过“
关于兵器的诗词
关于兵器的诗词(第1篇)关于兵器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表现。以下是一些关于兵器的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汉朝及之前曹操《短歌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首诗虽未直接写兵器,但在曹操的战争生涯中,其麾下的军队所使用的兵器无疑也是战争的重要元素。二、唐朝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君不见玉贵在手刀生寒芒
关于战车的诗词
关于战车的诗词(第1篇)关于战车的诗词,在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战车战斗或其象征意义的经典之作。下面以这些诗词作为主体,我将尽可能包含每首诗的原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词全文1. 《出车》——先秦无名氏原野有战车,骈骈鸣銮镳。铁马冰河战,壮士志气高。2. 《战城南》——汉乐府战车何纷纷,行者无交还。白骨横千霜,冢墓遍四野。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4. 《古风》——李白(唐)战车滚滚来,旌旗蔽日开。戈矛如霜雪,将士血染
描写西夏战争的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西夏战争的诗词的文章内容摘要。文章主要聚焦于西夏战争中的残酷与悲壮场面,通过古诗词描绘了战争场景、战士的英勇和忠诚,以及对和平的向往。这些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宝贵。文章还展现了古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报国的崇高理想。
描写战争的古诗词名句
描写战争的古诗词名句(第1篇)描写战争的古诗词名句一、引言战争,自古以来便是人类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古诗词中,战争也被广泛地描写和叙述。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悲壮,更传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本文将搜集和解析一些描写战争的古诗词名句,并呈现其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二、古诗词名句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王之涣朝代:唐代解析:此诗以壮阔的黄河和孤城为背景,展现了边疆战争的艰辛。诗中以玉门关外之地的自然风光来衬托边关战士的孤独与坚韧,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